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激蕩旋律中的領舞者
2010-10-24 20:47:00 作者: 來源:大眾網
2009年4月份,胡錦濤總書記在山東省考察時指出:“要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科學開發海洋資源,培育海洋優勢產業,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作為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東營將要扮演的角色不言而喻。
2009年12月,隨著國務院正式批復《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作為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和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的核心區域,東營再次引起世人廣泛關注。
在歷史的坐標系中,機遇的交點再一次落在這座年輕城市的身上。擔負著發展藍色經濟帶北翼以及黃河三角洲龍頭的東營,在而立之年到來之前,將怎樣邁出自己獨有的步伐?這成了每一個關心這片熱土的人們的心結。本報記者趕赴東營,親身感受了崛起之前的東營。
>>>眼之所見:平靜之下的躁動
蘆花紛飛、天鵝翩躚;井架林立、黑金噴涌,這是人們在想象中對東營的寫照。
當汽車在寬闊的東青高速公路上飛馳,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了東營即將起飛前的躁動。
高速公路兩邊,大量未開發的土地張開懷抱;遠處油井的井架還讓人難以忘記這個城市曾經賴以生存的命脈……
“東營,你好!”
剛下高速公路東營站收費口,華夏銀行的巨幅廣告牌讓人心里一熱:原來,早就有人想對東營的未來提前耕耘。
伴隨著帶著咸味的海風,大片的鹽堿地、荒草地以及沿海灘地映入眼底,些許晚凋的蘆花在微風中飛舞、美麗的堿蓬一片片鋪成紅色的地毯,東方白鸛、丹頂鶴等珍稀鳥類在這里繁衍生息,這是一個真實的東營。
看不到太多的高樓大廈,城市的建筑還有些稀疏錯落,平靜的東營卻讓人感覺到一種躁動前的沉寂。
>>>發展之痛:先天痼疾的束縛
踏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記者心中的問號在不斷放大:作為“黃三角”的中心城市,年輕的東營為什么沒有借助改革開放的東風“揭竿而起”?
東營市委常委、副市長曹連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經分析說,一是黃河尾閭常常改道,致使沿海地區規劃困難,二是東營“有海無港,有港無航”,尤其是沒有海港,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瓶頸。
但是,隨著東營港7020米引橋、散雜貨碼頭擴建項目投入運營,東營“有海無港,有港無航”的歷史宣告結束,獨特的區位、優勢吸引了一批實力雄厚的企業來這里安家落戶。
在東營東部沿河防潮大堤上,沿途可以見到不少旋轉的風機,這些風機都是大唐山東東營風電公司的風力發電設備。“一期工程安裝33臺機組,一臺機組投資 2000多萬元,共計投資 6.6億元,于去年9月底全部開始發電。”在大唐山東東營風電公司的總控室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像這樣的“巨無霸”項目還有很多,總投資近億元的三星級酒店和計劃總投資 90多億元的5個精細化工項目也將馬上開工建設。
>>>天賜良機:第三次機遇的垂青
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先行發展相比,黃河三角洲的發展無疑要晚了許多年。當100多年前上海和廣州已經成為西方人踏入中國的窗口城市時,黃河三角洲的核心區域還是一片人跡罕至的生長中的濕地。
資料顯示,當代黃河三角洲的第一次大發展,可以追溯至1961年中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的發現,大量的油氣技術人才和工人涌入這片當年“青天一頂、鹽堿一片”的荒涼地帶,開始了向地下掘金的拓荒者歷程。
黃河三角洲的第二次大發展,應該算是20多年后的1983年——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東營正式建市,勝利油田與地方的互動發展關系逐步理順,黃河入海口流路趨于穩定,地方經濟發展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截至2008年年底,黃河三角洲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755億元,約占山東國內生產總值的1/7到1/6,與山東半島的龍頭城市青島相當。
時隔26年之后,黃河三角洲迎來了第三次大發展的機遇。2009年12月3日,隨著國務院正式批復《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作為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和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的核心區域,東營迎來了第三次發展的新機遇。
