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鶴山失地農民數億“保命資產”被變賣
2011-12-31 14:31:00 我要評論
梁鋼華 來源: 新華網[提要] 失地農民的數億元“保命資產”,僅憑當地有關領導“打招呼”、村干部“研究決定”、鎮街辦事處主任“同意處置”,就被私自低價變賣,數千名群眾不知情。
新華網廣州12月31日電(記者梁鋼華)失地農民的數億元“保命資產”,僅憑當地有關領導“打招呼”、村干部“研究決定”、鎮街辦事處主任“同意處置”,就被私自低價變賣,數千名群眾不知情。最近,這起發生在廣東鶴山市的“權力買賣”,因群眾舉報被戳穿。
誰為私賣“保命資產”開綠燈?圍繞一系列疑問,“新華視點”記者追蹤調查。
“下蛋的母雞”被私賣 失地農民“不知情”
在廣東江門市所屬的鶴山市沙坪街道辦事處中東西村,因為大部分土地被征用,當地政府要求開發商配套建設沿街商鋪和標準廠房,置換給村集體,為失地農民養一群“下蛋的母雞”,作為今后的生活保障。
但讓4400多名村民沒想到的是,他們賴以生存的“保命資產”,卻被當地個別干部“合謀”變賣,從中漁利。企圖侵吞這批集體資產的,首先是村支書兼村主任馮維根。
“大家獲知情況后,多次向上級政府舉報、投訴,表示強烈抗議!瘪T其柏等村民說,但因為馮維根等干部暗箱操作,長時間未引起重視。
接到群眾舉報后,記者曾詢問馮維根。他承認“村里商鋪已賣掉了三分之二”。據馮德洪等村民估算,屬于村民集體所有的沿街商鋪,市值超過5億元,但實際入賬卻只有6000萬元。中間的“巨額價差”究竟是被惡意“低價賤賣”,還是被人侵吞,不得而知。
馮維根辯稱,當時變賣這些集體資產時,“由幾十名村民代表同意”。
但接受記者采訪的村民均否認知情。他們表示,“賣掉集體資產,完全是少數村干部的秘密行動。”
村民馮柏昭說:“這么大的事,根本沒有召開村民大會討論,沒有得到村民大會授權,也沒有評估和合法拍賣!
據鶴山市民政局副局長劉錦棠介紹,根據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項,需經多數村民討論通過,“中東西村沒走這一程序,涉嫌違法,變賣行為當屬無效”。
但據記者了解,該村大部分集體物業資產已“合法”易主。鶴山市住建局提供的《查詢結果通知書》顯示,已有300多個原權屬中東西村的商鋪被交易過戶。最近一宗過戶手續,發生在2011年11月21日。
因為數億元“保命資產”被私賣,不少村民擔心未來生計!巴恋貨]了,集體資產的收入也沒了,今后大家靠什么生活?怎么養老?”
上級領導“打招呼” 村鎮干部“蓋公章”
記者調查發現,私賣村民“保命資產”的報批手續疑點重重,但在經過市、鎮兩級政府的審核過程中卻“一路綠燈”,背后究竟隱藏著什么?
住建部門是物業房產交易過戶的最后一道關。“我們審批主要認兩個公章,一個是物業原權屬方村委會申請出售的公章,一個是鎮街辦事處同意處置蓋的公章。”鶴山市住建局有關負責人說。
當被問及“為何過戶時不要求提供村民集體同意的手續”時,市住建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問題出在“體制滯后”上:我國對村級集體資產過戶的條件并沒有明確規定。鶴山市的做法是,“如果鎮街辦事處同意,就給予辦理,不必有村民集體簽名”。
那么,變賣“保命資產”的兩個公章,又是怎樣蓋上的?
鶴山市住建局提供了一份題為“中東西村委會關于要求處置房地產物業的請示”,上面寫著:“經我村委會研究,擬將權屬我村委會的房地產物業進行處置,處置物業情況詳見附表!毕旅嫔w有村委會的公章。在左下方有“同意處置”四個字,蓋的是“沙坪辦事處”公章。
這顯示,兩行字的“請示”,加上四個字的“同意處置”,就成了變賣幾千名村民數億元“保命資產”的“法定”手續。
“以村委會研究決定的形式申請處置集體資產,是越權的荒唐行為!濒吣洗髮W教授喻季欣說:“不僅村委會決定不能代替大多數村民的決定,村委會的公章也不能代替大多數村民簽名。”
對此,馮柏昭等村民說:“村務公章就在馮維根手里,他還不想蓋就蓋?問題是上級領導為什么輕易批準?”
“公章是我同意街道黨政辦公室蓋的,"同意處置"四個字是他們代寫的。主要是當時工作疏忽造成,沒有認真核對有關細節!泵鎸θ罕娰|疑,沙坪街道辦事處主任麥少懷如是說。
這位麥主任還解釋說,為這事,當時有上級領導“打招呼”,不好違命!熬唧w是哪個領導,不方便告知”。
鶴山市政府一位知情干部透露,審核環節形同虛設的背后,是馮維根等人在當地“人脈深厚”,其親友十幾年來長期擔任江門、鶴山兩市紀檢部門的要職。
“當地還有干部長期把馮維根當成"幕后財源"!瘪T錫超等村民說,這次馮維根等人私賣集體資產,一些干部就是“實際的買家”。
誰來保護失地農民的“保命資產”?
“鶴山市干部私賣失地農民"保命資產"的行為,在全國具有警示意義。”廣東省政府參事王則楚說,如何在村民自治制度下,有效保護被征地村莊的“保障性”集體資產安全,正成為各地推動城鎮化的一個新課題。
“讓開發商配建部分保障性物業資產,本來是政府為保障失地農民長遠生計的精心安排。”王則楚說,但如果沒有配套法規嚴格保護,好事隨時轉化成壞事。中東西村的教訓顯示,廣大村民沒有“保命資產”的處置權,是十分危險的。
“說到底,鶴山市住建局把中東西村的集體資產,當作普通的企業資產處理,只認公章和法人代表,就是沒有與村民自治制度銜接好,村民的自治權利沒有得到保護。”廣東省國土廳相關負責人說。
“被征地農村的保障性物業資產,一般具有完全產權,但對其交易,目前在國家層面尚沒有明確的法規,急需立法完善!睆V東省民政廳政策法規處處長王先勝說,國家應當明確被征地農村“保命資產”的監管職責和審批過戶門檻。
據了解,目前一些地方房管部門以“內部文件”規定,在交易登記條件中加入“村民大會紀要”“村民同意書(手印)”等,這大大壓縮了個別干部暗箱操作的空間。
廣東省國土廳有關負責人還表示,為避免村干部私賣失地農民的“保障性”資產,一些地方規定將其“量化”給農民,而不是交給“虛化的村集體”。這種探索值得肯定。
另據鶴山市委常委、紀委書記甄榮毅介紹,群眾和記者反映的中東西村一案,已引起當地領導重視。馮維根涉嫌非法變賣村集體資產已被“雙規”,公安機關已對其親屬馮廣安、馮佳強等幾名涉案人員“刑拘”。其他問題也在進一步查處中。
對此,廣東省社科院研究員丁力等專家認為,在中東西村一案中,村干部與上級個別領導“合謀”,低價私賣集體資產,可通過司法程序認定為交易非法無效。同時,“應堅決打掉侵吞村民利益的幕后黑手和保護網,嚴懲害群之馬!
更多新聞
相關閱讀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