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曹縣磐石辦事處五里墩村黨支部書記、山東銀香偉業集團董事長王銀香接受大眾網專訪。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曹縣磐石辦事處五里墩村黨支部書記、山東銀香偉業集團董事長王銀香做客大眾網全國“兩會”3G直播欄目“每日會話”。
每日會話
王銀香:科技人才入農企提升“造血”功能
嘉賓: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曹縣磐石辦事處五里墩村黨支部書記、山東銀香偉業集團董事長王銀香
語錄:
菏澤要想自身發展,必須走好自己的路子,自己的路子不要老是靠別人輸血,要培養自己的造血功能。
農業企業投資大、周期長、利潤空間低,所以這樣做起來就比較難。往往是政府一個好的政策落到下面以后沒有一個載體去幫助農民把這個產業做起來。
大眾網北京3月10日訊(特派記者 姜洋 盛堃 劉國棟)“菏澤要想自身發展,必須走好自己的路子,自己的路子不要老是靠別人輸血,要培養自己的造血功能。”今天,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曹縣磐石辦事處五里墩村黨支部書記、山東銀香偉業集團董事長王銀香做客大眾網全國“兩會”3G直播欄目“每日會話”,她說,創新產業發展模式、走出自己的發展道路,需要政府加大對農業高端人才的引進力度,鼓勵現代農業發展。
農業集約化創新產業發展模式
大眾網:銀香偉業是立足于農業發展的企業,我看您今年的議案和建議里面一個是關于三農問題,一個是關于農村人才問題的。三農問題也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您前期調研的時候對這個問題有什么樣的發現?
王銀香:因為我是一個來自農業企業的代表,也是一個農民代表,20多年在農業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我有一些體會和感悟,在這個路子中自己有一些體會,所以提了農業問題。總理每次在報告中都大篇幅地談到三農問題,思路很好、方法很好、措施也很好,但是真正落實到下面還有些頭重腳輕。分析原因,是農業企業投資大、周期長、利潤空間低,所以這樣做起來就比較難。往往是政府一個好的政策落到下面以后沒有一個載體去幫助農民把這個產業做起來。
這次我提的建議是要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帶動三農的飛躍。一家一戶沒法形成一個模式,原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實現了農業的承包經營,打開了農業生產的第一次飛躍,后來又通過種子、化肥高科技的投入實現了農業的第二次飛躍。但是現在農業在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農藥、化肥都用上了,農業的產量已經達到了一個高峰,再實現農業的突破就很難了,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創新產業模式來帶動農民的發展,這就實現了農業的集約化,國家提出來叫“土地合理流動”,如何流動?流動了以后干什么?不是叫你搞房地產開發,而是叫你做集約經營,集約經營就是實現了規模種植,實現了企業化,實現了現代化,實現了標準化,增加了科學化,這樣才能實現農業的第三次飛躍。
通過我們企業20多年的探索和積累在這方面有了一定的嘗試,所以我們建議給國家提出來創新產業模式,發展帶動農民共同致富的路子,這是我們自己在實踐工作當中的一點體會。
農民轉化為產業工人 實現“農民技能化”
大眾網:您也是五里敦村黨支部書記,對農村發展您有什么樣的看法呢?
王銀香:一說到農村就是三農,農村、農民、農業,但是農村的發展也是需要一個好的帶頭人,這個好的帶頭人得堅持科技人才的引進才能真正引導老百姓如何走依靠科技發展農業現代化、規模農業,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和生活狀態、生活質量。我們村從1990年就開始探討集約老百姓的土地,一直到1995年把全村的土地都實現了集約化經營,農民轉化為產業工人,改變農業的性質,照樣領工資,這就實現了土地的集約化,這樣把農民轉化為產業工人,有組織、有紀律、有規模,再一個有標準、有技術地去做,做到農民技能化。
所謂技能化就是你做什么的就專做這一樣,就把它做精、做好,能帶動這一個產業、這一個行業、這一個領域都做得精。打個比方,我們做土壤測試這一塊有專業的技術人員做測試,老百姓很多不知道土壤里面有什么營養,也不知道種這個作物需要什么營養,不知道土壤種這個作物里面還缺什么營養。這就需要我們的專業技術人員去做這方面的研究、做這方面的分析,分析好了之后給老百姓做一個技術指導,這樣老百姓知道我種什么作物,我土壤里面現在是什么狀態,還需要增施多少哪方面的肥料,特別是有機肥,這就給老百姓做這樣的指導,叫“農民技能化”。
再一個養殖這一塊,老百姓養牛,他要提高養牛的動物的營養、動物的保護、動物的防疫以及動物畜產品的加工和銷售,也都實現了專業化,這就需要在農業發展這方面,通過我們自己切身的體會,實現了專業化、技能化、規模化、產業化,這樣才能實現“大農業”的共同崛起和興起,真正使農民成為產業工人,進入社區,照樣也能享受到小康生活,體現社會發展的優越性。
人才投入農業 提升本土企業“造血”功能
大眾網:今年是農業科技促進年,主要是立足于用科技去發展農業,科技發展農業也是一個比較新的、高端的產業,咱們結合您公司的經驗,在這方面的發展在對人才的培養上要求應該是比較高的,您在農業企業人才培養上有什么樣的建議?
王銀香:這一點我是受到山東省對口幫扶菏澤文件的啟發,談到了農業性的引進人才,根據我企業這幾年發展引進人才的體會,就是農業也照樣需要高科技人才。把技術、把高科技用到該用的地方他就發揮很大的作用。高科技很好,發展離不開高科技,但是千萬不要把高科技用錯地方,用錯地方它反而產生不了效益,反而給社會造成危害。打個比方,三聚氰氨這個產品不錯,但是用錯地方就錯了,你不能加到食品里面,三聚氰氨是一個產品,用到裝修房子里有它的作用,但是用到食品里面就是用錯地方了。我覺得把高科技用到該用的地方就可以。
在人才引進這一塊,山東省對口支援菏澤有一個“菏澤地區引進高端人才”(碩士研究生以上),省政府給他發5年的基本工資,從這點小事上就能看出來,菏澤需要人才,但是菏澤這幾年引進人才大部分是醫療和教育這方面引進高科技人才,但是農業企業方面引進人才很少。菏澤要想自身發展,必須走好自己的路子,自己的路子不要老是靠別人輸血,要培養自己的造血功能。這個造血功能就需要企業發展壯大,能多交稅,帶動更多的農民發展產業,農民有活干就有飯吃,社會的穩定問題、老百姓的富裕問題、社會和諧的問題,這就是產業的發展,產業發展能安排更多的勞動力,但是產業的發展需要一些技術人才、高層次人才支援。
所以我建議山東省人民政府包括國家,對農業企業引進人才方面的一些支持。真正創造效益還是企業,企業實現稅收,行政事業單位沒法實現稅收,它只是給企業搞好服務。但是我覺得服務人才過多就是吃財政飯的人更多,要把這些人才用到企業上,叫他創造更大的效益、更大的產值、交更多的稅,自己就能養活自己,這就是一個造血的功能。我覺得企業特別是農業企業引進人才要得到國家和省里這方面的支持,這樣能鼓勵有知識的大學生到農業企業發揮作用。農業企業的平臺很大,特別是現在學農的學生很多,但是很多都轉行了。他學的專業沒有得到發揮,農業企業恰恰還需要這方面的人才,但是由于待遇低、環境差,他為了享受大城市的生活,就把自己的專業拋開,到大城市生存。政府需要引導大學生就業,鼓勵、支持他到農業企業、農業地區去發揮作用。這是我在人才引進方面的一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