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舉重不能承受之“重”
2012-07-31 09:49:00 我要評論
來源: 揚子晚報[提要] 當附著在金牌上的各種“意義”沒有消失時,兩頭壓著“期盼、重托、誘惑”的鐵餅、外加一根承載“個人夢想”的鐵桿,就組成了任何人都“不能承受之重”的杠鈴。對舉重運動不了解的人,往往以為這純屬“傻大憨粗”玩的無聊運動,殊不知,這其實是一個“斗勇還要斗智”的項目。
當附著在金牌上的各種“意義”沒有消失時,兩頭壓著“期盼、重托、誘惑”的鐵餅、外加一根承載“個人夢想”的鐵桿,就組成了任何人都“不能承受之重”的杠鈴。 一根桿子、兩頭鐵餅,組成了人們俗稱的“杠鈴”。當一個人要舉起自己體重2-3倍的物體時,你可以想象,這需要多大的能量、多高的技巧、多強的意志力?更何況,如果杠鈴上還附著了家人的期盼、領導的重托、名利的誘惑,又還有幾人能舉起這不能承受之“重”?
對舉重運動不了解的人,往往以為這純屬“傻大憨粗”玩的無聊運動,殊不知,這其實是一個“斗勇還要斗智”的項目。“斗勇”的當然是運動員,“斗智”的主要是教練員,當然在某些特殊背景下,“斗智”的還有“利益鏈”盡頭的體育官員。
17歲的湖北妹子周俊加油(女子舉重53公斤級)是被“安排”進奧運賽場,然后又在“安排”下黯然離開的。從莫名其妙地進入奧運會大名單(國內排名進不了前三),到莫名其妙地被“安排”到客廳睡覺,再到三次“開把”失敗(95公斤的開把重量是教練“安排”的),周俊在種種莫名的“安排”下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說實話,不在局中的人,沒幾個真心在乎“丟不丟”這塊金牌,但才17歲的周俊會不在乎這次離奇的奧運失敗之旅嗎?當然了,小姑娘如果挺過這一關,將來照樣有可能成大器。如果她悟性高,說不定還能從中領略出“交換”、“平衡”等“厚黑學”詞語的真諦,將來藉此在社會上長袖善舞也不一定。只不過,你要是孩子她媽,你想看到這種拔苗式的“助長”嗎?
周俊沒有哭,只留下木訥的“三句話”就黯然結束了人生的第一次奧運之行。奪冠的“祖爾菲亞加油”倒是哭了,這個一聽名字就知道是外國人的哈薩克斯坦姑娘,在頒獎奏響哈薩克斯坦國歌時,哭了。
趙常寧,一個普通的中文名字,轉變成“祖爾菲亞”這個洋氣的外國名字后,卻實現了身為運動員的最高夢想。直到她登上奧運最高領獎臺后,人們才突兀地發現,她是被“交換”到哈薩克斯坦的一個土生土長的湖南人。為什么被“交換”?舉起了“不能承受之重”的祖爾菲亞已經明白了什么叫“厚黑學”,她說:這是“秘密”。唯有那淚,悲喜自知。
看似無聊的舉重臺難得如此受人關注,所以“悲喜劇”還在繼續。吳景彪(微博)加油(男子舉重56公斤級)意外失金后,強忍淚花幾度哽咽,但那之后的10次鞠躬、連番道歉,卻讓人看得心酸無比,恨不得勸小伙子“發泄一通、酣暢飆淚”。從現場主持人到網友,都紛紛鼓勵、勸慰吳景彪:銀牌同樣可貴,你沒有對不起國家、沒有對不起領導、沒有對不起家人……沒奪金牌你也是好樣的!
可熟諳中國競技體育套路的人都明白,這屬于典型的“吃的燈草灰、放的輕巧屁”。中國或許已經不需要金牌數來證明大國崛起,可對運動員本人來說,一金、一銀的實際成績只差毫厘,附加價值卻天壤之別。一個改變人生、改變命運、改善家庭的機會從指縫中溜走,吳景彪怎能不追悔莫及?
中國人對于金牌的認知是在轉變,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讓奧運回歸精神,讓運動成為游戲,任重而道遠。
當附著在金牌上的各種“意義”沒有消失時,兩頭壓著“期盼、重托、誘惑”的鐵餅、外加一根承載“個人夢想”的鐵桿,就組成了任何人都“不能承受之重”的杠鈴。這樣的比賽,看得真累!
相關閱讀
更多新聞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