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墓群 永遠無法復制的歷史
2011-07-04 13:46:00 我要評論
來源: 大眾網 關鍵詞:
[提要] “墓群原有5座封土墓,墓地原地表有石馬、石羊、石獅等石像生,有龍首龜趺墓碑。該墓群時代較早,對研究我市歷史文化名人及金代文化的概況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隨著李玉的侃侃而談,腦海中浮現出孔林中的那些石刻,然而,我們面前,找不到一絲歷史的痕跡,不過一片麥田而已。
[提要] “墓群原有5座封土墓,墓地原地表有石馬、石羊、石獅等石像生,有龍首龜趺墓碑。該墓群時代較早,對研究我市歷史文化名人及金代文化的概況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隨著李玉的侃侃而談,腦海中浮現出孔林中的那些石刻,然而,我們面前,找不到一絲歷史的痕跡,不過一片麥田而已。
2011年暮春的一天,跟隨市文物辦的李玉科長來到張行簡墓地。
張行簡家族墓地,又稱張氏家族墓群,位于日照經濟開發區奎山街道204國道西,傅疃河北側,地勢低平。“墓群原有5座封土墓,墓地原地表有石馬、石羊、石獅等石像生,有龍首龜趺墓碑。該墓群時代較早,對研究我市歷史文化名人及金代文化的概況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隨著李玉的侃侃而談,腦海中浮現出孔林中的那些石刻,然而,我們面前,找不到一絲歷史的痕跡,不過一片麥田而已。
世事如白云蒼狗。
文革初期,一切,毀于一旦。
也是啊,十年浩劫中,就連孔子都難逃一劫,更何況張氏墓群了。
“能否重建呢?”有人問。
很多年前,我曾經對著一處重建的古建筑凝思良久,因為我感覺不到它的厚重與滄桑。
歷史,永遠無法復制。
歷史屬于我們的,僅有一次。
張行簡的弟弟張行信,也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人物。
張行信,金大定二十八年進士。張行信中進士后授職銅山縣令。明昌元年,因為官廉潔升任監察御史。泰和三年,任山東西路轉運使,不久又任河東路按察司事。
崇慶二年,張行信任左諫議大夫。當時胡沙虎已除名為民,他賄賂權貴,即將恢復任用。對此,朝廷上下沒有敢說話的,張行信上奏章說:“胡沙虎殘忍兇悖,跋扈強梁,媚結近習,以圖稱譽。自其廢黜,士庶莫不忻悅。今若復用,惟恐為害更甚前日,況利害之機更有大于此者。”同樣的奏章一再遞上,都沒得到答復。后來胡沙虎弒帝,眾大臣惶恐不安,張行信卻坦然不顧。后來胡沙虎因罪行累累,終被誅殺。
金史為人純正真率,不事修飾,雖兩登相位,殆若無官然。遇事輒發,無所畏避,每奏事上前,旁人為動色,行信處之坦如也。
《金史》贊曰:“高汝礪禔身清慎,練達事宜,久居相位,雖為大夫士所鄙,而人主寵遇不衰。張行信礪志謇諤,言無避忌,然一簉政途,便多坎壈,及其再用,論事稍不及前,豈以汝礪為真可法耶。宣宗伐宋,本非萬全之策,行信諫,汝礪不諫,又沮和議。胡沙虎之惡未著,行信兩疏擊之。汝礪與高琪共事,人疑其黨附。優劣可概見于斯矣。”
古人云:進不喪己,退不危身。進不失忠,退不失行。——這是一個很高的行為標準和道德規范。800多年前,我們的老鄉張行信,為我們做出了表率。
在歷史的時空中穿梭,自然心生感慨:總有一些故事,撫慰過我們靈魂深處的孤獨與蒼涼;總有一種精神,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刻下深深的印記;總有一種傳承,會世世代代一脈相連,亙古不滅。
約金承安年間(1196—1200),張行簡在家鄉修建“魁文書院”(稱張狀元書院),書院坐落于今劉家寨村南,傅疃河橋北,河東。
800多年風雨滄桑,魁文書院,如今,已尋不到半點蹤跡。
所幸,從《太平橋張氏族譜》的記載中,我們能感知當年魁文書院的盛世風雅。
“魁文書院”大門聯:
西山典籍,東壁圖書。
楹聯:
治國齊家經傳十章昭大學,存心養性圣賢一貫在中庸。
屏風聯:
卜筑應同蔣□徑,藏書將擬鄴侯家。
書院匾:
云衢書屋;經緯天地;清函玉照;進修齋;游藝軒;躋云軒;養正齋;適可軒;凝秀軒;清默居;蘭言軒;邀月軒;淡然居;醉經軒;綠荷軒。
云衢書屋聯:
熏香摘艷,茹古涵今。
楹聯:
文星照耀連奎壁,圣學昌明會詞林。
進修齋聯:
倜儻指揮天下事,風騷驅使古人書。
養正齋聯:
雅量涵高遠,清言見古今。
清默居聯:
雅言詩書執禮,益友直諒多聞。
淡然居聯:
花月聊知己,詩書結靜緣。
東院:
奎嵐吐秀。
西院:
山川環翠。
茶灶聯:
清樽傾竹葉,綠茗代榴花。
虔設甘旨供賢士,潔烹美味進嘉賓。
綰春園亭榭匾:
序賢草堂;雅覽深處;擁翠徑;曲芳徑;艷春亭;暢詠亭;小瀛州。
序賢草堂聯:
文章清逸世少比,胸次廣博天所開。
楹聯:
不拘乎山水之形云陣耶山月光耶水,
有得于酒詩之意花酣也酒鳥弄也詩。
雅覽深處聯:
明窗風靜桃紅柳綠欣入畫,
深院塵稀鳥語花香別有天。
擁翠徑聯:
奇石盡含千古秀,異香常占四時春。
曲芳徑聯:
竹韻松濤情自遠,風臺月榭曲皆通。
暢詠亭聯:
常看舞鶴走蒼蘚,時有游魚戲綠荷。
八詠遺風贈逸興,四時佳景足遐觀。
艷春亭聯:
亭前綠滿余芳草,窗外春深瑱碧桃。
山水含清王維畫,左右皆春謝眺詩。
小瀛州聯:
峰巒掩映春云外,臺榭參差曉翠中。
藹若有余芳滿院花氣香春酒,超然無俗韻繞砌琴聲滴暗泉。
用心,來讀這些別具匠心的清詞雅句,片時萬情千意。因了這“清樽傾竹葉,綠茗代榴花”的雅人深致,因了對“花月聊知己,詩書結靜緣”的無限神往……
遙想魁文書院當年,文人畢至,雅士咸集,吟詩賦詞,暢敘幽情,堪比蘭亭,該是何等的風雅!
花木寓意,奇石寄情。魁文書院,應是一座詩情畫意的園林式建筑。
不出城郭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有靈泉之致。魁文書院,也應是張行簡怡情悅性的一處世外桃源。
如果,我是說如果,如果歷經800年世事變遷,魁文書院能得幸保留至今的話,誰敢說不是日照的留園?
后記
在南京,曾經對這座六朝古都的歷史底蘊羨慕不已。其實,我們腳下的這一片熱土,就有著厚重的歷史底蘊和文化積淀,但是,生于斯長于斯的我們,又了解幾分?知道多少?
感謝晨刊這次遺址探尋活動,給了我們了解城市底蘊、感知厚重歷史的機會,而能切身參與追尋體會古老的歷史文明,幸甚至哉!
見習編輯張艷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