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新聞聯播點贊山東: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山東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深刻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統籌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努力打造鄉村振... [詳細]
西鋪頭村叫響農業觀光新品牌
威海市文登區米山鎮的西鋪頭村有一座7000平米的大型綜合體驗館,包含VR虛擬體驗、中醫康養、咖啡書吧等內容,集特色農業、休閑采摘、產... [詳細]
鄉村振興看組織 "沙張樣板"有點"土"
在很多人看來,村支書曹光慶的方法有點“土”。但正是因為“土”,在齊河縣胡官屯鎮,沙張村黨支部才獨樹一幟。近年來,在鄉村振興的大... [詳細]


-
十七地市 · 創新實踐
為積極宣傳推進我省鄉村在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等方面的經驗做法,5月26日起,大眾網推出“聚焦鄉村振興,打造齊魯樣板”專題報道,記者分赴17地市典型村莊實地采訪,用精煉的文字和生動的鏡頭記錄各地市在推進鄉村振興方面的經驗做法,深入報道各地村莊在鄉村振興路上經歷的探索和取得的成就,多角度展示我省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創新實踐。
-
馬套村:以生態振興擦亮美麗底色
漫山遍野的板栗花,隨處可見的茶園,街道兩旁姹紫千紅的繡球花……5月,位于濟南市長清區萬德街道最南端的馬套村,滿眼透著綠色。“綠水... [詳細]
-
大泥溝頭村:畫卷中走出文明生態村
從一窮二白的小村莊到遠近聞名的“中國江北第一畫家村”,從以種植業為主的傳統農業村到多產業并茂的“全國生態文明村”,從一村繁榮發... [詳細]
-
中郝峪村:守住青山打造金山
10年前,村民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如今,人均收入突破3.8萬元;10年前,人人外出打工,村里僅剩70多口人,如今,青年紛紛返鄉創業,32人... [詳細]
-
東王莊村走出致富新路 民富村也美
棗莊滕州西崗鎮東王莊村由于靠近煤礦周邊經濟發達,過去很多村民都選擇外出務工,村里的土地大片荒蕪,面對困境村黨支部強化黨組織的服... [詳細]
-
艾河村"變形記":六年收入翻10倍
從當時所有人聽了都頭疼的“爛攤子”,到如今全省首批“鄉村文明家園”示范村;從當時一畝地收入2000元,到如今一畝地收入2萬元;從當時6... [詳細]
-
馬家溝:15年,只爭一朝蝶變
從“光禿禿的山,破爛的房,外村的姑娘不嫁馬溝郎”,到“瀝青大道通村外,硬化的街道環村繞”。山東煙臺開發區馬家溝,15年砥礪前行,... [詳細]
-
三元朱村:把綠色種滿深冬
從北方冬季的“深冬產出果菜難”,到新鮮蔬菜走上過年的百姓餐桌;從第一代冬暖式大棚建成,到席卷全國的“綠色革命”;從30年前昌濰平... [詳細]
-
后八村:昔日負債20萬今日資產30億
“今天俺也當上股東了!家里人手里的這些‘股’加起來一共十來股,資產都有300多萬了!”濟寧市鄒城后八村村民宋長寶指著手里的“股權證... [詳細]
-
吳村漂亮的生態“騰空翻”
立夏時節,陽光正好。位于寧陽縣城郊吳村的圣地農莊生態園里,村支部書記李萬海和村民們正在如火如荼的施工中,他們要趕在酷暑來臨前開... [詳細]
-
鄉村振興靠人才 西鋪頭村叫響農業觀光新品牌
威海市文登區米山鎮的西鋪頭村有一座7000平米的大型綜合體驗館,包含VR虛擬體驗、中醫康養、咖啡書吧等內容,集特色農業、休閑采摘、產... [詳細]
-
日照下元一村:生態振興中的最美踐行者
鄉村振興的東風,吹進了千家萬戶。下元一村的綠色生態引來了“金鳳凰”。今年年初,一條寬闊的旅游景觀大道,經過村子直達天臺山腳下。... [詳細]
-
萊蕪郭家溝:讓和諧村風融入村民生活
萊蕪市高新區郭家溝村,不僅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還是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村。村黨支部書記徐祥新說:“發展經濟很重要,但是... [詳細]
-
九間棚:金銀花成"幸福花"
平邑縣地方鎮九間棚村曾經是艱苦創業的代名詞。30多年前的九間棚村,山高壑深,人均純收入不足百元,村黨支部帶領群眾架電、修路、整地... [詳細]
-
鄉村振興看組織 "沙張樣板"有點兒"土"
在很多人看來,村支書曹光慶的方法有點“土”。但正是因為“土”,在齊河縣胡官屯鎮,沙張村黨支部才獨樹一幟。近年來,在鄉村振興的大... [詳細]
-
耿店村:返鄉青年闖出來的“致富路”
“今年的蔬菜效益不錯,五個大棚的蔬菜賣了15、6萬。照這樣看,刨出成本,今年落個15萬很穩當。”茌平縣耿店村的“棚二代”耿付建笑著對... [詳細]
-
獅子劉村:展現北國江南新景象
“沒有垃圾,沒有臭氣,家家戶戶綠樹環繞,這兩年,來我們村參觀的人越來越多,他們總是羨慕地說,我們這里的房子比他們的小區樓房、花... [詳細]
-
文明宜居穆李讓村民“多活十年”
昔日里,菏澤市牡丹區馬嶺崗鎮穆李村的面塑藝人們走街串巷只為養家糊口。如今,穆李村面塑遠近聞名,全國各地慕名前來學習的人絡繹不絕... [詳細]


-
沙北頭村:"土專家"吃香,引游子回鄉
去年一年,共有2000多位農民走進莊戶學院接受培訓,500人順利拿到新型職業農民資格證書,直接帶動50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沙北頭村蔬菜合作... [詳細]
-
穆李村:文化引領讓鄉村"踏上"振興路
茅草門樓,青竹籬笆,入水棧橋……走進菏澤市牡丹區穆李村,一系列的原生態元素勾勒出一幅“世外桃源”的迷人畫卷,處處展現著鄉鎮小村的振... [詳細]
-
獅子劉村"賽江南" 平原村生態致富經
“沒有垃圾,沒有臭氣,家家戶戶綠樹環繞,這兩年,來我們村參觀的人越來越多,他們總是羨慕地說,我們這里的房子比他們的樓房還要好。紡線車... [詳細]
-
前興隆村"三級跳" 空殼村產業蝶變記
不占區位優勢,沒有特色資源,村集體沒有產業,還欠下200萬元外債……曾經的前興隆村,一度好像找不到發展出路了。但通過優化重組土地、人力... [詳細]

-
讓“綠色食品”成為鄉村振興新助力
綠色食品,也是鄉村振興的強力助推。農業是鄉村的本業,是國家最基礎、最剛需的產業,鄉村振興首先要產業振興,而綠色食品無疑是最優質... [詳細]
-
農村改革要以農民為本
農村是我國改革的起點,改革是鄉村振興的法寶。經過多年改革發展,各地農村集體資產總量不斷增加,已成為農村發展和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 [詳細]
-
鄉村振興要強化標準引領
廣大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標準的確定要和農民商量,一個村一個村地和群眾一起聊、一起研究,充分尊重農民的意愿和訴求,切忌簡單代替農民... [詳細]
-
鄉村振興,不能搞“一刀切”
怎樣走好實現鄉村振興的路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千篇一律,不能搞“一刀切”,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注重突出各地特色。為打造鄉村振興...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