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兒媳侍候植物人公公20年
2012-07-20 15:31:00 來源: 大眾網 我要評論
[提要] 在棲霞市廟后鎮山西夼村,一個好媳婦的孝行得到了全村人的贊譽,多家媒體先后報道了她的先進事跡,她就是創造了讓植物人公公生命延續20年奇跡的普通農家婦女王玉花。
侍候植物人公公20年的好兒媳
----記棲霞市廟后鎮山西夼村村民 王玉花

王玉花
在棲霞市廟后鎮山西夼村,一個好媳婦的孝行得到了全村人的贊譽,多家媒體先后報道了她的先進事跡,她就是創造了讓植物人公公生命延續20年奇跡的普通農家婦女王玉花。
王玉花今年48歲,1983年和廟后鎮山西夼村的王之成結婚,婚后第二年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雖然不是很富有,但一家人過著和諧幸福的生活。從1993年,她公公王和福突發腦溢血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那天開始,這種平靜的生活就被打破了。
看著昏迷的公公,想想老人坎坷的一生,王玉花心疼不已,為了讓公公喝上一口水,吃上一口飯,她天天用手輕輕地拍打公公那僵硬的身體,和丈夫輪換著在公公耳邊說話。10天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兩個月過去了,公公仍然昏迷不醒,大家都勸說王玉花放棄,她卻固執地說:“只要俺爹還有一口氣,俺就不能停下。”在她的堅持下,4個月后,公公竟然醒了過來,就連醫院的醫生都驚嘆這是一個奇跡。
雖然現在已經過去了將近二十年,但說起那段艱難的日子,王玉花還是唏噓不已:“現在想想,都不知道那些天是怎么熬過來的,特別是第一次給公公接尿,畢竟是個兒媳婦,真是臉紅心慌,接完了以后竟然累得滿身大汗。”
醒后的公公腦子仍然迷迷糊糊的,手腳不能動,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由于嘴不能說話,他看到兒媳竟然在喂自己吃飯,急得直“嗨、嗨”地嚷。王玉花說:“爹,你別想得太多了,就拿我當親閨女吧,你沒醒這四個多月,都是我給你接屎接尿呢。”
聽著兒媳的話,感受著兒媳的孝順,王和福老人感動淚流滿面。
在王玉花眼里,公公也是個苦命的人,還不到50歲老伴就去世了,當時最小的孩子才3歲,受盡了太多的苦楚把孩子們一個個拉扯大,并給大兒子娶了媳婦。
老人是不幸的,中年喪妻;老人又是幸運的,因為他娶了個好兒媳。
過門后的王玉花待公公象親生的爹一樣,做了什么好飯都先盡著老人。而住后屋的公公對待她也象自己的閨女一樣,每次上山回來都先把帶回來的菜送給她。因為沒有婆婆,王玉花生了兒子坐月子時都是公公給熬小米稀飯、煮雞蛋,每每說起這些,王玉花都非常感動。
過門后的王玉花并沒有單獨經營自己的小家庭,而是顧念著這個家庭的所有人。兩個小姑子的婚事都是她給操辦的,還有后來小叔子結婚也是她。問起一共為弟妹結婚花了多少錢,她自己都說不清楚。
更讓人稱道的是,他還代替公公和幾個叔公公一起侍候80多歲的老公公。那時生活還不算好,輪到她家時,她經常是單獨為老人包十、八個的餃子,而大人孩子只吃普通飯食。她懷著孩子時也堅持到河里為老公公洗衣服,這樣一直侍候了8年到老人去世。
現在公公癱瘓在床,其他弟妹又不在身邊,照顧老人的重任又全部落在了王玉花身上。每天她給公公接屎接尿,每天都要到河里洗尿布,她家的院子里曬得最多的就是花花綠綠的尿布。她說,夏天還好些,冬天到河水里洗凍得手真癢癢,好多年都生了凍瘡。
公公不能吃硬的食物,王玉花便頓頓為公公單獨開小灶,或者熬粥,或者做面湯、餛飩,然后吹涼了用小勺一口口地喂到公公嘴里;對于一些稍微硬一點的食物,王玉花總是先嚼爛再一口一口喂給公公。
怕公公身上長褥瘡,她一天要十幾次地給公公翻身撓癢,有時在山上干活的間隙也要跑回家。丈夫王之成也非常孝順,每天晚上,都陪著父親睡覺,定時為老人翻身,他還學會了自己為老人打針。
為了方便給老人洗澡,他們還自制了輪椅,夏天每天都把老人抱到院子的輪椅上沖澡,而冬天王玉花就天天用毛巾蘸著溫水給老人搓身,并堅持每天為公公搓洗手腳。有一次,老人因臥床焦急上火,大便干燥,排便困難,她就用食指一點一點往外摳。
