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科技與生態相約
2012-05-14 23:45:00 馬鑫 來源: 大眾網 我要評論
[提要] 14日下午,科學發展新山東——“魯花杯”第八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采訪團結束了在萊蕪的采訪行程,來到位于東營市中心城區的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進行采訪。整潔的道路,成蔭的綠樹,清澈的景觀河……有別于其他開發區的嘈雜繁忙,這一絲陽光下的“愜意”,展現出科技與生態完美融合后的和諧景象。

開發區云集了新能源、新材料、精密制造等一批高精尖技術產業。(馬鑫 攝影)

坐落于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吉奧汽車東營制造基地。(馬鑫 攝影)

東營市雄厚的人才優勢為開發區企業進行技術攻關提供了重要支持。(馬鑫 攝影)
大眾網5月14日東營訊(記者 馬鑫)14日下午,科學發展新山東——“魯花杯”第八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采訪團結束了在萊蕪的采訪行程,來到位于東營市中心城區的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進行采訪。整潔的道路,成蔭的綠樹,清澈的景觀河……有別于其他開發區的嘈雜繁忙,這一絲陽光下的“愜意”,展現出科技與生態完美融合后的和諧景象。
“海、空”優勢集一身,躋身千億元俱樂部
“北靠航空港,南臨大碼頭。”這一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就是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區位優勢的真實寫照。作為山東省的“科學發展示范園區”和“循環經濟示范園區”,自2010年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后,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現正著力于創建“國家級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在原有中心商務區、石油裝備產業園、濱海新材料園、高新技術走廊等產業功能區的基礎之上,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還計劃通過進一步擴區,在北部興建以東營機場為依托的高端服務業和臨空產業區,并利于臨港的天然優勢,實施廣利港港區城一體化開發,在南部建設86平方公里的臨港產業區。
經過園區的不斷發展,2011年,發區實現生產總值246億元,比上年增長19%;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78.7億元、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10.8億元、進出口總額32.2億美元,分別增長43.3%、49%、9.7%。在商務部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環境綜合評價中排名第40位。開發區成功躋身千億元開發區行列,并納入商務部重點調度范圍。
產業集群支撐起大骨骼,生態發展鋪平了前行路
按照“以大項目為支撐,以產業鏈為基礎,打造產業集群,建設產業基地”的思路,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搶抓黃藍兩大國家戰略機遇,著力培育了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新能源、石油裝備、新材料、銅壓延及深加工六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初步構筑起了現代產業體系。高端產業如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和電子信息產業從零起步飛速發展,先后實施了廣汽吉奧等三個整車項目以及科嶺電動汽車動力系統項目,并被評為全省電子信息產業示范園區和國際服務外包基地。此外新能源、新材料等項目也已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鏈。現階段,全區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達到53家,過10億元的達到8家,過50億元的達到4家,過百億元的達到3家。
在加快產業聚集的同時,開發區積極推進重點行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實施了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六大循環經濟示范工程,并確保污水處理廠等防污措施,與園區項目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此外,還組織開展了污染源普查清查,建立了環境監測站和大氣監測中心,實現了區域環評全覆蓋,并制定了工業項目分類供地管理辦法,新增綠化面積175.8萬平方米。
![]()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