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老藥”問津漸少90后不信
8月8日—9日,大眾網記者走訪山東濟南多家連鎖藥店發現,大青葉片、維C銀翹片、牛黃解毒片等老百姓耳熟能詳的低價經典藥品較為常見,但是很多要么“改頭換面”進行銷售,要么放在貨架底層的角落里,少有人問津,還有一些品種的低價“老藥”則難覓蹤影。... ...
取消政府制定的最高零售價格"老藥"增"動力"
大眾網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傳統低價藥漸漸淡出人們的生活,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方面,很多傳統低價藥利潤空間太小,“無利可圖”;一方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生活質量的追求,傳統低價藥漸漸不被消費者認同,市場空間被壓縮;另一方面,一些傳統低價藥存在藥效、副作用等方面的缺陷,被更好的藥品替代。... ...
“紅線”和市場規律穩定價格
值得注意的是,取消政府制定的最高零售價格,并不意味著藥價“放開”,僅從政策本身來看,調整后的政策已經限定了“紅線”,即西藥日均費用標準不超過3元,中成藥不超過5元。這樣的“紅線”給藥品生產、銷售者增加積極性的同時,也兼顧考慮了消費者承受的藥費負擔。... ...
“貴藥就是好藥”的誤區需破除
對于消費者來說,破除選擇藥品觀念上的誤區也是低價“老藥”重煥活力的重要支撐,在很多醫生看來,“不看療效看廣告”、“貴藥就是好藥”的觀念在很多患者心中根深蒂固。... ...
取消低價藥最高限價可使其“復活”
國家衛計委全國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專家孫忠實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說,低價藥最高限價制度,源于原國家計委2000年發布的《關于改革藥品價格管理的意見》等相關規定,低價藥最高限價政策的初衷,是為了控制臨床常用藥的價格,減輕病患負擔。但近年來,藥品企業生產成本逐年上漲,低價藥品的利潤不斷下降,藥品企業因此不愿生產或降低產量。“合理調整低價藥品價格,有利于調動企業生產供應低價藥品的積極性,一些低價藥可能會很快‘復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