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鳴:“微排地球”讓一部分人先“綠”起來
2011-03-04 22:54:00 來源: 大眾網 我要評論
[提要] 全國人大代表黃鳴表示,未來實現節能環保、新能源建設是不可回避的,“微排地球”模式的實現勢在必行。

大眾網—和訊網3月4日訊(記者 安娜)今天,全國人大代表、皇明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鳴接受大眾網與和訊網兩會聯合訪談,他指出,未來實現節能環保、新能源建設是不可回避的,“微排地球”模式的實現勢在必行。黃鳴表示,“微排地球”就是通過各個城市、各行各業的努力,使水污染排放、空氣污染排放、碳排放、粉塵排放、垃圾排放等所有的排放降低到原來水平的十分之一以下,利用節能等新技術,讓一部分人先“綠”起來也是件很好的事。
大眾網—和訊網:黃總您好,在山東德州有一個著名的太陽谷,2010年的第四屆世界太陽城大會就是在太陽谷舉辦,主會場日月壇號稱是世界上最節能的“微排”大廈,您的博客上顯示的數字是節能效率達到88%,您今年的建議有一個項目也是提到微排地球的概念。您對“微排地球”的定義是什么?
黃鳴:“微排地球”就是通過各個城市、各行各業的努力,使得我們的水污染排放、空氣污染排放、碳排放、粉塵排放、垃圾排放等等,所有的排放降低到原來水平的十分之一以下。當然“微”還是不夠,但是真正能夠降低到十分之一以下的就是真正的高效了,全球的氣候變化問題、能源污染問題、健康問題、社會資源浪費問題基本就解決了。這是一個很宏大的工程。
但是這個工程實際上也比較具體,就是我們把地球分解為各個國家,國家分為城市,城市分為各個街區,包括農村的鎮、村,讓每一個單元都微排,它的建筑、生活、運營都是微排。當然這里面有硬件和軟件,硬件就是建筑本身,包括社區規劃本身,交通量最小、堵車最小、節能率最高、用可再生能源和太陽能利用最多,最后總量限制在原來的十分之一。
當然僅僅是日常的生活和建筑不行,還有我們的辦公和工廠,工廠是一個排放大戶,用能很高,本身的生產加工當中的能耗如果就能降到最低,提高能源效率,然后再加上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也可以降到最低。交通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我們盡量少乘飛機,多坐火車,在運輸當中盡量拼搭。
最好的一個方法就是上班地就是生活地,我們微排有一個就是“未來方舟”,就是一個未來世界的概念。方舟的地下是商業、娛樂、旅游、觀光、度假、辦公、培訓的公共建筑;船甲板作為一個空中花園,上面的建筑可以是居住、生活,可以住上很多人,在最充分的節約土地的情況下還可以住上別墅,因為船甲板以下都是建筑,土地的利用率已經夠高了,上面再做一些別墅也不浪費土地,而且生活也很好。上班的時候往下走,下班的往上走。
這是我們的一個夢想,也是比較好實現的,只要你的規劃和標準真正往這方面走。就比如我們建太陽谷,10大太陽我們建了9個,而且個個是全世界第一。我們把全世界最先進的節能環保生態技術都在蔚來城一個樓里面,不僅做起來了,而且效果很好,賣得很好。這都是人有決心做,真正堅守,一定能夠做到。
大眾網—和訊網:您一直強調自己不是一個商人,是一個造夢家。我看到一個數據,說太陽谷花費了您8年時間和10多億人民幣的成本。
黃鳴:不僅僅是這些,在公共建筑,還有用于世界太陽城大會,用于展示這一塊的建筑,不只是公共建筑的生產性投資。
大眾網—和訊網:因為太陽谷是我們目前看到的最大的太陽能研發、檢測、生產、教育、旅游基地,因為太陽能對居民來說,現在接觸最多的就是太陽能熱水器和一小部分的太陽能發電。您提到一個是“讓太陽能走進家庭”的目標,您是怎么想的?您覺得這個模式在全國具有可復制性或者是有推廣的可能嗎?
黃鳴:“讓太陽能走進家庭”的目標不是能不能做的問題,而是必須做的問題。我們現在所有的節能、環保、生態、可再生能源做的工作都不是能不能做的問題,而是必須做的問題。我們的能源危機、資源緊缺、氣候變化已經成了不可回避的、必須要面對的問題。我們做的不僅是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熱水器還要和建筑完美結合,太陽能建筑、太陽能采暖、太陽能制冷、太陽能的美化量化,太陽能噴泉和雕塑,和其他的節能環保的技術用在一個樓盤或者是社區,甚至一個城市里面,這是一個潮流,早做早好。
大眾網—和訊網:您說的潮流是蔚來城的模式嗎?
黃鳴:是的。
大眾網—和訊網:蔚來城用的更多的是節能和光伏發電技術,居住之后可想而知舒適度很高,但是我們看到的數字是每一平會增加2000元—3000元,蔚來城具體是什么樣的模式,它全面進入到居民生活當中是什么樣的狀態?
黃鳴:我們先不要追求全面,我們先追求一部分。改革開放成功的根本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我們先讓一部分人“綠”起來,不是挺好嗎?另外我們整個是一個打包的方案,節能、環保、生態手段用到極致,也不過是多了兩三千塊。當然,對于一般的老百姓很難接受,但是對于高端人群只不過把他奢華的裝修去掉一小部分而已,把他裝修的大理石等等用一種簡約的方式替代。比如說一些墻立面本來是幾千塊的大理石,我現在用了1000塊左右的光伏板替代,還省錢了,而且檔次不低,形成一個標板的時候,人家說你幾千塊的大理石落后了,太俗了。光電板既能裝修,又能發電,多好啊。結果反而還省錢了,結果成為一種潮流。這時候成為一個榜樣,帶頭大哥,這個時候的中端人群就很有意思了,大家都來效仿,但是不能全部效仿,因為成本太高,但是用幾樣總可以的,總比不用強吧?再從規模上推廣的時候,成本會降低,不是嗎?大家都會大眾化,普通人群往上夠一夠,廠家再往下降一降,就像我們的汽車和電腦不都是這樣實現的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不會把這個當回事。
我個人覺得普及先來源于帶頭,有一個典范,沒有這個典型,談不到普及。
![]()
相關閱讀
更多新聞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