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10月18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要深刻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既指明了方向,又指明了路徑。
為積極宣傳推進我省鄉村在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等方面的經驗做法,5月26日起,大眾網推出“聚焦鄉村振興,打造齊魯樣板”專題報道,記者分赴17地市典型村莊實地采訪,用精煉的文字和生動的鏡頭記錄各地市在推進鄉村振興方面的經驗做法,深入報道各地村莊在鄉村振興路上經歷的探索和取得的成就,多角度展示我省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創新實踐。
大眾網記者 盧志強 張爽
【鄉村振興新實踐(12)】
獅子劉村:深挖鄉村自然資源價值 生態美了百姓富了
“沒有垃圾,沒有臭氣,家家戶戶綠樹環繞,這兩年,來我們村參觀的人越來越多,他們總是羨慕地說,我們這里的房子比他們的小區樓房、花樣洋房還要好。”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獅子劉村村民劉俊海高興地說。這里的村民不僅留住了舊村還開發了舊村,隨著獅子劉村日新月異的變化,他們要在這土生土長的黃河岸邊場長久生活下去,讓這座生態美麗的村落更加宜人。

碧水藍天、綠水環繞的獅子劉村
依水而居,生態和諧,展現北國江南新景象
獅子劉村共有居民147戶、570人,地處黃河、濱州南海與秦皇河的交匯處,諸水環繞,四時之景各有不同,雖身在北方平原,卻猶如一副緩緩舒展的江南畫卷。
5月30日,大眾網記者來到獅子劉村,展現在眼前的風景讓記者切身體會到,何為身在北國卻如臨江南:潔凈寬闊的水泥路四通八達,清新亮麗的民居錯落有致,恬靜優美的農家庭院如詩如畫,依水而建的花海蘊育著勃勃生機。獅子劉村依托生態旅游,從一個普通農業村轉變為全國文明村,從一個無人識的“鄉村姑娘”變為耳熟能詳的“俏佳人”。
村子里每家每戶都是傳統的四合院設計,院落干凈整潔,北屋為正房,東西為廂房,與大門相連的是南屋。記者采訪時正是晌午過后,看到許多村里的老人坐在樹蔭下的板凳上乘涼、拉呱,打發悠閑的午后時光。

魯北鄉村婚禮民俗再現獅子劉村

傳統紡織刷機技術亮相獅子劉村
像紡線車、織布機、膠皮車、石碌碡、石碾、轱轆、牛車等農用老物件在當下已經鮮少見到,然而在獅子劉村,上百件收集整理好的老物件讓人大開眼界:通過真實的農業生產用具展示,再現農村生活場景;利用木材、石材、銅制、稻草、土坯等材料,用情景雕塑和一些景觀小品,再現農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四季生產場景……這一幕幕曾經無比熟悉的場景再現,讓獅子劉村的民俗味更足,也讓關于鄉村的記憶復活了。
突出特色,科學規劃,構建綠色發展新體系
徜徉在獅子劉村,空氣中總會飄著陣陣清香,令人陶醉。獅子劉村黨支部書記劉俊亮告訴大眾網記者,這里有百花齊放、萬朵爭艷的花世界,有舒適涼快的林中小木屋,是自駕游愛好者的首選之地。

