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專注即天賦可遇不可求
2012-07-31 09:50:00 我要評論
張斌 來源: 東方早報[提要] 不管是強大還是淡然,中國射擊隊理論上每四年綻放一次,因為奧運會,日常的冠軍也只是冠軍而已,總比不上奧運金牌。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至今,中國射擊為中國奧運軍團貢獻卓著,但是每屆無論獎牌成色如何,從未超過8塊。
不管是強大還是淡然,中國射擊隊理論上每四年綻放一次,因為奧運會,日常的冠軍也只是冠軍而已,總比不上奧運金牌。同樣,每四年一次,舉國一道陪著射擊選手起伏跌宕,煞是刺激。凡是耐心看過射擊比賽的人們,一定有一種感受,那就是陪著選手穿行過一段特殊的人生體驗,各有所悟,射擊真是挺有魅力。
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至今,中國射擊為中國奧運軍團貢獻卓著,但是每屆無論獎牌成色如何,從未超過8塊。此番在倫敦,真是順風順水,只兩個比賽日,就已經四塊落袋,形勢一派大好。幾個月前,在同一座城市中進行的測試賽中,還一片凋敝呢,中國射擊隊一定是做對了很多事情,才能有此峰回路轉。
連續采訪易思玲和郭文珺兩位金牌得主,距離很近,可以充分感知獲得金牌之后的那份滿足與興奮,隨之釋放出來的當然還有一份長久以來的壓力。若想將她們的對答與心情主觀放置在我的問題之間非常之難,一廂情愿地情緒設置更是蒼白。射擊的殘酷性不用我多言,觀眾自然知曉,世界第一從來都不是金牌的保障,瞬間的得失閃念就會鑄成不同的人生,根本無力挽回。運動員在奪金的第一時刻往往不太愿意重新潛入那些細碎的細節之中,只有等待時間的潮水慢慢退去,日后再試圖越說越傳奇。
郭文珺的奪冠足夠傳奇,不僅是蟬聯,更因為她做媽媽不過是最近一年間的事情,我們很具有局限性的常識暗示我們,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使命。郭文珺沒有給出我們一個標準答案,淡淡的,一切似乎都是必然,也沒有別的選擇,更不必過度驚詫。
金牌無疑是需要一份運氣的,比如對手的失誤,決賽中的第一個8環,讓郭文珺飛揚的思緒瞬間收了回來,必須在絕望中爭取希望,等待別人的錯誤在最關鍵的時刻出現,這種等待不是每一次都有最為理想的結果。金牌并不需要無與倫比的成績,只需比第二名好一點點,當然前提是必須處理好自己的每一個技術細節,郭文珺這么做了,她得到了報償。誰也不知道下一次會怎樣,只有對于擊發動作的追求始終不變。
我執著地認為郭文珺是射擊的天才,唯有此才能解釋她在兩個奧運周期中都能從容度過,我也相信有關天才的含義無比豐富。求證于郭文珺的教練時,答案只有一個,這個媽媽金牌得主人生的角色豐富之后,也像每一個媽媽一樣,俗事纏身,情緒波動純屬正常,但是她最大的本事就是站到靶位上之后,總能迅速找到射擊最需要的一個狀態,這才是最大的本事。專注即是天賦,多年的磨礪不過就是為了比賽中盡可能地心無旁騖,這種境界一般人可遇不可求,即使強者也并非時時如此。
(作者系央視著名體育評論員,CCTV5倫敦奧運開幕式解說員)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