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娘與三個兒的四十年
一盤炕,三個兒,一個72歲的娘,在一間10余平米的房間里,李忠嶺與三個患有先天性肌肉萎縮癥的兒“拴”在一起,已度過了四十年的光陰。時光還在繼續......
“娘在,就一切都在!”
記者 張丹 李振平 通訊員 高占根 王建彬 許中華
像往常一樣,李忠嶺挨個照顧完三個兒子,趁著這一點兒的空檔,在院子里干起了家務。已經下午兩點,李大娘連口水都沒來得及喝。也許,李忠嶺也沒有想到,命運跟她開了這么大個玩笑——讓古稀之年的她用柔弱而堅強的肩膀撐起了這個家。
接二連三, 三個兒子相繼患病,最多的20年未出屋門
李忠嶺是濱州市沾化區濱海鎮西河愣村的村民,今年已經72歲。1970、1973、1976、1979年,大兒子、女兒、二兒子、小兒子相繼出生,一家人日子雖不富裕,但也安康。可誰曾想,大兒子初中念書時走路經常跌倒爬不起來,送到醫院檢查后確診是先天性肌肉萎縮癥。李大娘跟丈夫、妹夫帶著大兒子全國各地四處求醫問藥,兒子卻不見好轉。更讓這個家庭雪上加霜的是,二兒子和小兒子都在同樣的年紀均被查出患上同大兒子相同的病癥,接二連三的不幸讓李忠玲夫婦感覺,天塌了!雖然不幸,依然要跟命運作抗爭,老兩口全部的積蓄都拿出來為兒子們看病,但這一次次的希望都被醫生的結論所澆滅,這是基因里帶的,治不好了。
隨著兒子們年齡的增長,慢慢地病情逐年加重,并發癥開始顯現。老大生活已不能自理,開始臥床不起,常年需要人照顧。李忠嶺告訴記者,老大已經20年沒有出過屋了,老二、老三雖然情況稍微好一些,但已經喪失了走路的能力,也有8、9年沒出過房間了。
“累糊涂了,如果我家老頭子能多活幾年,興許還強一點兒……不過我也慶幸有一個好女兒,她嫁到了本村,會盡自己所能地幫助我。”想起這些,李大娘沒忍住自己的眼淚。2006年,李忠嶺丈夫突發急病醫治無效去世了,家庭的重擔全都壓在了她一個人身上。她心力交瘁,雖有過抱怨,有過掙扎,但她再苦再累也依然為三個兒付出全部。
“就像拉扯他們小時候一樣,只不過時間久了些……”
“娘不管誰管?只要娘還在,我就得照顧他們一輩子,為了孩子啥都豁上了!”李忠玲堅定地說。這四十年,李忠嶺早上五六點起,晚上十二點之后才能睡下,每天為孩子們洗臉擦身、洗衣做飯、端屎端尿,還要時而給孩子們翻翻身、推推背,春去冬來一萬四千多個日夜,她都是這樣度過的。因為生病,幾個孩子對自己這樣的狀況感到自責,覺得拖累了母親,時間久了會對自己有些牢騷,但是李忠嶺從來不會對孩子們說重話,反而耐心地寬慰孩子們。她說,“兒子們本來心里就難受,我得讓他們振作起來。”
跟娘,不用拘束,在娘面前,可以一直孩子般提很多要求。一會兒老大跟娘說要洗洗頭,一會兒老二背上癢了需要娘給撓撓,一會兒老三覺得口渴了需要娘給倒水……李忠嶺一個個、一天天的把他們照顧的利索干凈。常年臥床,三個兒的換洗得跟上,把燒開的熱水放到合適溫度、分別拿好每個兒子的專屬毛巾、擦洗完之后涂抹上爽身粉、拉了尿了需要娘給一次次端走涮干凈……這些細枝末節只有自己的母親能如此細致的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著。“就像拉扯他們小時候一樣,只不過時間久了些……”話到這里,李忠嶺臉上露出了些許笑容。
幾十年來的疲累,慢慢地也落下了一身的病,李忠嶺走路已經直不起腰,手指關節變得粗大變形,腰疼、腿疼經常發作,可是每次看到兒子們臉上的笑容和感動的淚光,她便又有了動力。
“能可以給孩子使喚也算是當娘的一份能力,還有這么多人幫著咱,不怕!”
因為三個兒“拴”著,家里的土地包了出去,一家人幾乎失去了收入,但是李忠嶺一直不斷地說:“黨好、國家好、社會好,才讓我們一家走到今天。否則,娘再好,光吃也吃不飽,還談啥別的。”李忠嶺一家的情況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鎮民政所為她一家4口辦理了低保,鎮殘聯為三兄弟申請了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濱海鎮也一直關注照顧著李忠玲一家,濱海邊防派出所的民警與她家結成了對子,鄉里鄉親有什么事也會主動跑過來搭把手,一些愛心企業、愛心人士也上門送愛心……“有時候我記不住是哪里的人來看我們,因為來關心我們的人太多太多。”李忠嶺說。同時,李忠嶺也獲得了許多榮譽,2016年入選“中國好人榜”、2015年榮獲“第五屆全市道德模范”、“感動沾化十大好人”、“濱州好人”等,但是李忠嶺從來沒有到過領獎現場,因為三個兒離不開他,娘不能離家太遠、太久……
“有時候也愁也惱,看著別的老人兒孫繞膝也是眼熱。不過,能可以給孩子使喚也算是當娘的一份能力,還有這么多人幫著咱,咱不怕!”對李忠嶺來說,是母親的使命在這些苦與累中汲取著力量,對兒子來說,瘦小的母親如同守護神,像一團熾熱的火焰,撐起了整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