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錘定音,78年“燕喜堂”再度易主。當山東舜和買走“燕喜堂”的消息傳來,魯菜界皆感欣慰,歷經世事人禍的“燕喜堂”終于找到了好的歸宿。
馮煒程
一錘定音,78年“燕喜堂”再度易主。當山東舜和買走“燕喜堂”的消息傳來,魯菜界皆感欣慰,歷經世事人禍的“燕喜堂”終于找到了好的歸宿。
我也認為,舜和買走“燕喜堂”確實是最好的結果,但我不因此認為如此拍賣老字號沒有問題。
回過頭來再看此次“燕喜堂”拍賣,個人感覺是有點倉促,沒有見到媒體鋪天蓋地地為老字號拍賣預熱,甚至主流媒體上沒見到拍賣公告(也可能是沒注意到)。畢竟78年的老字號要拍賣不是一件小事,至少比這個老字號遭遇追債、遭遇摘牌這類事情大得多,但是,這一次,沒見鋪天蓋地的報道。
看看“狗不理”、“鼓浪嶼”、甚至萊蕪“順香齋”的拍賣,無不事先經過媒體大量的報道,當然,也不是說但凡老字號拍賣必須經過報道,但媒體報道就意味著社會關注,就意味著輿論監督,可以讓老字號的拍賣更慎重,可以幫助老字號得到好的歸宿。
我也認為此次“燕喜堂”拍賣,程序一定合法,一定是一次受法律保護,被法律承認的拍賣。
但是,對于老字號,對于承載城市文化,視為城市財富的老字號,她的拍賣僅僅合法就夠了嗎?僅僅合法就能保證老字號找到好的歸宿嗎?
如商務廳主管部門所言,如魯菜專家所言,老字號拍賣必須慎之又慎,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像拍一座房子、一輛車子一樣,去拍屬于這座城市的老字號。
否則,萬一“燕喜堂”拍成足療店,我們又該何種反應?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