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時間:2020-04-29 06:08
□ 本報記者 蔣 鑫
本報通訊員 王恩標 代明
4月23日早上7點,劉新院“伺候”老伴兒吃完飯后,抓起鐵锨用手指指老伴,“嗯”了一聲,然后指著西邊,緊接著用鐵锨在地上鏟了兩下,便扛著鐵锨出了門。
“我的老伴兒眼睛不好使,耳朵也聽不見,剛才我是在跟她‘打招呼’,意思是我要去村西頭的合作社打工了。”劉新院一邊往前走一邊回著頭望著老伴兒說。
今年63歲的劉新院,住在菏澤市東明縣馬頭鎮馬坊村,老伴兒身體不好,無法勞動,家里除了每年4畝小麥的收成外再無其他收入,再加上女兒常年在外打工無法回家,他要一邊照顧老伴兒一邊管理土地,生活困難。
“我也想出去打工,但是誰看著老婆子?我就是她的‘拐棍’,離不了我!眲⑿略赫f,每次下地干活他都帶著老伴兒,老伴兒在地頭站著,他在地里干著。因為眼神不好,老伴兒經常在地里摔跤,讓他很不是滋味!艾F在好了,家里4畝地流轉出去了,一年有4000塊錢的收入,老伴兒不用跟著下地了!眲⑿略赫f,從未外出打過工的他嘗到了按點上班的滋味。
“合作社有活兒的時候,按早上7點到下午5點的上班時間來執行,中午回家睡一覺,下午接著去。”劉新院說,去年12月,省派第一書記牛凱進村上任后,流轉土地220余畝,組建旺馬生態農業發展專業合作社,離他家只有200多米。
“我當時想著,怎么讓他既能方便照顧老伴兒還能增加收入,幾次跟老劉溝通后,決定讓他到合作社干活,離家步行幾分鐘,回家照顧老伴兒很方便,還讓他有個零花錢。”來自山東國投的第一書記牛凱告訴記者,合作社以種植獼猴桃、黃金蜜梨和玉皇李子為主,平時需要除草、澆水等日常管理,他就動員劉新院以及村里的幾位貧困戶到合作社打零工。
“老劉說他是老伴兒的‘拐棍’,那我就做老劉的‘拐棍’!迸P說,即使我任期滿了,也得讓老劉有繼續干下去的活,有能撐得住的“拐棍”。
在劉新院家西邊的一片空地上,300多塊光伏發電板正在調試安裝!4月12號,牛書記來問我,在家沒事的時候能不能看著這些板子,我說沒問題,更何況牛書記說看板子每月還能領錢!眲⑿略焊嬖V記者,在家門口干活,徹底解決了照看老伴兒的難題,心里一塊石頭也落了地。
再過兩天,發電板就能安裝好,到時候他就能“上崗”工作了!拔疫給老劉一個驚喜,就是在這光伏發電的院子里,給他留出來一小塊地,讓他種上自己喜歡的菜。”牛凱說。
一聽可以種菜,劉新院仰著頭,轉著眼珠想了幾分鐘說:“我想好了,我要種花生和芝麻,還有豆角和茄子!崩蟿⒄f,花生和芝麻可以換花生油和香油,然后豆角和茄子都是他跟老伴兒愛吃的菜。“通過干活,有自己喜歡吃的饃和菜,這樣的生活不美嗎?”劉新院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