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魏鵬
責任編輯:孫翔
新年頭三天,生活被霧霾占據了。走到哪里,它總是如影相隨,有人調侃,有人想著逃離,更多的人在默默忍受。不論怎樣,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是,霧霾把生活給改變了。
假期“家里蹲”,回城得提前走
整個元旦小長假,與妻子同在濟南工作的張先生,呆在泰安新泰岳母家陪著女兒。因為霧霾太大,幾乎足不出戶,所有時間都是“家里蹲”。
兩周時間沒見,女兒對張先生很是親昵,也不吵著要出去,只要陪著玩鬧,她就知足。當然,雖然只能是室內玩耍,張先生也樂在其中。
到了1月2日的上午10點,霧霾開始發力,張先生不得不將歸期提前。
事情是這樣的,張先生妻子的舅媽要去濟南看病,原本打算3日早上早早出發,可是看了天氣預報后擔心早上霧霾大,高速公路封閉無法成行,而要找的醫生只有上午上班。最后,他們決定2日下午出發,第二天去看病。
按照他們最初的打算,是想在3日早上坐最早一班車回濟南,這樣雖然要很早起床,但是能跟孩子多呆一晚,也就不嫌辛苦了。
2日下午1點45分,安撫好哭鬧的閨女,張先生偷偷出了門,約上舅媽直奔車站。車站里等車的人比平時至少多了三倍,每個進口都排滿了人。
好不容易擠上車,下午2點16分,汽車開動。張先生松了一口氣,只要高速不堵車,5點就可以到濟南,可以打算晚飯吃什么了。
請舅媽的火鍋是吃不上了
眼看要到新泰南高速上橋口了,大巴突然掉頭,重新駛向了市區方向。
“高速口封了。”乘客們的議論給出了答案,看著車子駛向東邊,乘客們議論著:可能新泰東沒有封,大巴或許要從那里上高速吧。
可是大巴沒有繼續駛向新泰東,而是轉而向北,從地面道路駛向了萊蕪方向。這時,他們還沒有想到前面等著的會是如此漫長的一段旅程。還在悄悄商定著到濟南后要去吃哪家店的火鍋。
這是一輛加長的大巴車,平時并不跑濟南線,因為車站乘客太多,臨時加班跑一趟濟南,到達濟南后,駕駛員還要在當晚返回。跟所有的乘客一樣,大巴工作人員也想著盡快到達,盡快返回,司機幾乎每經過一個收費站都要試試能否通過。
可是,新泰東、雪野、萊蕪,每一個高速上橋口都顯示著紅色的叉號。下午4點50分左右,終于有個高速口正常了。大巴在萊蕪南上了高速,快速地朝著濟南方向行駛。不過,霧霾很快反撲。在高速上跑了不到半小時,兩輛警車和五六名交警把所有車輛領下了高速。
大巴下了高速,沿省道242繼續向著章丘方向行進。路窄車多,再加霧霾,路上行駛緩慢。到了下午5點16分,再次遇上了麻煩,大巴車再次停下,這次還是霧霾惹的禍。因為霧霾看不清楚路況,前方一輛大貨車發生事故側翻,阻擋了整個右側道路。
車走走停停,乘客們打電話給家里人抱怨,最初誰也沒有想到,因為一起事故竟會擁堵這么長時間。7點到,晚上8點不耽誤吃火鍋;8點半到家,馬上去吃應該還來得及;看來,到家要9點多,只能去附近吃碗面了;要是10點半到家,只能自己煮點面條吃了。
隨著時間推移,本想好好請請舅媽,盡盡地主之誼的張先生也不斷修改預期。最后,已經徹底放棄晚飯的打算,只想盡快回到家,包里岳母給帶的干糧也被當成了晚餐。
時針指向了9點,在章丘、萊蕪搭界處,因為前方事故,大巴整整停了三個多小時,其間先后啟動了7次,向前挪移了不足一公里,到了一個掉頭口。車上的乘客再也按捺不住,紛紛下車,車外的路邊立即成了臨時的公共廁所。
最后,司機電話求救同事,走山路繞道而行,車輛搖搖晃晃,晚上10點10分,終于走完了所有的山路,到了章丘垛莊。而在邢村立交又遇上了一輪擁堵,因為高速封閉,眾多的車輛積聚在高速路口,一時形成了小高峰,整整等了10分鐘才通過了路口。
晚上11點,大巴到了經十歷山路口,走下車門張先生松了一口氣,150公里的路,走了9小時終于到了。此刻,大霧彌漫,霧霾顆粒在路燈的照耀下,像成對飛行的蚊蟲,籠罩著張先生與妻子,籠罩著這座城。
媳婦懷孕發燒
走到半路不走了
張先生的同事小王從蒙陰到濟南的歸途,也被這場霧霾攪亂。
2日下午1點15分,小王來到蒙陰汽車站,候車室門口烏壓壓圍了一圈人。
離發車時間還有15分鐘,從濟南來的班車還沒到。到了1點30分,車還沒來,一眾等待的人群開始有點兒著急,紛紛向車站的工作人員詢問。“今天霧霾挺大,高速路都封了,只能走下道,晚點了。再等等,再等等。”
又過了20分鐘,車還沒到,而車站的工作人員也不知道從濟南來的車究竟走到哪里了。小王果斷決定退票,從滴滴上打了一輛去濟南的順風車。2點左右,小王開始從蒙陰往濟南出發。當時能見度不差,陽光也還好,不過沿線的高速路入口全部封閉。
司機是個20多歲的小伙子,到晚上6點左右,沿著省道242,小王一行顛簸到了雪野附近,那時候天色就開始暗下來,霧也起來了。從萊蕪到章丘的這段路一直在堵車,司機為了趕路,拐到反向車道上,逆行了大概10分鐘左右,發現堵著的車隊還是一眼望不到頭,而前面逆行的車輛也越來越多,最后,小王一行所在的反向最里邊車道也完全被堵住了。
