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示范區:昔日鹽堿灘變“聚寶盆”
2012-05-15 22:17:00 馬鑫 來源: 大眾網 我要評論
[提要] 15日上午,科學發展新山東——“魯花杯”第八屆網絡媒體山東行東線采訪團來到東營現代生態漁業示范區進行采訪。大片的養殖區連綿不絕,肥肥的海參隨處可見……隨著“藍黃”開發戰略的實施,這片昔日的鹽堿灘變成了藍色的“海上牧場”,成為東營藍色經濟的“聚寶盆”。

剛剛捕撈上來的海參還要送到加工廠進行進一步加工。(馬鑫 攝)

海參養殖社社長姜士忠向記者們介紹池子里養殖的海參。(馬鑫 攝)

每個海參池的池深在一米半以上,上午正好趕上不少養殖戶正在進行捕撈作業。(馬鑫 攝)

每個養殖池面積是100畝,整個示范區規劃總面積是30萬畝。(馬鑫 攝)

現代漁業示范區成功攻克了“東參西養”的難題,成為全國最大的單片灘涂養殖區。(馬鑫 攝)
大眾網東營5月15日訊(記者 馬鑫)15日上午,科學發展新山東——“魯花杯”第八屆網絡媒體山東行東線采訪團來到東營現代生態漁業示范區進行采訪。大片的養殖區連綿不絕,肥肥的海參隨處可見……隨著“藍黃”開發戰略的實施,這片昔日的鹽堿灘變成了藍色的“海上牧場”,成為東營藍色經濟的“聚寶盆”。
“一個養殖池是100畝,我一次性承包了24個。”上午9點多,采訪團抵達現代生態漁業示范區,一下車,記者們就被海深養殖合作社社長姜士忠領到了海參池邊,看著大家還有些摸不著頭腦,姜士忠從池里撈出了兩只大海參做起了“現場教學”:“這就是咱平時吃的刺參,養了兩年了才長得這么大。”姜士忠告訴記者,一個標準海參池的成本大約是100萬,低密度養殖每年的產出是200斤左右。“現市場價在是100塊錢上下,高的時候每斤漲到140多塊錢。”
據了解,整個東營市現代生態漁業示范區規劃總面積是30萬畝,其中淡水養殖區10萬畝,海水養殖區20萬畝。以黃河口大閘蟹為主體的10萬畝淡水區已建成,黃河口大閘蟹被列為“山東省十大漁業品牌”之一,并成功入選“中國十大名蟹”。20萬畝海水養殖區已開發完成,建成海珍品養殖區10萬畝、海參養殖池塘10萬畝,全部海參池塘投入使用后,預計年可出產海參1萬噸,實現產值20億元,不僅攻克“東參西養”的養殖難題,還一舉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單片灘涂養殖區。
“東營這個地方的海水微生物特別豐富,像低密度養殖的海參池幾乎不用投飼料,光著水里的微生物海參都吃不完。”海宏實業集團的董事長寧超峰告訴記者。為改善生態環境,提升綜合競爭力,示范區海水養殖區堅持灌排分設,進區海水經過沉淀、凈化后進入海參養殖池塘,而后養殖蝦蟹、鹵蟲,養殖尾水制取原鹽,循環利用,即實現了零排放零污染,又實現了海水綜合利用及效益最大化。此外,示范區還借鑒“三網”綠化中的盲溝改堿、暗管排堿、生物改堿等成功做法,對區內骨干道路進行綠化,建設沿海基干防護林帶,改善示范區生態環境,形成開發、養殖、綠化并重的格局。
目前,示范區正全面推動“科技興漁、人才強區”的戰略決策,與高校、研究所實現多領域、多層次合作,先后與煙臺大學、青島農業大學的高等院校簽訂協議,依托大學的學科優勢和示范區研究實踐資源優勢,共建現代漁業研發中心和實驗基地,搭建科研服務平臺,開展技術攻關,向養殖企業和養殖戶及時推廣新技術、新品種,并大力開展水產品病害防治、水環境和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有效規避養殖風險。
在抓好“水產養殖”龍頭帶動作用的同時,示范區充分發揮區位和資源優勢,合理開發風電、地熱等清潔能源,形成地上有風電、地表有養殖、地下溫泉開采三位一體的立體開發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自然資源,努力形成各類資源綜合開發、綜合利用的示范帶動效應,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并實施漁民上岸居住工程,建設親水娛樂、溫泉度假設施,打造濱海旅游景觀、景點,形成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生動局面。
為進一步發展循環經濟,拉長養殖產業鏈條,提高養殖尾水利用率,示范區鼓勵發展鹽及鹽化工產業,在增加鹽業附加值的同時,實現了養殖尾水的“零排放、零污染”。計劃在海珍品養殖區西側建設鹽及鹽化工項目,通過制取原鹽,提取溴素,改善當地經濟結構,解決群眾就業,增加群眾收入。目前,正在探索建立鹽業股份有限公司,規劃建設的一期制鹽項目預計總投資5000萬元,占地面積5000畝,并力爭今年年底前投產使用并產生效益。
“海產品規模養殖可以說風險要小的多,成本也低,就拿海參來說吧,一年掙2億也是它,3億也是它,雖然掙多掙少要看市場,但是絕對都是穩賺。”海宏實業集團的董事長寧超峰笑著對記者說。伴隨著藍黃戰略在東營的穩步推進,現代漁業示范區正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昔日的黃泥鹽堿灘成了如今的“聚寶盆”,一望無邊的養殖池已變為群眾致富的錢袋子,一座座現代化的藍色濱海城鎮正從茫茫的渤海邊拔地而起。
![]()
相關閱讀
更多新聞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