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鮑繼民 梁吉昌 楊奉明 報道 本報汶上訊 金秋汶上,處處是一片豐收和喜悅的景象。汶上農 民靠自主創業嘗到了增收的甜頭,今年前8個月,全縣農民人均現金 收入1860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 汶上縣是國家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和省生態農業示范縣。如何提高 農民自主創業增收致富的主動性,讓農民盡快走向富裕奔小康? 汶上縣委、縣政府從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入手,制定落實鼓勵 農民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在項目、資金、服務上大力傾斜。 對水利設施、林業工程及荒山荒灘,采取拍賣、租賃、承包、入 股等形式,鼓勵民建、民營、民管、民用。今年以來,全縣用于農田 水利建設的投入達2200多萬元,建成各類水利工程58處,鋪設節水管 道3.8萬米,解決了23個村的人畜飲水困難。白石鄉于堂村村民于松 林承包了30畝荒山,硬是從石頭旮旯里造出了旱澇保收的良田,種上 了杏樹、核桃和棉花,今年預計收入可達兩萬多元。通過山區綜合開 發建設,全縣1.8萬畝“不毛之地”變良田。昔日77座光禿禿的山頭, 如今已是滿山吐翠,果樹纏腰。 圍繞做大做強畜牧業,以建設標準化養殖基地為重點,實行“財 政引導、以獎代補”的扶持政策。轉業軍官邵士勝舍棄地方政府安置 的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康驛鎮邵莊村當起了“兔司令”,籌資15萬元 建起了養兔場,創業使他不僅成為腰纏百萬的致富狀元,還帶動了10 00多戶農民靠養殖脫貧致富。今年1—8月份,全縣已成規模的養殖場 達260處,養殖小區達到148處,畜牧產值占到農業總產值的45%,畜 牧業使農民增加收入3.2億元。 “你發展我鋪路,你創業我服務”,該縣圍繞主導產業和主導產 品,鼓勵農民發展農業龍頭企業。放開投資領域,降低創業門檻,減 少審批事項和審批手續,為農民自主創業拓辟綠色通道。據統計,全 縣龍頭企業已發展到26家,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15家,全縣近萬 名農民自主創辦起了企業,昔日的“泥腿子”如今當了“小老板”。 目前,全縣70%的農戶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從事種植、養殖、加工 和運輸等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