東營市委書記張秋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作為黃河三角洲開發的主要戰略支點之一,東營站在了新的發展起點上,迎來了實現跨越發展的重大機遇。
>>>產業定位:高效生態的范本
對很多東營人來說,“高效生態”這四個字還有些陌生。但是在東營市發改委副主任王洪軍的眼中,圍繞這四個字展開的藍圖正在一步步展現。
“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的開發建設,不光是‘辦企業、辦工廠、發展經濟’的問題,更多的要涉及生態保護、城鄉統籌發展等各個方面,要真正承擔起探索和示范的責任。”
為了把規劃范本中的各個章節科學細化,東營市一開始就站在了制高點上,他們與中國節能藍天投資咨詢管理公司展開全面合作,就生產力布局、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等內容設立12個研究課題。
“之所以選擇與中節藍天公司合作,正是看中了該公司在節能環保和發展生態經濟方面的優勢。目前課題進展順利,預計2010年3月份就可以全面完成。”王洪軍說,建設高效生態經濟是一個新事物,要求嚴、標準高,它直接關系到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的方向和成效,關系到能否為國家發展高效生態經濟探索出新路子、提供示范。
據悉,中節藍天公司是全國重要的專業工程咨詢機構,在多個領域具有強大的研究服務能力,擁有一支專業知識、技能和經驗豐富的高素質科研資訊技術力量。
“我們明確要求,課題研究要始終貫穿高效生態這個科學定位,不僅要講求創新性、前瞻性和戰略性,還要具有可操作性,要把各地的實踐經驗與國內外先進做法同黃河三角洲實際結合起來。”張秋波說。
>>>戰略布局:東進西擴南融北接
當機遇來臨的時候,東營怎樣把藍圖展現在世人面前?
據介紹,在戰略布局上,東營確立了立足“黃三角”、面向環渤海、依托大腹地、放眼全世界,著力推進“東進、西擴、南融、北接”。
所謂東進,就是向東打開出海通道,沖出渤海灣,連接東北亞,融入經濟全球化;西擴,就是以省會濟南城市圈為依托,向西拓展市場,開辟港口腹地;南融,就是向南融入山東半島城市群,打造先進制造業重要板塊;北接,就是向北對接天津濱海新區,主動接受輻射,促進開放開發。
在產業布局上,東營依據區域總體功能定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及發展潛力,確定將東營港——廣利港之間的1200多平方公里臨海區域,作為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示范區的集中突破區,集中規劃布局臨港產業區、生態旅游區、生態高效農業區、高端產業區,建設黃河水城,構筑“四區一城”的主體產業格局。
在產業支撐上,東營以“四區一城”為主要載體,著力打造石油能源戰略儲備、現代化學工業精細化工、石油裝備制造、新能源、高端產業、生態休閑度假、生態高效農業、生態林示范等八大產業基地。
“八大產業基地是黃河三角洲現代產業體系的主要內容,是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經濟文化融合發展,城鄉一體化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產業載體,它們將以高效生態的鮮明特色,區別于其他經濟區,也是我們實施‘黃三角’高效生態開發的切入點。”張秋波說。
2009年9月 25日,東營市政府與IBM 共同簽署了“黃河三角洲云計算中心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共建黃河三角洲云計算中心。該中心在助推東營成為“石油之城、數字之城和生態之城”的同時,還將探索一條人與環境和諧相處、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的創新之路,進而推動黃河三角洲區域經濟發展。
在打造科技支撐平臺的同時,東營市著力以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和完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為重點,加快金融產品開發與建設,積極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努力增強對高效生態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和服務功能。
2009年12月,恒豐銀行正式進駐東營,成為進入“黃三角”地區的首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據悉,包括招商、興業、浦發等在內的多家銀行也將陸續在東營開設分支機構。
從“栽下梧桐樹”到引來”金鳳凰“,從山東區域的重心到世界級經濟圈的重要支點,如今的黃河三角洲,正在向“世界的黃河三角洲”進發,因此,張秋波自信地說:“東營每天都在變,再過5年——2015年的東營,也許很多方面都是現在想不到的!”
本版撰文 記者 李閩

相關閱讀
您對其他相關新聞感興趣,請在這里搜索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