在王玉花的精心照料下公公的病慢慢有了好轉,左手奇跡般地有了知覺,也能說出“行”“好”之類簡單的話了,全家人非常高興,連醫生都說是個奇跡。
但天有不測風云,1998年的秋天,王玉花的丈夫王之成因急性闌尾炎住進了醫院,住院期間醫生突然說檢查出丈夫的肝臟上長了一個雞蛋大小的腫瘤,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靂砸向王玉花一家,丈夫一下子失去了生活下去的信心。
回到家后,王玉花一邊伺候著東炕上的植物人公公,一邊還得安慰西炕上“患病”的丈夫,鼓勵他堅強地和疾病作斗爭,自己卻常常在暗地里偷偷地掉眼淚。那些天,雖已是身心疲憊,但她卻沒有倒下,而是頂著巨大的生活壓力操持著這個家庭,一刻也沒放松對公公的照顧。
也許是命運跟王玉花開了一個玩笑,也許是上天被王玉花的孝老愛親精神所感動,當王玉花和丈夫到大醫院復查時,驚喜地發現“腫瘤”不見了!原來是醫生的一次誤診,但就是這次誤診卻不知給王玉花帶來了多大的痛苦。
熟悉王玉花的人都知道,她出外吃酒席有個喜歡“打包”的習慣。這個習慣還得從1985年說起,那年她到煙臺參加一個親戚的喜宴,面對每人一個的海參她居然不認識,聽別人介紹后她馬上想到應該讓公公嘗嘗鮮,于是,她只咬了一小口品嘗了一下,然后放到一邊的小碟里。席間的人怕浪費一個勁地勸她快吃,她卻只是笑笑,于是有人問她要捎給孩子嗎,她搖搖頭;又問那你要捎給誰,她卻紅著臉不言語;席間有個本村的人忽然醒悟過來,問你要捎給公公嗎,她害羞地點點頭。滿座的人都被她的孝心感動了,都向她豎起大拇指,紛紛地把自己面前沒來得及吃的大蝦、肉丸拿給她帶給公公,服務員也感動得找來餐盒,幫她打包。從此,每次出門吃喜宴,王玉花總隨身帶著一個小手絹,把海參、大蝦包回來,嚼碎了喂給公公吃。
多年來,公公每年都要花費幾百、幾千元的藥費,所以王玉花家的生活一直不寬裕。早些年還不能全部吃白面時,她總是單獨給公公做飯,有時本村的姐姐給她一個白面包子,她都不舍得吃,總用手握著回家給公公。特別是丈夫住院那段時間,她急得到處借錢,但好多親友都不敢借給她,最困難的一次,兒子翻遍了家里所有的抽屜才找到了一枚一元錢的硬幣,就是那次,14的兒子懂得了媽媽的艱辛,說什么也不上學了,說是要幫媽媽掙錢。
雖然家里經濟困難,但為了不讓公公寂寞,她和丈夫合計買了一臺21寸的彩電放在老人的臥室里。王之成還自己設計,在父親惟一能活動的左手能碰到的地方裝上線繩開關,老人什么時候想看,一拉線繩就能打開電視。為了調節公公的心情,王玉花還在老人的臥室里擺上不同的花草。有時,她還會和丈夫把公公抱上三輪車,開到自家的果園里看看,讓老人散散心。
王玉花精心侍奉公公的行為得到了三里五村鄉親們的稱贊,其模范事跡也先后被各級報紙、電臺、電視臺報道。然而每當說起這一切,王玉花總是羞澀地微笑,總是淡淡地說:“人都是這樣,一輩照顧一輩,我這么做是應該的。”
如今,王玉花已走上婆婆的“崗位”。在她的影響下,已經在鎮里安家做生意的兒子王鵬和兒媳婦劉嬌也非常孝順,每次從回家,總想著給爺爺買點好吃的稀罕東西,回家之后,也總是先到爺爺屋問長問短,兒媳婦也就從婆婆手里接過了照顧爺爺的重擔,她也會像婆婆一樣,給爺爺喂飯、換洗尿布,她說:“俺婆婆就是俺學習的榜樣!”
王玉花用自己20年如一的孝心贏得了村里人的敬重。村婦女主任王紅香說,象王玉花這樣的真是不容易,有好多人說就是每個月給兩千塊錢的工資讓侍候這樣的癱瘓病人自己也不干,她不僅對自己的公公好,對鄰居和村里人也非常好,她門口有個80多歲的老人病了,她就經常地去看望,并幫著喂水、服侍,村民誰家有個急事了,她都愿意幫一把。村支書于強告訴我們,王玉花這個媳婦真是沒說的,有時他和癱瘓的王和福老人說你找了個好兒媳婦呀,老人就會高興地咧著個嘴嘿嘿的笑,有時笑著笑著都能笑出眼淚,現在在王玉花的帶動感召下,整個村沒有一戶不贍養父母的。
王玉花,一個普通的農家婦女,用20年的行動詮釋了什么叫孝老愛親的美德,用自己的孝心譜寫了一曲人間最感人的詩篇。
![]()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