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農村新土改:打開多把鎖的金鑰匙
2012-05-26 18:29:00 劉同江 來源: 大眾網 我要評論
[提要] 5月17日,記者來到棗莊市山亭區桑莊鎮民生蔬菜合作社采訪。山亭是頒出全國第一份農村土地使用產權證的地方,通過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死土地”變成了“活資本”,產生了多重效益。
山東農村新土改:打開多把鎖的金鑰匙
“魯花杯”第八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系列評論之(47)
大眾網特約評論員 劉同江
5月17日,記者來到棗莊市山亭區桑莊鎮民生蔬菜合作社采訪。山亭是頒出全國第一份農村土地使用產權證的地方,通過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死土地”變成了“活資本”,產生了多重效益。
產權證可以抵押貸款,緩解了農業發展的資金難;土地可流轉,為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提供了契機,該區火櫻桃、長紅棗、板栗等特色林果基地近年來迅速壯大;促進了合作經濟勃興,為農業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敞開大門,該區的蔬菜、草雞蛋、板栗等產品實現了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騰出精力務工經商,增收渠道多元化。民生蔬菜合作社社員洪玉香家中5口人,2011年土地保底收益4500元,分紅3000元,在合作社務工收入24860元,外出務工收入54000元,全家年收入86360元,人均比上一年增收6975元。
把農村土地使用產權制度作為破解“三農”難題的突破口,源于新形勢下的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棗莊認為,“三農”問題說到底就是一個土地的問題。60多年前,我們黨抓住中國革命的根本,通過土地改革,為解放全中國奠定了政治基礎,解決了農民“站起來”的問題;30多年前,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決了農民“有飯吃”的問題。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現代化進程。實施的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就是為了努力解決農民“富起來”的問題。
棗莊新土改進行的比較實。一是發放農村土地使用產權證,把產權有形化。持證人在產權期限內,可依法使用、經營、流轉、轉讓土地,也可作價、折股作為資本從事股份經營、合作經營或抵押擔保。二是建立土地使用產權交易服務所,交易平臺實體化,三是發展農村土地合作社,一改傳統松散型的合作組織形式,成為緊密型的經濟聯合體,經濟聯系紐帶化。
新土改新意濃。 比如,為避免擅改土地用途,該市規定農民土地使用產權只能入股土地合作社,不能入股一般企業。土地合作社成員中農民不得低于80%,實行一人一票表決制,保障農民對土地的絕對控制權。為最大限度保障農民利益,以土地入股需協議約定每畝年度保底收益。
新土改比較穩妥。既積極推進,又不斷規范。堅持“三不變”原則,就是土地集體所有權不變、農民承包權不變、農地性質不變。交易、抵押的只是土地的使用產權,不是所有權。
目前,該市土地合作社發展到308家,規模經營土地26.8萬畝,參與改革農民30萬人,經驗和做法得到農業部的充分肯定,被批準為18個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之一。
山東是一個農業大省,實現科學發展,統籌城鄉發展,解決好三農問題至為重要。棗莊的實踐證明,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不啻為一把化解三農領域諸多問題的金鑰匙。
![]()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