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彈就這么貼著頭皮擦過去了!被貞浧甬斈陸馉巿鼍,老人格外激動。
連續兩天沒有父親的音訊,孫黎新急得起了一嘴燎泡。直到老家打來電話,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
“身體很硬朗,經常一個人跑到北京、大連。平時就一個人出門溜達,時不常還給社區綠化隊指導栽樹技巧。不過,畢竟已經86歲了!
孫黎新的父親孫文增,是一名曾先后參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榮立過二、三等功的“獨臂英雄”。
1947年,年僅16歲的孫文增參軍入伍,在威海當兵,參加了解放威海戰役和長山島戰役。1950年9月,作為老兵,孫文增自愿請戰,跟隨部隊進入朝鮮,同年12月參加了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在一次執行特殊任務時,他沉著冷靜,擊斃2名正在偷襲戰友的敵人。面對雨點般下落的炮彈,明知沖出去可能就再也回不來,他依然冒著槍林彈雨執行傳令任務,倒在炮火中并失去右臂。
轉業到油田工作后,為人耿直、性格倔強的老人始終保持著嚴謹認真、雷厲風行的軍人作風,對看不慣的事毫不留情,對子女管教也十分嚴格。
頭頂著油田勞模、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獲得者、油田“百名優秀基層干部”之一等眾多榮譽,孫黎新一臉謙和:“我的成長,得益于父親的影響。”
不得不說,在帶隊伍抓管理上,孫黎新確實有一套。
短短幾年時間,電力管理總公司東區線路隊這支60余人的隊伍,“人人能創新、個個有專利、項項見效益”,各類技術創新成果90余項,72項創新成果獲國家專利,創造直接經濟效益1000多萬元;基層建設年年實現“連級跳”,成為全國“工人先鋒號”、連續多年并至今仍是油田和中石化“金牌隊”;黨支部自2008年至今一直是管理局“先進基層黨組織”,還獲得2016年“山東省優秀基層黨組織”……
老人身殘志堅,先后自學了園藝和鋼鐵兩個技術證。退休后,學書法、看報紙,學習不間斷。在父親教導下,孫黎新喜愛學習和鉆研,經過努力,他成為第一批技能鑒定中級工、高級工,先后自學并取得企業管理、計算機大專和法律本科文憑。父親脾氣倔,看似溫和謙遜的孫黎新骨子里也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在創新研制“配電線路故障定位儀”時,反復試驗失敗多次,他一直沒有放棄,歷經四年最終研制成功。
受父親影響,孫黎新從小就對軍裝、武器等感興趣,并逐漸成為一個“軍事迷”。“帶隊伍就像帶兵打仗,要最大限能地激發出隊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能讓干活的吃虧。后勤保障好了,員工才有精力去干好工作!
孫黎新說,因為父親獨臂,小時候,他常常遭到小朋友嘲笑而抬不起頭。長大后,他為有這樣的父親而深感自豪。
“要不忘歷史,不忘過去先輩的犧牲。國家未來要靠下一代人來努力!边@是父親常常告誡他的話。
孫黎新說,父輩保家衛國、敢于犧牲的奉獻精神,堂堂正正做人的原則和嚴格的執行力,應該傳承和發揚下去。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徒弟中涌現出肖軍華、代永勝等眾多新型技能人才,馬廣俊更是獲得油田勞模、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中石化技術能手、山東省第五屆有突出貢獻技師等榮譽。(勝利日報 朱克民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