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魏鵬
責任編輯:劉旋
“文脈頌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新媒體傳播”主題活動2019—2020年度啟動儀式現場。中國青年網記者 劉逸鵬 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7月23日電(記者 李川 劉尚君 劉逸鵬)當一項傳承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跨越時空,對話當下,如何在傳播渠道日趨多元化的網絡時代延續自身的生命力,煥發出新時代的魅力?
歲月悠悠,這是一個需要探索的命題,需要一個符合時代特質的答案。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華文化延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
7月18日,在北京師范大學京師學堂,“文脈頌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新媒體傳播”主題活動如火如荼展開,來自非遺保護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著互聯網時代非遺傳播的經驗做法探究新的模式和手段。
此次活動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共同主辦,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北京師范大學承辦,中國傳媒大學、中國青年網、北京市京源學校協辦。
“非遺進校園與網絡時代的文化傳承”主題論壇現場。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川攝
智慧牽引:多領域群策群力,助力非遺多元化傳播、傳承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民族文化血脈,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
在信息傳播日趨網絡化、即時化、多元化的今天,如何與時俱進,搭乘新媒體傳播快車,為非遺傳承、傳播提供新的可能性,讓其在青少年群體中形成廣泛影響力,正在被提上日程。“文脈頌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新媒體傳播”主題活動的舉辦正是為進一步探索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互聯網傳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新路徑。
當前,非遺進中小學開展了范圍廣泛的活動,對此,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主任陳岸瑛認為,其教學目標是值得討論的,“我見到很多中小學開展了很多非遺手工體驗課,包括在校外的培訓機構也有課程,但是我覺得這種課程應該和原來的手工勞動課、美術課是不一樣的,我認為是應該通過手工體驗幫助小朋友去認識他本地的歷史文化傳統,這應該是其一個直接的目標。”
非遺進校園的意義,以及非遺在網絡時代的傳承,是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副教授楊紅近來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在楊紅看來,非遺是國家人才培養的一種戰略資源。在文化創意產業里引進非遺、在大學里協同創新推廣非遺、將非遺內容引入學校教育系統,進行系統化設計,這是楊紅在非遺傳承、傳播上所做的思考。
“實際上像互聯網+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大賽中,我們學校有很多是非遺項目,比如說非遺的保護開發、非遺的扶貧,怎么用互聯網的手段搭建平臺來做刺繡的扶貧項目,學生都開始在琢磨。”楊紅說,在一個網絡時代,從網絡傳播,向著網絡的實踐平臺這樣的角度轉化,在非遺進校園里也可以得到體現。
作為一家社會組織,北京網絡文化協會在非遺傳播上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北京網絡文化協會辦公室主任姜麗娜認為,社會組織本身就是一座橋,承上啟下。
“我們在利用新媒體傳播傳統文化的時候起到橋梁作用,而且在傳播過程中,我覺得作為社會組織最主要的優勢應該是資源整合,因為我們能夠把一些資源給串起來,從直播到視頻,還能夠把相關企業聯動起來,對傳統文化進行社會傳播。”姜麗娜表示。
在“文脈頌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新媒體傳播”主題活動現場,來自北京市京源學校的19名學生進行了精彩的京劇表演,一下子活躍了現場氣氛。
在北京市京源學校黨委書記兼京源學校蓮石湖分校執行校長簡道寅看來,這是非遺進校園的一項成果體現。
簡道寅表示,在非遺傳承的具體實踐上,京源學校專門就京劇傳承做了系列安排。“在學校我們堅持課上課下結合,在課上安排專業老師進行教學,在課下帶領學生走進實地場所,走進社團排練,充分做到班班有劇,人人有戲。”
“每年春節前夕,我們都要去長安大戲院、梅蘭芳大劇院進行演出,讓學生達到交流,不光是學習還有傳承,通過學、演、唱來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簡道寅表示。
北京市京源學校學生進行精彩的京劇表演。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川 攝
落地實踐:新媒體發力,激活非遺新時代新魅力
幾天前在浙江,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劉魁立見到一位制作陶器的老師傅。在劉魁立面前,老師傅舉起自己的右臂,展示肱二頭肌,還介紹說60多年來他一直拉坯,將指紋全部磨掉了。
那一刻,令劉魁立深深感觸到何為工匠精神,老師傅所說的“我一輩子只要做好一件事,我就完成了我這一生的責任”令劉魁立印象深刻,“這就是對非遺工匠精神非常好的詮釋和概括。”劉魁立感慨道。
劉魁立認為,在社會上,每個人都是傳承人,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非遺傳承保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因為傳承人每一項非遺智慧和技能的展示都具有公共性,都不可能沒有群體對象的參與,講故事要有人聽,演戲要有觀眾看,民間手工藝的物質成品也要有人來享用,如此看來傳承本身也是一種傳播,如果沒有傳播,傳承是不可能延續下去的。”劉魁立表示。