獅子劉村內的道路及環境
據了解,該村不僅建設了無害化衛生廁所,家家戶戶還用上了天然氣。“原來上廁所在院子的一個角落里,夏天的時候,蒼蠅蚊子到處飛……現在村里無害化衛生廁所全覆蓋,而且家家戶戶都用上了天然氣,做飯、取暖兩用,生活環境極大改善,人們的幸福指數都提升了。”獅子劉村村民劉凡青說。
在發展建設期間,獅子劉村堅持打好“生態”這張牌,將片區內林、水、地等生態資源統籌納入發展規劃,做到開發與保護齊頭并進,經濟與自然協調發展。村子以黃河文化為主要載體和依托,不斷加強富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民俗文化發掘、整理、保護與發展,著力推陳出新,為鄉村旅游注入靈魂和精髓。
獅子劉村注重唱響文化旋律,借助藝術工作室、非遺藝人入駐和開展各類文藝展演活動的優勢,彰顯古老黃河文化特色魅力。圍繞打造“黃河鄉居”特色品牌,基于地域歷史和文化特色命名了村內獅佑街、福抱路、稻蛙街、白鷺胡同等街巷名字,充分賦予文化內涵。村子還創作推出了“五寶圓夢”黃河小子、黃河丫頭、黃河龍獅、黃河稻蛙、黃河錦鯉等五個黃河鄉居生態旅游吉祥物造型,分別賦予勤勞勇敢、樸實善良、平安吉祥、快樂健康、進步超越象征意義。
以黃河大米、黃河鯉魚、獅子劉饅頭、蓮藕、優質棉等黃河沿岸民俗特產為重點,創新實施民俗展示、體驗、消費。不斷加大對外宣傳力度,傾力打響“感受鄉愁的目的地、戶外休閑的集結地、藝術創作的暢想地”“三地”宣傳品牌,推動獅子劉村生態旅游從單一休閑型向集文化、娛樂、創作等為一體的復合型轉變,品味和檔次顯著提升,品牌競爭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
黨建引領,固本強基,增強廣大群眾獲得感
幾年前,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剛提出依托獅子劉村發展生態旅游時,曾被許多人認為是天方夜譚,村里很多人也持反對或觀望態度。
“自2015年,村黨支部介紹我來到獅子劉村開店,我的生意一直很好,來店里吃飯的人越來越多,下一步我想重新裝修一下,再提升一下環境,吸引更多的游客品嘗我的農家手藝。”張三炒雞店老板張寶林的話里滿是憧憬,他的張三炒雞店也是第一家入駐獅子劉村的特色飯店。據他介紹,剛開始家里人并不看好這里,害怕生意不好賠了錢,但張寶林看好了鄉村旅游的前景,說服家里人來這開店,現在效益一直很好,每年的收入在80萬元左右。
劉俊亮介紹,自開發以來,獅子劉村堅持干群一心,上下聯動,村“兩委”干部走村入戶,讓群眾真正了解本村發展前景,從而激發群眾開發建設的熱情。實施鄉村振興的項目都經過村民同意,在項目建設時,引導群眾參與,積極投工投勞,增強責任意識。任何項目建設都以本村農民作為用工首選,間接提高當地群眾收入,提升實施鄉村振興的積極性。
發展初期,針對群眾等待、觀望等問題,獅子劉村組織黨員和群眾代表赴西安等地觀摩學習,強化直觀感受,力促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村“兩委”班子成員率先啟動,帶頭開辦農家餐飲、精品客棧、工藝品銷售等特色項目,帶動其他黨員群眾紛紛跟進,逐步實現了以點帶線、由點到面的產業發展模式。開發區黨工委圍繞進一步“豐富旅游業態、延長產業鏈條”這一工作目標,高標準打造了3D打印體驗園、英國Playdale兒童游樂園及百花園、百果園,統籌規劃建設了小木屋、古石橋等多類型景觀,并流轉土地600余畝建設水上游樂園和以采摘、體驗、垂釣、休閑運動為主題的體驗園區,實現了自然與人文景觀的有機融合。

為方便市民游玩,有公交車可以直達獅子劉村

眾多外國友人參觀獅子劉村民俗文化
“我們對有經營意愿的群眾實施資金和技術幫扶,聘請專業師資力量開展系列化、專題化鄉村旅游教育培訓,參學人員達到3000余人(次),群眾參與從事鄉村旅游的愿望和能力顯著提高,基本形成了‘政府搭臺、群眾唱戲’的生態旅游格局。”劉俊亮說,目前,獅子劉村已有農戶自營農家樂10戶、農家客棧等11戶,年均收入5萬元,帶動就業百余人次,真正讓群眾成為開發主體,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致富。
劉俊亮介紹說,村里還成立了旅游股份公司,負責整個區域的管理、調配和運營,推動公司、村隊與群眾“捆綁經營、合作發展”,北京首創和大地風景等知名企業相繼入駐,投資建設以采摘、體驗、垂釣、休閑運動為主題的“示范農莊”,實現了企業的資金、管理優勢和村集體的資產、土地優勢有機融合。
“我們將以綠水花海為圓點,憑借著旅游產業興農、生態為綱強村、黨建引領促發展的路子,全力打造生態旅游促鄉村振興的嶄新樣本。”劉俊亮信心滿滿地說。
就這樣一個沒有秀美山水、沒有名人軼事的郊區村落,在幾年之內變成了干凈整潔、花團錦簇、江南風情的花園式新農村,先后榮獲“首批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全國文明村、全國環境整治示范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之特色民居村等多項“國字號”桂冠,并成為2016年第二屆“中國古村鎮大會”和第一屆、第二屆中國家長節的主要考察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