非遺,從“活”起來到“火”起來
與風景名勝區同質化日趨嚴重的旅游紀念品相比,非遺(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更加鮮明的個性。張翰敏和她的團隊逐步探索出了一種適合扎染的發展模式:一方面重塑經典,恢復傳統的扎染技藝;一方面融
與風景名勝區同質化日趨嚴重的旅游紀念品相比,非遺(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更加鮮明的個性。張翰敏和她的團隊逐步探索出了一種適合扎染的發展模式:一方面重塑經典,恢復傳統的扎染技藝;一方面融
6月19日,河北省邢臺市第五中學古箏社團的老師帶領學生們練習古箏。河北省邢臺市第五中學把非遺傳承與學校社團活動有機結合,開設多項非遺課程,讓學生們在社團活動中學習、傳承非遺技藝,感受
6月4日上午,由濟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濟南市文化館、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天橋區文化和旅游局承辦的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技能大賽在天橋區體育館舉
“文脈頌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新媒體傳播”主題活動2019—2020年度啟動儀式現場。在“文脈頌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新媒體傳播”主題活動現場,來自北京市京源學校的19名學生進行了精彩的京劇表演,一下子活躍了現場氣氛。
(記者 焦競賽 通訊員 黨同歡 裴瑤)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之一,有著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本次活動中濟南剪紙非遺傳承人——濟南剪紙藝術院王濤老師帶領同學們體驗傳統的剪紙文化。
昨天上午,在西單商場,來自宏廟小學的小學生們體驗樂器笙制作中的“研綠”環節。走進西單商場4層的老字號快閃市集,來自北京宏廟小學的小學生們正在非遺課堂上動手制作手工藝品。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當代中國的文化軟實力,深刻體現在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發展之中,充分體現在創新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滋養之中,全面體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繁榮發展之中,深深扎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之中。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浩若煙海、博大精深,既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撐,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新時代,我們要將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機統一、緊密結合,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
濰坊風箏《鳳凰、龍頭蜈蚣、金魚、蝴 蝶》,據介紹是由濰坊風箏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楊紅衛手工扎制,真絲手繪而成,做工十分精細,色彩艷麗,仿佛一陣風吹來就會扶搖而上 。
威海錫鑲技藝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發祥于清光緒末年。錫鑲制作非常繁雜,要經過熔煉、鍛打、鏤雕、鑲嵌、拋光、拼接等十幾道工序。錫鑲茶具是將錫合金冶煉、鑄制、鍛打、鏤雕、焊接成各種圖案之后,再鑲嵌于茶具上,最后打光而成精巧美觀的實用藝術品。
費縣手繡代表性傳承人卞成飛的展位也十分熱鬧,虎頭鞋、香荷包、枕頭、虎頭帽擺得滿滿當當,色彩妍麗又充滿沂蒙特色的手繡作品不光好看,用白芷、辛夷、丁香、吳茱萸、冰片、艾草、朱砂等中草藥填充的香包、枕頭還有養生功能,創意改造后的傳統手工藝品在當代依然受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