當社會發展到網絡時代,劉魁立認為非遺傳承更不能離開數字化和網絡手段。
“過去我們靠語言、靠文字,甚至于靠照片、攝像這樣一些技術傳承,而今我們可以通過AR技術調動一切資源,加強傳承和傳播的力度,以交互式的高精度模型展現形式來展示工藝流程,非遺在傳承、傳播工作中都能夠獲得現代科技的強有力支持。”劉魁立表示。
“傳承和傳播是非遺保護的兩個翅膀,有了兩個翅膀才能飛得高、飛得遠。”劉魁立認為,傳承、傳播是兩項性質并不完全一致的活動,在每一次的傳承活動中都在一起交織著,每一次的傳承活動都包含著傳播成分在內。
而當下隨著網絡應運而生的多元化傳播手段,正是致力于非遺傳承的各方所極力實踐和采用的。
2017-2018年度,山西、福建、湖北、貴州、上海和中國青年網“四省一市一網站”承接“文脈頌中華”活動,進行了非遺互聯網傳播的有益探索,成果豐碩。
作為2017-2018年度承接單位代表,兩年來,湖北省長江云新媒體集團副總編輯曹曦晴經歷著從非遺傳播“門外漢”到“死忠粉”的轉換。
“原創視頻別具一格,我們策劃推出的《中國守藝follow me》系列原創短視頻通過中國手藝視角,在國際傳播和網絡傳播雙重維度之下講述中國非遺的歷史淵源,傳承人的匠心故事,以及傳承的現狀。”曹曦晴說。
長江云新媒體集團共拍攝和制作了《“洋”貴妃》《問道武當》《高山流水》等十個短片,包含了京劇、皮影、古琴、武當功夫等多項非遺技藝,總點擊量超過了4000萬人次。
在非遺產品創新上,長江云新媒體集團探索出通過實景+虛擬相結合的方式,360度呈現民間文學、傳統戲曲等10大類國家級非遺場館,以及網絡直播百屏聯動、網絡專題融合傳播、互動H5寓教于樂等新模式。
在非遺傳播創新上,長江云新媒體集團探索出中央+媒體、小屏+大屏、國內+海外等新模式,致力于非遺傳播的效益最大化。
同樣,作為2019-2020年度“文脈頌中華”承接單位,南方新聞網深感責任重大。
立足于廣東這片非遺沃土,南方新聞網將在非遺傳承上牢牢聚焦青少年這一關鍵群體,以系列短視頻的形式,充分記錄和報道廣州粵劇進校園、深圳少兒麒麟隊等形式多樣的非遺傳承活動,激發青少年知非遺、敬非遺、學非遺、護非遺的熱情。
南方新聞網副總編輯張純青說,“在非遺文化對外傳播方面我們以文化自信為引領,以網絡直播的形式組織和報道在廣東工作的海外社交媒體網紅,邀請外國留學生群體親身體驗有特色的非遺項目,讓海外網友充分領略中華非遺文化的博大精深。”
據張純青介紹,在非遺活化方面,南方新聞網將根據不同非遺文化的特點,通過H5、表情包、動態長圖、動漫作品等新媒體表現形式,廣泛挖掘宣傳身邊的非遺元素,通過網絡媒體爆款產品的打磨打造,推動非遺文化潮起來、非遺技法用起來、非遺市場活起來。
“在傳播渠道方面,我們除了要用好國內主流網絡的推廣平臺之外,還計劃在抖音、快手、嗶哩嗶哩、小紅書等這些年輕人聚集的商業平臺下進行廣泛推廣。同時,我們計劃通過南方網旗下的南方英文網,在海外推廣合作渠道,力爭非遺作品在歐美國家和‘一帶一路’國家的主流網媒上進行推廣傳播,讓中華非遺大踏步走向網絡大世界。”張純青表示。
撫今追昔,展望未來。非遺傳承,既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
2017年9月,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共同開展“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網絡傳播活動,全方位深入宣傳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非遺保護和傳承發展的巨大成就,在網上形成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聲勢;在此基礎上,探索實施2017-2018年度“文脈頌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新媒體傳播項目”,采用委托方式充分調動地方省市和媒體網站積極性,指導山西、福建、湖北、貴州、上海和中國青年網“四省一市一網站”主動介入產品生產端和渠道端,打磨精品、創新傳播,營造線上線下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
為進一步探索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互聯網傳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新路徑,2019-2020年度“文脈頌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新媒體傳播項目”再度起航。同時,“文脈頌中華”品牌將向校園拓展,積極引導廣大青少年群體身體力行,傳承文化基因,堅定文化自信。
23日8時至24日8時,臺灣以東洋面、巴士海峽、臺灣海峽、臺灣沿海、福建沿海、東海南部、南海東北部有6-8級大風,部分海域或地區風力可達9-10級,臺風中心經過的附近海域風力有11-12級,陣風13級。[詳細]
教育部22日發布通知,就做好2019年全國成人高考工作進行部署。通知提出,各地要充分發揮國家教育統一考試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機制作用,健全聯防聯控、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集中開展凈化涉考網絡環境、打擊銷售作弊器材、凈化考點周邊環境、打擊替考作弊、清理整頓涉考...[詳細]
從晚上7點50分接班,到第二天早晨7點50交班,12個小時的夜班急診,兒研所的4個急診診室共接診283名患兒,呂芳一共接診了56個孩子,平均12分鐘左右就要接待一名。冷昊陽 攝 另一個現實存在于中國兒科診室的問題,則是兒科急診的定位偏差。[詳細]
資料圖:處暑時節,田園果蔬大批成熟,江西省婺源縣篁嶺古村的村民們進入搶收搶曬的“曬秋季”。人們應注意保證充分睡眠,及時調整飲食,少吃西瓜等良性食物,多吃銀耳、百合等食物,少食多餐,防止燥邪損傷。[詳細]
韓國青瓦臺國家安保室第二次長金鉉宗22日在首爾會見到訪的美國朝鮮政策特別代表斯蒂芬·比根。比根20日抵達韓國后,先后與韓國外交部半島和平交涉本部長李度勛、韓國統一部長官金煉鐵舉行了會談。[詳細]
羅安達消息:烏干達總統穆塞韋尼和盧旺達總統卡加梅21日在安哥拉首都羅安達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標志這兩個東非國家將停止對抗,結束兩國間緊張關系。[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