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脈頌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新媒體傳播”主題活動2019—2020年度啟動儀式現場。在“文脈頌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新媒體傳播”主題活動現場,來自北京市京源學校的19名學生進行了精彩的京劇表演,一下子活躍了現場氣氛。 [詳細]
(記者 焦競賽 通訊員 黨同歡 裴瑤)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之一,有著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本次活動中濟南剪紙非遺傳承人——濟南剪紙藝術院王濤老師帶領同學們體驗傳統的剪紙文化。 [詳細]
“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燦爛的花燈,皎潔的月光,美麗的姑娘,賽社神等民間風俗……這一切交相輝映,節日里歡騰熱鬧的景象躍然紙上。 [詳細]
歷時一個月,大眾網·海報新聞采訪了宗家莊木版年畫、膠州秧歌、八角鼓、茂腔、膠州作古典家具、孫臏拳、嶗山全真內家拳、周氏艾灸、李氏小兒推拿、膠東大鼓等十個青島境內的非遺項目。 [詳細]
全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30項、代表性傳承人143人、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2個;省級項目517項、保護單位579個、傳承人735人、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1個、文化生態保護示范點15個;納入市、縣兩級管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為1300多項。 [詳細]
泰安非遺傳承人將“正能量”融入面塑作品中一個個精致的人物面塑活靈活現、一處處熟悉的泰山景點寫實逼真,9。日上午,最泰安全媒體記者走進"泰山面塑"門店,見到了這組以泰山著名景點為主體、再現泰山文化、傳遞正能量的面塑作品 [詳細]
昨天上午,在西單商場,來自宏廟小學的小學生們體驗樂器笙制作中的“研綠”環節。走進西單商場4層的老字號快閃市集,來自北京宏廟小學的小學生們正在非遺課堂上動手制作手工藝品。 [詳細]
外國友人體驗趣味剪紙。近日,“感知山東”外國友人體驗活動帶領10余名來自非洲的外國友人體驗濟南特色剪紙藝術,在濟南剪紙非遺傳承人王濤的指導下,用一把剪刀、一張紙感受剪紙藝術的魅力 [詳細]
如何傳承保護民間手工藝和非遺。代表委員有話說…德州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地級市,如何傳承和弘揚德州文化,激發優秀傳統文化生命活力,增強德州人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一直為民間藝人和非遺傳承人關注。 [詳細]
據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布消息,1月28日-3月8日該省將組織開展第四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月活動,全省各地將舉辦685項非遺展演展示活動,預計全省參與人數將達1720萬人次。據統計,685項非遺展演展示活動中,87.5%的活動直接或間接與非遺助力脫貧、推動鄉村振興有關。 [詳細]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曲藝研究所所長吳文科以《曲藝的文化特征及其在數字化時代的應用》為題作了分享。他認為理解非遺,就要深度理解非遺的活態傳承和共享性原則,才能在數字時代創作出符合非遺倫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優質作品。 [詳細]
中華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非物質文化遺產熠熠生輝。精品呈現只是一方面,在《非遺公開課》里,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明式家具制作技藝、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等延續至今的傳統技藝同樣得到了鮮活演繹。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