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城八成農民融入農業產業化 農民收入七連增
2012-05-11 10:53:00 于向陽 韋勇 紀榮軍 來源: 大眾日報 我要評論
[提要] 萊蕪市萊城區原先一家一戶種糧種菜的農民,正在漸漸實現身份轉變,他們越來越多地被稱為“農業工人”。區委書記鄭金啟說,“以產業化發展為龍頭,整合區域產業資源優勢,實現規模擴張,成為萊城區農民增收的強力引擎。
萊蕪市萊城區原先一家一戶種糧種菜的農民,正在漸漸實現身份轉變,他們越來越多地被稱為“農業工人”。來自該區農業局的數據顯示,在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業經濟合作組織里,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農戶達到了近19萬戶,占全區農業總人口的80%。
近日,記者來到萊城區明利特色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正趕上社員分紅大會。89位社員美滋滋地領到了一份屬于自己的“紅利”,社員丁玉安領到最多的8560元。理事長陳明利說,合作社輻射帶動起來的2600多非社員農戶,種菜收益也比往年有了較大幅度提高,戶均實現增收超過1000元。
萊城農民的收入由單一按勞分配,向財產分配和資源分配轉化。去年,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8239元,其中3520元來自農業產業經營,連續7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區委書記鄭金啟說,“以產業化發展為龍頭,整合區域產業資源優勢,實現規模擴張,成為萊城區農民增收的強力引擎。”
在萊蕪農高區贏匯現代食用菌公司,記者看到,這天有6萬個菌包源源不斷地走下生產線,工人們忙著削根,預冷,封箱,約10噸的食用菌產品分批銷往北方各大城市。
據統計,萊城區扶持發展了338家農業專業合作社和1000多家農產品加工企業。覆蓋城鄉的土地流轉服務體系,使土地向優勢產業、龍頭企業和經營大戶集中。除聞名全國的“三辣一麻”之外,蔬菜、食用菌、中藥材、林果、花卉、畜牧等六大特色產業已經形成規模。
“完善產業鏈條,增加科技含量,提升產業帶動力”,這是萊城區農業產業化健康發展的一條經驗。今年3月,有40多家單位和企業加入的首家省級姜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落戶萬興食品有限公司,與企業共同研發當前農產品存在的關鍵技術,破解市場瓶頸。公司董事長柳建增說,“有了這個高位平臺,不僅能加速實現產業升級,還增強了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萊城區探索“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等多種產業化經營模式,與農戶建立起穩固的利益聯結機制。2010年,該區農業企業出口創匯5.64億美元,同比增長73%,增幅全省第一。農字號企業帶動農民人均增收1017元,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占到純收入的31.7%,比上年增長16%。(于向陽 韋勇 紀榮軍)
![]()
相關閱讀
更多新聞
- 萊蕪:城鄉統籌分"蛋糕" 共享融合新探索
- 雙輪驅動促轉調 “鋼城”蓄勢華麗轉身
- 力創科技自主創“芯” 形成核心競爭力
- 山東首個桃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在萊蕪掛牌成立
- 萊城八成農民融入農業產業化 農民收入七連增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