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慶來:情灑農機推廣 心系農民增收
2012-03-20 11:49:00 來源: 大眾網 我要評論
[提要] 參加工作30多年來,他扎根基層,立足本職,把全部身心投入農機化事業上,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為促進當地農機化事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做出了積極貢獻。以朱慶來為原型的電影《豐年》由上海電影制片廠制作已放映。

朱慶來,男,生于1955年4月,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現任山東省嘉祥縣疃里鎮農機站站長。參加工作30多年來,他扎根基層,立足本職,把全部身心投入農機化事業上,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為促進當地農機化事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做出了積極貢獻。以朱慶來為原型的電影《豐年》由上海電影制片廠制作已放映。
基層農機推廣工作的帶頭人
朱慶來出生于普通的農村家庭,與農民有著濃厚的感情。高中畢業后在當時的公社農機站干過保管,當過出納,做過會計。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他都以極大的勇氣和堅強的毅力,創造出不凡的業績。
20世紀80年代初,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原來國有集體機械被分到各家各戶,農機管理陷入困境,當時農機站只剩下幾間舊車棚、破瓦房,不但人員工資無法保障,正常工作無法維持,而且還有6000元貸款債務。朱慶來割舍不下10多年對農機化事業的感情,毅然挑起了農機站長的擔子。他憑著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帶領農機站全體職工艱苦奮斗、開拓進取。1986年3月,他克服重重困難,籌款5萬元建起了嘉祥縣第一家農機供油站,解決了職工工資問題。隨后,他開設了疃里鎮第一家農機維修服務站。1992年在327國道嘉祥路段新設大型農機加油站,目前已發展成年經營額1200多萬元的大型加油站。
農機站發展了,經濟上富裕了,但是作為一個基層農機站,就應該在推廣農業機械新技術,服務農民群眾方面有更大的作為。為改變傳統的農業種植方式,1990年以來,國家逐步推廣了小麥精少量播種、玉米機械化點播、機械化肥深施、機械深耕、秸桿還田等技術。為推廣這些技術,朱慶來帶領全體職工,抬上宣傳圖板、帶上新機具、宣傳資料到農貿市場上進行技術宣傳咨詢,又帶著新機具到田間地頭進行作業示范,手把手地教給農民使用。在他的不懈努力下,1992年,疃里鎮全部實現了小麥、玉米的機械化播種,1996年全部實現了小麥機械化收獲。
近幾年來,針對當地玉米生產機械化滯后和作物秸桿廢棄制約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實際,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增加農民收入這個主題,朱慶來把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玉米生產機械化和農作物秸桿粉碎還田技術上來。每逢秋季前,結合實際編寫《作物秸桿綜合利用和農機作業操作規程致農民的一封信》,發到所有農戶和三年級以上的小學生,利用小手牽大手的宣傳教育方式,引導農民接受秸桿還田技術,培養學生從小具有保護環境的意識,這項措施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006年全鎮基本普及了玉米秸桿機械化粉碎還田,2007年全鎮種植玉米6萬畝,秸桿還田5.5萬畝,達90%以上,玉米機收也被農民普遍接受。
根據當地民營經濟強,務工人員多的實際,朱慶來還探索了農機服務新模式,在實施合作社+機手+農戶五統一的模式基礎上,在兩個村選定了500畝的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將農民耕地向農機大戶流轉,不但機手收益大幅提高,而且大量勞動力得到轉移,省市有關部門領導批示,認為這是解決當前土地流轉、集約化經營和農機有效結合的有益嘗試。
一面農機服務的金字品牌
疃里鎮地處嘉祥東部平原,距濟寧市區20多公里,全鎮9.2萬畝耕地,8.9萬人。從上世紀的80年代和90年代初,民營經濟一直發展較快。富裕起來的農民從田間繁重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的愿望就更加迫切,實現農機化作業的熱情高漲。但是經過十幾年的時間,集體大型機械已賣掉,雖然鎮政府實行了購置大型機械財政補貼政策,但對農民仍沒有多大刺激性。農民善算細賬,投資幾萬元一年干半個多月活不合算。幾年過去了全鎮只購買了兩臺機械,使大型機械的發展一時陷入困境。
