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母親床前有孝子
2012-07-20 15:20:00 來源: 大眾網 我要評論
[提要] 提起昌邑市下營鎮火道村的李超豐,認識他的人,沒有人不豎起大拇指,聽說過他事跡的人也都夸他是個孝順的孩子。“像他這般年齡的孩子真不多見”“都說他媽媽命苦,可人家攤上個孝順兒子。”村里的人都這么說。
孝心永駐這個年輕人的心間

李超豐

李超豐

李超豐
提起昌邑市下營鎮火道村的李超豐,認識他的人,沒有人不豎起大拇指,聽說過他事跡的人也都夸他是個孝順的孩子。“像他這般年齡的孩子真不多見”“都說他媽媽命苦,可人家攤上個孝順兒子。”村里的人都這么說。
童年時代的李超豐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父親在水利站工作,母親在家種地,料理家務。父親認真負責,有較強的工作能力;母親賢惠、勤勞,三口之家的小日子過得很滋潤。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1995年9月24日父親突發疾病,驟然死去。家里的頂梁柱頃刻間倒塌,14歲的他從此便與母親相依為命。此后的日子里,他與母親過得異常艱難,雖然有大伯、二伯幫襯著,但是農村人的日子,樣樣離不開勞動力,他用自己弱小的肩膀為母親支撐起生活的信念。從小他就是個乖巧的孩子,從來不打架惹事,父親的離去讓年弱的他很快的長大,家里的重活、累活搶著干;家務活也學會了不少,和他年齡相仿的孩子還在父母跟前耍性子的時候,他早已經學會的做飯炒菜,為媽媽分擔了不少。記得那年的冬天特別冷,偌大的房子里就母子兩人,雖然生著爐子,還是讓人覺得冷冰冰的。母親早早伸開被褥,守在爐子旁看電視,看見母親蜷縮著,趁她看電視,他自己悄悄的鉆進母親的被窩里,給母親暖和被窩,估計母親快睡覺了,他才到自己的被窩里睡覺。母親對他的這份孝心,只對他的表姐提起過。他從來不和母親頂嘴,即使有時候母親嘮叨幾句,他也任由母親,因為他知道母親吃了很多的苦。
2004年農歷十月十一日,母親給他張羅著結婚了,婚后的小夫妻倆勤勞能干,媳婦尹文卿也是賢惠、孝順。第二年便添了孩子,小兩口把孩子托付給母親,便上班掙錢,養家糊口。
苦難的日子終于過去了,一家人過得幸福開心,然而不幸再次降臨到這個家庭。2010年正月二十六,李超豐的媽媽就感覺渾身無力,幾經奔波,到不同的地方檢查,都查不出病因,病情卻急劇惡化。無奈之下,直奔濰坊腦科醫院住院治療,從踏入醫院的那一刻,整整三個多月的時間,李超豐從沒離開過病床前的母親一刻,和媳婦守候著奄奄一息的母親,與死神展開了一場殊死的爭奪戰,小兩口把這些年來掙得的積蓄全都取了出來。在醫院治療期間,有很多好心人勸他們倆,為母親盡到心了,別到最后落得人財兩空。可是他們救治母親的信念從來沒有動搖過。病房里的病員走了一批來了一批,只有他們仍然住在那里,一天一天,度日如年,期盼著母親一點一點好起來,他們悉心照料,讓所有的病員家屬都為之感動。翻身、擦拭……他們不停的在母親病床前盡守自己的孝心,毫無怨言。整個住院期間,生活無法自理的母親沒有因長期臥床而生褥瘡感染,藥膏無論多貴,他們都買。而自己的一日三餐則是能省則省,畢竟他們在醫院照料母親,斷了收入來源,家里還有上學的孩子,早已托付給了孩子的姥姥,哪里還顧得上管孩子啊!
可能是他們的孝心感動的上蒼,他們把母親從死神手里奪了回來,母親的神智時好時壞,但卻永遠躺在了床上。這對他們來說卻是無比的欣慰,他們覺得自己總算有個媽媽,但是沒過多久,病情惡化,轉入了第二人民醫院繼續接受治療,此時又有很多好心人勸解他放棄治療,因為此時的母親就是靠藥物來維持著生命!然而他仍然是一聲不吭的陪母親在第二人民醫院住了近兩個月。直到麥收才不得不回到家里。
從此開始了在家照料母親的艱難生活。一邊治病,一邊還得花錢,于是他只能讓自己的媳婦繼續去上班,家里照顧母親的重擔壓在了自己身上。他并沒有放棄對母親的治療,開足了藥,從村里請了衛生員上門給母親打針,并且沒過半個月就得回醫院復查一次,做腰穿治療。每次復查得靠堂姐堂哥出車,四五個人把母親抬上車,做完復查和腰穿,得平躺六個小時才能往回返,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他始終堅信母親會好起來。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李超豐卻改變了這個說法,為了照顧好母親的飲食,他變著花樣的做給母親吃,做菜對他來說不在話下,但面案上的活卻難住了他,為了讓母親想吃餃子就吃得上,他一個大男人學會了包餃子,包包子,蒸饅頭。再苦再累,他都沒喊過一聲。期間他還每天凌晨趁母親睡覺的時候,跑到冷藏廠打過短工,憑著自己一身的力氣,掙點錢給母親改善改善生活。是親戚們心疼他,勸他愛惜自己的身體,家里還指望著他照顧母親呢!他整夜照顧母親沒睡過一個囫圇覺,再去干這樣的重體力活,啥人能受得了!大家的一再勸說,說這樣一走幾個小時,萬一母親有個閃失就懊悔了。他才放棄了這個念頭。
為了能讓久臥病床的母親曬曬太陽,他買來輪椅,得空遇到好的天氣就推母親到室外呼吸呼吸新鮮空氣;為了讓母親能睡在熱炕上,他自己改裝鐵床按在炕上,為了母親,他能想到的都做到了。就這樣,母親在他的孝心的感召下又生活了一段時間。村里的人都知道是他用自己的血汗換來了母親的這段生命歷程。
母親還是走了,痛苦的眼淚流在這個硬漢子的臉上。他依然是那個勤勞熱心的青年,他依然像尊敬父母一樣孝敬他的長輩。他的事跡依然在村里老百姓口中傳講著,大家都夸他,夸他的孝心。他已經成了村里年輕人學習的楷模。他是中國千千萬普通人中的一員,是中國尊老愛幼傳統美德的繼承者,也是創建中國和諧社會的踐行者。
![]()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