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滕州市大塢鎮和福西村的一個農家院里,每個星期的二、四、六都會充滿歡歌笑語。
大塢鎮和福西村的一個農家院里,不時傳出韻味悠長的戲曲和嘹亮的紅歌,湊近了解,原來是由數十名喜歡曲藝表演的村民自發組織的“民間藝術團”正在進行排練,為即將開始的義務演出做準備。
“眼下,劇團已經發展到20多人了,”藝術團團長楊明三老人告訴記者:“我們每個周二、周四、周六都會來這里參加義務演出。” 記者了解到,藝術團的團員們都是五十多到七十多歲的老人,共同的愛好把他們聚在了一起,雖然劇團只成立了短短的一年時間,但他們每周都會為村民送上3場精彩的演出。
毛立信老人是劇團的二胡手,老人主動將自己家的院子騰出來做為排練與演出的場地,“所有的演出器材、服裝以及音響設備都是團員自己提供的,我也很高興能為劇團與鄉親們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老人說。
演出還沒開始,村民們早已擠滿了本來就不大的院子,翹首期盼著。隨著一陣激烈鼓點,演出開始了,老人們輪番上陣,盡情展示著自己的風采,那激情與活力絲毫不遜色于年輕人。《抬花轎》、《穆桂英掛帥》等傳統曲目不時博得村民們的掌聲,《紅梅贊》、《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等一首首對祖國對黨的贊歌把演出推向高潮,在歡快的《大秧歌》中落下帷幕......
老人因共同的愛好聚在一起,為鄉親們發揮著余熱,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為別人帶來快樂的同時也讓自己的變得生活更加美好!滕州日報 謝經嶺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