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省到強省,“文化山東”魅力足
2012-05-19 07:35:00 來源: 大眾網 我要評論
[提要] 一路走來,山東經濟總量巨大、結構趨優,令人印象深刻。而文化資源豐富,文化發展提速,由文化大省邁向文化強省的腳步鏗鏘、足跡清晰,更使人感觸良深。假如說經濟強省顯示的是實力,那么文化強省散發的則是魅力、引力、感染力。
由大省到強省,“文化山東”魅力足
“魯花杯”第八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系列評論之(37)
大眾網特約評論員 劉同江
一路走來,山東經濟總量巨大、結構趨優,令人印象深刻。而文化資源豐富,文化發展提速,由文化大省邁向文化強省的腳步鏗鏘、足跡清晰,更使人感觸良深。假如說經濟強省顯示的是實力,那么文化強省散發的則是魅力、引力、感染力。
山東人文化意識在增強。各地市在確立“十二五”奮斗目標時,都把文化建設提高到空前的高度。聊城制定了“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規劃,提出了“把文化潛在的影響力轉變為城市競爭力,把豐富的文化資源轉變為現實生產力”的工作思路。棗莊提出打造“文化名城”,未來五年,使文化產業成為支柱產業,爭創全國文明城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濟寧制定了“曲阜片區大遺址”保護規劃,在歷史文化資源保護上打造樣板。青島出臺了“建設文化青島,打造文化強市”的意見,確立打造“文化品位高雅、文化底蘊豐厚、文化事業繁榮、文化產業發達的現代海洋文化名城”的目標,顯示了高度的文化自覺。不僅是政府,各地大企業文化意識也空前濃厚,東阿阿膠把今年確定為公司的文化年,通過一系列活動,推進自身從單純的工業企業向文化企業轉變,實現“文化式成長”。齊魯大地文意濃、文運盛,文化再也不是不起眼的配角,虛飄飄的“軟”指標,而是關乎大局、關乎未來、關乎興衰的大事、大業、硬指標。
山東各地的文化投入在加大。文化工作從虛到實,從“軟”到硬,不僅體現在確立發展目標時權重增加,更體現在實實在在的投入加大、體現為一個個看得見摸得著的大項目好項目。經濟相對欠發達的菏澤市,2008年以來共確定新建重點文化產業項目103個,已完成投資100億元。去年,全市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33.5億元,占地方生產總值的2.19%。今年,確定了新建和續建項目58個,總投資達180億元。“十一五”期間,聊城全市建成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4個。2009年全市文化產業產值總值達32億元,占GDP的2.8%?。
百姓的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山東省博物館、聊城的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菏澤的魯西南民俗博物館都免費向公眾開放;大明湖公園還景于民,對市民開放,垂柳下那些打太極拳、打腰鼓的市民,用表情和行動訴說著內心的喜悅。“十一五”期間,菏澤建成147個鄉鎮綜合文化站,投入使用率50%。2000個農家書屋,配備圖書210余萬冊、電子音像制品20余萬張。去年放映公益電影7.1萬場,觀眾超過2000萬人次。文化在惠民中增活力,人民在受益中建設文化,良性循環奠定強省之基。
文化產業崛起勢頭強勁。各地把文化產業作為新興產業來培育,目標是打造經濟社會的支柱性產業,作為調整經濟結構的著力點。青島每年舉辦中國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青島國際啤酒節、青島海洋節、國際帆船周等100多個展會。2011年,接待國內外游客分別突破5000萬、11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681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10%。棗莊挖掘運河文化、二戰文化,重建臺兒莊古城,榮膺新世紀“齊魯文化新地標”榜首,自2010年“五一”運營以來,累計接待游客240萬人次,全部建成后,能夠吸納商戶5000家、就業人員8萬人。
齊魯大地,文脈久遠,資源豐厚。只要把文化建設的好勢頭保持下去,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拓展,則文化的魅力一定會讓山東傾倒華夏,吸引世界。
![]()
相關閱讀
更多新聞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