1996年國家農業部等六部委聯合下發通知,號召大型農業機械“南征北戰”、“西進東征”開展跨區作業活動,使朱慶來看到了發展大型農機的好機遇。經過一段時間深思和調查之后,1998年春,根據農民生產生活需求,朱慶來以農機站為依托成立了全市第一個農機作業服務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將實現勞動力與農機具資本的有效聯合,使農機步入市場,沖出縣界、省界,這極大地刺激了農民購買大型農機的積極性。合作社成立后不幾天,報名購買大型機械的農民達到二十多戶,農機站派人、派車靠上服務,跑了幾個縣市農機公司,以最優惠的價格組織統一定貨、統一送貨到農戶、統一安裝調試,并統一辦理入戶掛牌和統一培訓考證,以及統一辦理財產保險等各項手續、證件。熱心周到的服務,解除了農機戶的后顧之憂。這一舉動還吸引了周邊鄉鎮和縣區的機手跨轄區來報名入社,第一年報名入社42戶,并集中購來了大型聯合收割機。
由于事前組織周密和各級農機部門大力支持,朱慶來第一次率領42臺機車出征就有了喜人的收獲。他們趕到河南周口一帶,歇人不歇機連干五天五夜之后,又馬不停蹄地返回已經麥黃的家鄉。用5天時間把疃里鎮6萬畝小麥收割完畢,隨后又遠赴膠東作業。經過20多天的時間,每臺機械作業收入都在5萬元以上,辛苦異常的機手都樂得合不攏嘴。
2002年初,省農機辦決定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以“全程優質服務”和“創山東品牌,樹山東形象”為宗旨,以“講文明、講信譽、講質量、講服務”為中心內容的明星服務隊創建活動,并下發了通知。疃里農機專業合作社嚴格按照通知要求,積極參加明星服務隊創建活動,并連續7年被評為全省明星服務隊。其中一名機手被農業部授予全國跨區作業能手。同時,為充分發揮黨員在跨區作業中的先鋒模范作用,經鎮黨委批準每年夏收成立跨區作業臨時黨支部。黨員機車組配有黨員機車標志旗,要求黨員要帶頭幫困扶貧,規定黨員機車組每到一地至少為貧困戶免費收割8畝小麥。黨員的帶頭作用影響了每個機車組,這已成了農機作業隊的一條規矩,樹立了山東省農機跨區作業隊的形象。
朱慶來作為一名普通的農機工作者和一名共產黨員,通過這幾年農機服務模式的不斷探索,為農機手培育了服務市場,提高了效益,調動了機手投資購機的積極性,有力地促進了農機化事業發展。全鎮大型農機現已發展到160多臺,配套還田機械120余臺,小麥玉米收獲機械120多臺。10年來組織機械跨區作業1400臺次,作業面積290萬畝,為機手創收1億多元,小規模的農業生產經營實現了大型機械化作業,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機化發展道路,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目前,朱慶來(理事長)農機專業合作社已成為全國農機社會化服務的優秀品牌。央視等新聞媒體曾多次專題報道,中國農業電影制片廠拍攝了《合作致富架金橋》科教片,已在全國公映。
舍家忘我為心愿
驕人成績的背后是超乎常人的巨大付出。朱慶來視事業如生命,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農機化事業和農民致富上,卻對自己和家庭考慮得很少。
1991年秋天,朱慶來的父親已是肺癌晚期,當時正值全鎮推廣小麥機引播種機的關鍵時刻,朱慶來白天帶領同事逐村逐戶進行技術指導,深夜才能匆匆趕到父親病床前盡孝,老人去世時他仍在田間推廣農機具。
1999年5月底,正值麥收高峰期,患血友病的大兒子大腿骨折住院。他愧疚地流著淚割舍下親情,帶隊奔赴膠東跨區作業,始終堅守在跨區作業指揮第一線,沒能照顧兒子一天。2003年5月兒子報病危,他在家人的埋怨和哭泣中做出了最困難、最痛苦的抉擇,毅然率領1000多人的作業隊出征河南跨區機收。兒子終于沒有熬到他回來的那一天,這也成為了他終生的遺憾。
朱慶來身患嚴重糖尿病、膽囊炎等多種疾病,但他以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常年抱病堅守工作崗位,常常是帶著中藥和藥鍋率隊出征。在他身上,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敬業精神、吃苦精神和犧牲精神。麥收期間,幾百臺收割機歇人不停機,朱慶來也跟著24小時連軸轉,患有嚴重糖尿病的他每天都要打2次胰島素,才能維持正常的體力。 不少好心人問:你這么拼命,圖個啥?朱慶來說:“通過我的努力,讓更多的農民認識到農業機械化的好處,讓農民達到增收致富的目的,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心愿”。
![]()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