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南“兔子王”可跟天津不一樣。非遺傳承人為它辭職專門搞研究。,還要從一個神話故事說起 [詳細]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不僅僅是各種形式的文化、技藝的保存和發展,更是代代相傳中,人們對生活方方面面記憶的傳承。木板年畫的底板是刻在質地堅硬的梨木上,這樣能夠保證長久不變形 [詳細]
濟南有哪些精華非遺體驗點。作為2019全國非遺周的一項重要活動,從9月6日至10日,“非遺傳承人調研采風”活動持續進行中 [詳細]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不僅僅是各種形式的文化、技藝的保存和發展,更是代代相傳中,人們對生活方方面面記憶的傳承。大眾網·海報新聞青島8月30日訊(記者 王熠 見習記者 孫秀青)“膠州作”是一種起源于山東膠州的家具制作風格。 [詳細]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不僅僅是各種形式的文化、技藝的保存和發展,更是代代相傳中,人們對生活方方面面記憶的傳承。梁金華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青島膠東大鼓的唯一“代表性”傳承人。 [詳細]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不僅僅是各種形式的文化、技藝的保存和發展,更是代代相傳中,人們對生活方方面面記憶的傳承。對于當前嶗山道教玄真內家拳在推廣傳承中面臨哪些困難,匡如湖坦言最大的困難還是資金。 [詳細]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不僅僅是各種形式的文化、技藝的保存和發展,更是代代相傳中,人們對生活方方面面記憶的傳承。” 古今融合、中西合璧,八角鼓百余年間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變革、創新,王錫璧講道:“創新能為八角鼓注入新活力,不斷擴大民間基礎,說到底... [詳細]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不僅僅是各種形式的文化、技藝的保存和發展,更是代代相傳中,人們對生活方方面面記憶的傳承。孟憲堂與蘭春玲展示孫臏拳對練。在孫文賓彌留之際,孟憲堂特地前去拜訪恩師,向恩師承諾將孫臏拳發揚光大。 [詳細]
“十多年了,剪紙已經成為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說,我愛剪紙甚至勝過愛我自己。她是楊月新,山東省省級傳統文化(剪紙)代表性傳承人。說起剪紙,楊月新有著一段段不為人知的經歷。 [詳細]
2019年8月20日,山東濱州鄒平市黛溪街道城里村尚紅生在金屬板上雕刻作品。近日,尚紅生正在加班加點雕刻“盛世多福壽”、“九福捧壽”兩幅作品準備參加第八屆山東省文博會。 [詳細]
濟南工匠社區公益行啟動 省非遺傳承人展示油旋制作“絕活”。“同學們看過來,現在開始做油旋了……”山東省非遺傳承人、往屆濟南工匠代表盧利華一邊揪面一邊向大家解說 [詳細]
那時候還不到8歲,在幼兒園教手工課的姑姑回到家來也總會教我“幾招”。胡立華說,“那會兒不知道什么是中國結,只是從小喜歡做,有這個愛好。”胡立華是濟南結藝傳承人,濟南傳統手藝百工團的一員。她從小就喜歡做手工,2001年開始便專心投入到結藝這門手藝中來。 [詳細]
扽腔、清音戲、漢劇、漁鼓戲等劇種都是民間藝術的瑰寶,但如今正在慢慢退出人們的視線,還會唱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博興是董永故里、呂劇之鄉,文化底蘊深厚,戲曲氛圍濃厚,是國家級非遺呂劇、省級非遺扽腔的發源地。 [詳細]
一段扣人心弦的戲曲、一件精美絕倫的傳統手工藝品、一種別具一格的民情風俗……37項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共同亮相香港中央圖書館,讓香港市民感受齊魯文化的獨有魅力。由國家文化和旅游部與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聯合主辦的“根與魂——青未了·山東非物質文化... [詳細]
費縣非遺手繡。“刷”木板年畫 [詳細]
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文化與自然遺產日”,2019年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濱州市文化館開展了主題宣傳、展覽展示、非遺制作體驗等系列精彩紛呈、群眾喜聞樂見的非遺宣傳活動,全面展示了近年來濱州市多姿多彩的“非遺”文化,提高了市民對非遺保護工作的認... [詳細]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是中國批準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成為締約國15周年,也是粵劇、南音等25個非遺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0周年。 [詳細]
記者從山東省教育廳獲悉,近日,《2019年山東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公示》,山東年畫、膠東剪紙、柳琴戲……20個山東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出爐。這些傳統文化將迎來一大波年輕的大學生“接班人”。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