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峰:5年建50個特色園區打造生態濱州
2011-02-13 16:57:00 作者:王磊 盛堃 來源:大眾網
大眾網濟南2月13日訊(記者 王磊 盛堃)“一黃加一藍就是綠色,濱州不僅要成為黃三角的中心名城,而且要成為一個生態名城。”今天上午,省人大代表、濱州市市長張光峰接受了大眾網省“兩會”“請問市長”欄目獨家采訪。他說,十二五期間,濱州將建25個工業園區、15個服務業園區、10個生態農業園區,不僅在經濟上實現飛躍,而且要兼顧民生。
土地資源豐富 獨占“兩區加一圈”
記者:“黃藍戰略”對濱州發展是一個機遇,濱州與其它城市相比有哪些優勢?
張光峰:濱州擁有250萬畝鹽堿地和灘涂,在土地資源方面優勢明顯,這為下一步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另外,濱州不僅是“黃三角”戰略的中心區域,而且也是“半島藍色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濱州還是“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的城市之一。在全省17地市中,只有濱州獨占了“兩區加一圈”的3個戰略優勢。
在看到機遇的同時,濱州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還存在不足,十二五期間,濱州港口、鐵路及防潮堤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將為未來發展提供有力支持。我們的計劃是,十二五前半期打基礎,后半期“追趕超越”發力。
5年建50個特色園區 實現基礎設施建設等5大突破
記者:在“十二五”期間,濱州將如何“追趕超越”?
張光峰:在“十二五”期間,濱州將形成“123456”的總體發展布局,在基礎設施建設、城鎮化、項目建設、載體建設及區域對接協作上實現5大突破。即,打造一個中心名城(黃河三角洲地區的中心名城);構建兩條城市軸線。依托國道省道、鐵路干線、黃河大橋,構建以博(興)濱(城)沾(化)北海經濟開發區為東線、鄒(平)惠(民)陽(信)無(棣)為西線的兩條貫穿黃河兩岸的城市發展軸線,積極促進南北縣區協調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同時,強化三項基礎工程。在基礎設施建設上,重點推進鐵路、公路、海港、空港建設,盡快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立體交通網絡。在產業升級調整上,堅持“一產調優、二產調強、三產調大”,加快構筑以高效生態農業為基礎、環境友好型工業為重點、新興產業為先導、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產業體系。在科技人才支撐上,深入實施科教興濱和人才強市戰略,整合高校資源,挖掘職教潛力,搭建科研平臺,引進培育人才。
此外,在具體載體建設上,濱州將建設五十個特色園區。把園區建設作為發展高效生態經濟的重要載體,明確定位,科學布局,重點建設25個工業園區,15個服務業園區,10個生態農業園區,形成特色突出、優勢明顯、相互關聯、配套發展的格局。
采納網友建議公交便民 2011年為老百姓辦10件實事
記者: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濱州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在改善民生方面將有哪些舉措?
張光峰:隨著整個的社會經濟發展,濱州對民生的問題也越來越重視,今年我在政府工作報告里面也提出了十大民心工程,像供暖工程,就業創業、公交便民等。
其中,公交便民工程也是網友給我提了很多的問題,像濱州城區的公交車,一個是設施比較陳舊,線路比較少,班次比較少,我們今年要投放100輛新能源公交汽車,今年在“五一”之前要全部到位。我們現在已經投放了30輛,剩余70輛一定要在五一之前全部到位。包括新農保,我們濱州今年要實現全市的全覆蓋。同時就業創業,我們要求每個縣區,今年要新建一到兩處創業園區,總之,我們對民生高度關注,對民生的投入也會越來越大。
張光峰經典語錄:
我們的口號是:科學發展,追趕超越。
一個黃色一個藍色,加起來就是綠色,我們要打造生態濱州。
附:濱州2011年十大民心工程
(1)就業創業工程。實施創業帶動就業戰略,縣區普遍建立現代農業、工業、服務業就業創業園區和創業孵化基地、高校畢業生見習基地。每個縣區重點抓好1-2處創業園區,帶動就業6000人以上。
(2)教育文體工程。完善深化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提高農村中小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水平。資助家庭困難學生4.7萬人。提升鄉鎮文化站、村文化大院建設,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規范化基層服務站點達到40%。新建農家書屋279家。市縣城區數字電視實現全覆蓋。加強全民健身公共場所建設。
(3)民生水利工程。新增和恢復蓄水能力4127萬立方米。解決和改善13.5萬農村居民的飲水安全問題。搞好防潮堤建設,推進城鄉防汛排水工程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建設。實施渤海七路改造、黃河一路道路排水改造等工程,進一步提高城市防汛設施的承載能力。
(4)環境優化工程。加快水系截污工程建設進度,強化水氣環境整治和監管。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繼續開展國家級和省級生態鄉鎮建設,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5)健康服務工程。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能力建設,優化中醫藥發展環境,加快衛生信息化建設步伐。新創建標準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200處,城鄉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98%,實現新農合規范管理。
(6)放心食品工程。推進社區便民超市建設,培育便民超市連鎖經營企業,建立農副產品物流倉儲、配送體系,嚴格質量安全檢測。開展"放心糧油"進城下鄉服務活動,設立服務網點3000個,創建放心糧油加工示范企業10個。
(7)安居保障工程。建設廉租住房1600套、經濟適用住房1240套、公共租賃住房2700套。新建農房2萬戶,全面完成危房改造任務。
(8)社會養老工程。加快推進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設立5處養老機構示范點,新建3處縣級社會福利服務中心,開展老年人社區日間照料和居家養老服務示范工作。
(9)公交便民工程。優化公交線網布局,新設立公交線路5條,延長線路12條,城市公交日綜合運量達到7萬人次。新投放清潔能源公交車100輛以上,逐步構建低碳公交系統。
(10)城市供暖工程。積極推進市城區集中供熱設施及節能改造,加快供熱管網建設與改造,確保集中供熱面積達到750萬平方米,力爭城市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80%,供暖效果和服務質量有明顯提高。
相關新聞:濱州網友六問具體事 市長張光峰一一坦誠答
更多新聞
相關閱讀
您對其他相關新聞感興趣,請在這里搜索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