一位從前面掉頭的司機說出了實情,前面橋斷了……這時,順風車司機不想往濟南去了,他的媳婦懷孕4個多月,已經連著發了好幾天燒,今天又燒到39℃,在新泰的醫院里打針,家里的電話一個接著一個。最終,司機決定打道回府……就這樣,小王折騰了近9個小時,到晚上10點又回到了蒙陰老家。
第二天,小王老老實實坐大巴車,早上7點出發,路上很慢,到了新汶,路邊每隔十來米就停著一輛小汽車,開著雙閃停在路邊,不敢再往前開。到十字路口,完全不知道對面是什么燈,也不知道左右兩邊是不是有車輛通過。司機師傅在路口停了一會兒,也搞不清楚該走還是不該走。只能一路按著喇叭,小心翼翼地往前爬。
到10點半,路遇車禍,又堵在了路上。最終,下午2點,大巴車歷經7個小時后才到達濟南。
“一霾就咳嗽,一個冬天都三次了”
每到霧霾臨城,“霾咳”總是隨之而至。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宋磊 攝
“現在已經等了快一個小時了,還沒看上醫生。”1日,看著省中醫兒科大廳屏幕上滾動的數字,市民劉女士有點兒著急。開年霧霾天導致山東省中醫院兒科患者爆棚,咳聲一片。
劉女士的孩子今年三歲,是個乖巧俊俏的小姑娘。最近小姑娘生了好幾次病,劉女士起初只是奇怪:孩子身體向來不錯,平時感冒也好得很快,為什么這幾天總是高燒不退?元旦這天她來到省中醫掛專家號,本來以為自己早晨7點出門算早的了,誰知道一到醫院就排起了長隊,而且都是家長帶著孩子。
濟陽田先生的兒子也是咳嗽:“我發現一到霧霾天,孩子就容易咳嗽,今冬這是第三次了,我覺得和天氣有關。”
這句話引發了候診室大部分家長的共鳴,大家紛紛表示,孩子的病都是霧霾天惹的禍。
以山東省中醫院為例,據記者統計,從早晨8點到10點半,兩個半小時內,兒科門診量達到了131人,出現咳嗽、發燒等上呼吸道感染的小患者占到了門診量的七成,還有很多孩子發展成了肺炎等重癥。干燥、霧霾都成了孩子咳嗽的誘因。
該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張桂菊介紹,導致兒童呼吸道疾病增多的原因比較復雜,但霧霾是比較直接的因素。由于孩子的呼吸道黏膜比較薄,防護功能尚未發育完全,相對成年人來說,更容易受到刺激。同時,霧霾中的微小顆粒成了各種病原微生物進入人體的載體,也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機會。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泰來 張玉巖 朱文龍)
記者從山東省環保廳了解到,截至2017年1月2日17時,山東全省停產工業企業1820家,停工工地2337個,限產工業企業2200家。[詳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山東省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一定位。針對不限購的二線城市青島,薄夫利告訴記者,青島成交量可能比濟南要好,但價格方面也是趨于穩定。[詳細]
記者從市人社局獲悉,《關于印發〈青島市博士后培養留青計劃實施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日前下發,首次將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基地內博士后以及外地來青就業博士后納入政策范圍。基地內的博士后和博士后站內的博士后享受同等的待遇,博士后可以申請...[詳細]
2014年9月,滴滴專車登陸濟南。隨后快車進入濟南、交通部征求意見、北上廣深公布網約車細則、滴滴優步合并,這些事讓我們網約車司機猝不及防。去年11月12日,繼青島、臨沂、日照、淄博、濰坊等五市發布網約車征求意見稿之后,濟南也發布了本地的網約車征求意見稿。[詳細]
去年12月29日,山東省簽發升級紅色預警指令。3日晚7點左右,從山東省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地圖上來看,整個地圖一片紫色,只有威海是輕度污染,濟寧中度污染,菏澤、聊城、德州、濟南、濱州、東營、淄博、泰安、臨沂、日照、青島、煙臺12市重度污染,萊蕪、濰坊、棗莊3市嚴...[詳細]
記者從黃島交警大隊獲悉,近日,在青西新區濱海公路發生一起道路交通事故,一輛轎車行駛時撞飛一名小跑斜穿馬路的中年婦女,中年婦女當場死亡。停車時,司機視線范圍可達210度左右,但隨著車速遞增,司機視角也隨之縮小,盲區對駕駛員視物的影響就越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