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海洋,必由之路
2011-01-07 07:57:00
來源:大眾網—大眾日報 海洋是山東的希望所在,潛力所在,未來所在!八{色”是山東的本色、亮色、美色。走向海洋是對生產力的一次大解放。
煙大中鐵渤海鐵路輪渡
日照港30萬噸級礦石碼頭作業現場
□ 本報記者 李劍橋
近代大國崛起,無不始于海洋,東西方強國莫非海洋大國。
海洋是山東的希望所在,潛力所在,未來所在!八{色”是山東的本色、亮色、美色。
走向海洋是對生產力的一次大解放。
世界各國對海洋如此巨大的關注,具有深刻的歷史背景和原因。
地球上只有海洋才可能為人類提供新世紀所需要的一切,人類未來的希望在海洋。
中國需要走出去,山東有能力走出去,這是時代的必然選擇。
新年新禮!
“十二五”開局之年,《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成為第一個獲批的國家發展戰略。作為我國第一個以海洋經濟為特色的區域發展戰略,山東半島勢將成為新一年的熱點區域、注目之地。走向大洋是全體齊魯兒女的必由之路。
崛起之源,必由之路
大國崛起無一不是從海洋崛起的,東西方強國無一不是海洋大國。一個區域亦然。
進入21世紀,全人類跨入了一個探索海洋、開發海洋、利用海洋、保護海洋的新時代。全世界向海洋進軍的步伐明顯加快,以國際公共海底戰略性資源為焦點的國際海洋競爭進入了新的階段。
今天,人類不僅是靠海洋實現“漁鹽之利、舟楫之便”,而且需要向海洋索取生存空間、戰略資源和蛋白質來源。進入21世紀,人類開始了“海洋世紀”的新紀元,以“海洋商業”為主體的藍色文明迅速轉向“海洋工業文明”。我國作為一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相對匱乏的瀕海大國,在海洋世紀來臨的國際背景下,在海洋工業文明的起跑線上,理應站在世界發展潮流的前列,建設一個“海洋經濟”為特色的示范區。這稱得上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個新舉措。
如果說剛剛過去的一百年,海洋的競爭主要表現為科學探索的競爭,在新的海洋世紀,海洋競爭越來越明顯地表現為海洋經濟實力的較量。在這種大前提下,中國如何打造一個以海洋經濟為特色的旗幟性地區,是應對國際海洋經濟競爭的新要求。
走向海洋 走向復興
為什么是山東?為什么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成為第一個海洋特色國家發展戰略?
必然使然。
改革開放是近30年來持久不變的主旋律。在祖國長達18000公里的海岸線上,吹響了改革開放的第一聲號角。山東半島,有幸成為第一批打開的窗口。
作為一個陸地大國,我們期待海洋文明太久了。曾幾何時,中華民族的祖先們,也曾創造過多次征服海洋的歷史。然而好景不長,明清兩朝禁海400余年,隔斷了同國外的交往,抑制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對外貿易,使國家的發展處于僵化停滯、愚昧落后、被動挨打的狀態。
中國的開放是從沿海搞起來的,通過沿海城市的開放,推動了整個國家的開放。開發的本質就是開海、“開關”。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從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開始,開放了14個沿海港口城市,并相繼建立了13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上海浦東開發區;還先后開辟了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閩南廈漳泉三角地區、山東半島、遼東半島5個經濟開放區;1988年,又建立了海南省大經濟特區,從而使沿海地區形成了一個多層次、全方位開放地帶。走向海洋是對生產力的一次大解放。
過去的幾十年里,依賴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我國沿海地區迅速崛起。我國在沿海200公里范圍內,用不到30%的陸域土地,承載著占全國40%以上的人口,50%以上的大城市,創造了70%以上的國民生產總值,吸引了80%以上的外來直接投資,生產著90%以上的出口產品。這些成就與海洋的區位優勢息息相關,與我國的改革開放相關,更與海洋經濟的異軍突起密不可分。
從經濟大省走向經濟強省,從區域經濟到全球經濟,從經濟洼地到經濟高地,海洋是山東的希望所在,潛力所在,未來所在!八{色”是山東的本色、亮色、美色。
群雄四起 逐鹿海洋
21世紀是海洋世紀,世界各國紛紛制定新的海洋戰略。聯合國總部設立了海洋事務和海洋法辦公室,建立了一批專門海洋工作機構,如國際海底管理局、國際海洋法法庭和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等。在每年的聯合國大會上,都要專門研究海洋事務,聯合國秘書長還要作海洋事務的專題報告,反復強調對海洋實施綜合管理,以達到可持續利用的目的。
在聯合國的倡導下,世界各沿海國家都紛紛加大了對海洋的投入,采取各種措施,調整本國的海洋發展戰略,展開了“藍色圈地運動”。比如:美國制訂了《21世紀海洋藍圖和海洋行動計劃》。加拿大出臺了《海洋法》和國家海洋戰略。韓國頒布了《韓國海洋21世紀》。歐盟發表了《海洋政策綠皮書》。日本把海洋作為立國之本,繼2005年制訂出臺了《21世紀海洋政策建議》之后,2007年4月份又在參眾兩院高票通過了《海洋基本法》和《海洋建筑物安全水域設定法》,高調宣示海洋是日本的生命線。
全球化和海洋經濟相互促進,互為因果,使海洋經濟基本與經濟全球化保持同步發展。從過去的漁鹽之利、舟楫之便到現有的交通要道、資源寶庫,海洋在經濟全球化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海洋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新的可開發利用的海洋資源不斷發現,海洋開發的能力迅速提高。可以推測,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伴隨著全球貿易的持續增長以及全球生產現代化的進展,海洋經濟還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趨勢,海洋領域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走向遠!「D翝O
近年來,我國海洋開發逐漸從近海走向遠海、深海!白叱鋈ァ睉鹇缘闹贫ê蛯嵤,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戰略的重大轉變,有利于我們在變幻莫測的國際風云中保持平衡,掌握主動。
中國需要走出去,山東有能力走出去,這是時代的必然選擇。海洋是走出去的重要領域。目前陸地上的許多資源已經探測得比較清楚了,而海底資源,尤其是深海資源,我們了解得還比較少,海洋里有大量未來替代能源,公海里有豐富的基因資源,是人類共有的財富,誰認識得早,誰開發得早,誰就占有了先機。
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有關規定,世界上許多沿海國家的海洋資源可以與外國合作開發,我們應充分利用現有基礎條件,走出去,采取各種形式,多元化利用國外資源。如,合作開發利用外國漁業資源。我省已跨入主要遠洋漁業省份行列,遠洋漁業漁船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的2艘發展到目前的360多艘,作業區域從幾個西非國家發展到全世界30多個國家,遍及三大洋公海。
遠洋漁業的發展,不僅適應漁業經濟國際化的發展趨勢,爭取了海洋漁業權益,拓寬我省漁業發展空間的需要,而且緩解了近海漁場過度擁擠的局面,極大豐富了國內水產品市場供應,帶動加工、貿易、運輸、漁需物資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了就業機會,還密切了我省與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關系。
余梁
更多新聞
- 走向海洋,必由之路
- 21世紀海洋科技新趨勢
- 國際海洋事業新趨勢
- 認識海洋
- 藍色革命“四次浪潮”
相關閱讀
您對其他相關新聞感興趣,請在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