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海洋科技新趨勢
2011-01-07 07:53:00
來源:大眾網—大眾日報21世紀海洋科技新趨勢
□ 本報記者 李劍橋
許多科學家預測,海洋科技是21世紀人類最有可能取得的重大突破的領域之一。
海洋科技革命有這樣幾個明顯的新動向、新趨勢。一是海洋高新技術的突破已關乎國家戰略的實施。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巨大的人口數量對資源和環境的壓力之大,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相比的,開發海疆對中國未來發展的意義更為深遠。例如海洋解決水資源的前景,將直接影響我國的發展態勢和經濟決策。我國淡水資源平均到每個人只有2220多立方米,居世界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第l00位之后,被聯合國列為l3個最貧水國之一。我國缺水城市已多達400多個。有專家預測,2030年中國人口將達到15-16億,水資源短缺可能成為比能源更嚴重的危機。開發海水利用技術,包括海水淡化技術和直接利用海水作為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技術,將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努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化,包括海洋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化是關乎未來的戰略之舉。
二是海洋經濟發展越來越依賴高新技術。例如,海上油田開發從勘察、鉆探、開采和油氣集輸到提煉的全過程,幾乎都離不開高新技術的支持。世界海洋高新技術的迅速發展,引發了海洋開發新的熱潮,推動了新興海洋產業的形成及發展。我國政府對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化十分重視,并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比較而言,海洋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化不僅相對于世界水平,而且相對于其他高新技術領域,例如空間技術、電子技術、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還是落后的。我國在許多海洋經濟和研究領域,因缺乏先進裝備、資金和相應的技術已經受到了影響。因此,發展我國海洋高新技術并使之產業化不僅十分必要,也十分緊迫。
三是海洋新資源、新能源開發方興未艾。相對于陸地上能源危機、資源危機,海洋新能源、新資源開發還是剛剛起步。海洋占地球表面70%,是資源寶庫,一向被視為人類解決生存問題的關鍵所在。生命源于海洋,地球上物種約有80%生活在海洋中,已知的海洋生物有20萬種,海洋中有機物的品種是陸地的兩倍,海水中含有80多種化學元素,為高質量食品和藥物研究提供了廣泛的基礎。目前,我國藍色戰略的新構想,其含義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向藍色的海洋索取人們所需要的、更多的優質水產品。“藍色革命”作為一種現代農業技術革命,將拓寬人們的視野,在用好土地的同時,面向廣闊的海域,發展集約化養殖、增殖技術與捕勞技術,可以挖掘水產資源的巨大潛力。海洋生物中還有著不同于陸地生物的生存條件,含有許多微量元素,以及高溫、高壓、無氧環境,使海洋生物在生長和代謝過程中產生并積累了多種具有抗癌、抗菌、抗病毒等天然活性產物。有跡象表明,海洋生態系統已經存在400萬年的時間,它對于探詢生物起源和進化,揭示人類之謎,有著無可估量的重大意義。海洋能是一種蘊藏量極大的可再生能源,通常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溫差能和鹽差能5種,由于陸地上的礦物質燃料日趨枯竭,環境污染日趨嚴重,“向海洋要能源”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美國把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作為國家能源政策的基石,由政府加大投入,制定各種優惠政策,經長期發展,已成為世界上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最多的國家。日本專門成立了海洋能轉移委員會,并在海洋熱能發電系統和熱交換器技術領域領先美國。我國各種海洋可再生能源理論蘊藏量為6.3億千瓦,有巨大的開發潛力,目前正在加快發展百千瓦級的波浪、海流能機組及設備的產業化,并結合項目工程發展萬千瓦級潮汐電站。
更多新聞
- 走向海洋,必由之路
- 21世紀海洋科技新趨勢
- 國際海洋事業新趨勢
- 認識海洋
- 藍色革命“四次浪潮”
相關閱讀
您對其他相關新聞感興趣,請在這里搜索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