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統籌聯動,唱響山東“藍色未來頌”
2010-10-29 09:04:00 作者: 來源:大眾網
大眾網評論員劉春雨
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采訪團22日從濟南啟程,經日照至濰坊,從濰坊至濱州、東營,然后從煙臺到威海,再從威海到青島,所經之城不可謂不廣,所跨之地不可謂不大,然而一路走來,卻似乎感覺不到多少距離。意猶未竟之時,已是采訪活動的尾聲。
回顧這7天間縱橫藍色經濟區的見聞,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大”,這個“大”既是藍色經濟所跨區域之大,如同一位資深記者的感慨:“到處都是海!”同時又是藍色戰略的發展前景和重要意義之大。從空間上說,半島藍色經濟區以構建“三帶三區”為總體發展框架,“海陸兼顧”,即在16 萬平方公里海域上,由近及遠形成海岸、近海、遠海三條開發保護帶,等于把山東的陸域面積擴展了一倍,既可承載養殖捕撈、遠洋漁業、海洋食品等海洋經濟第一產業,也可承載造船、海洋新能源、生物產業、海洋工程、環保產業、海洋化工等海洋經濟第二產業,更可承載旅游、物流、海洋信息產業等海洋經濟第三產業。
感受“大”之后,是空間距離上的“近”,這種“近”基于藍色戰略對區域經濟的拉近性和聚合性。遠的不說,單說眼前的基礎設施,海(陽)即(墨)跨海大橋開始合龍,從過去青(島)黃(島)不接,到如今青黃海底隧道貫通;青(島)日(照)同城,青(島)濰(坊)一體化,“半小時生活圈”正讓青島與煙臺的邊界逐漸模糊。
藍色經濟戰略使各地自覺地打破地理界限走向一體發展,與之相應,區域經濟的發展同樣水乳交融。此前我們最擔心見到的是,不同城市在不同規劃中發展定位相似、產業設置趨同,城市間人財物交流的成本依然高昂。但當我們實地走進藍色經濟區,我們看到的不是“一樣化”,不是“碎片化”,而是真真正正的“一體化”。區域一體化,是重新配置資源的過程,推進區域一體化,不是讓部分城市放棄主觀能動性,也不是讓一個城市成為另外一個城市的附庸,更不是要求一方講胸懷、講奉獻、作犧牲,而是要通過各種要素的自由流動,達到資源在區域內的最優配置。再直白點說,藍色經濟區的各組成部分都有自己的發展訴求,都有自己的效益計算,但在發展上并不各自為戰、畫地為牢,而是共同開發、共享資源,這種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精神內核,正是藍色經濟戰略健康發展的重要標志和題中應有之義。
感受“大”與“近”之后,隨之而來的感受是“特”。如我們所知,區域經濟一體化不是“大鍋飯”,需要通過發揮不同城市的比較優勢,形成合理的分工格局,在多方合作中實現各方利益,在共贏中提升各城市的整體競爭力。比如日照市定位為魯南臨港產業區和精品鋼基地,一個精品鋼基地吸引了諸多配套產業,去年,日照的鋼鐵年銷售收入達到2000億元;一個魯南臨港產業區,將日照變成了魯南5 市的出海口,也變成了晉煤南運的下海大通道。濱州市雖然只有無棣縣和沾化縣所轄的陸域列入半島藍色經濟區主體功能區,但濱州的基礎設施卻按照“一區兩翼七大節點”布局,突出濱州距離濟南都市圈最近出海口、距離天津濱海新區只有60海里的區位優勢,以另外5個縣和兩個高新經濟區作為節點,打造濱州藍色經濟區。煙臺提出“藍色通道門戶”發展定位,推進跨渤海、中日韓戰略通道建設,擴大區域、次區域合作,確定作為溝通東北和華東、華中地區,連結中日韓三國的戰略節點城市地位,成為面向環渤海和東北亞藍色通道的重要門戶;而小城海陽的核電站、亞沙會、丁字灣藍色經濟區“三駕馬車”,到2015年,藍色經濟增加值占將全市GDP的比重的70%以上……
綜觀當代各國區域經濟的騰飛,要進一步拓展自身的產業量級,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個是擴大區域,加大對未開發岸線資源的保護性開發;另一個就是提升層次,既要提升現有產業的技術層次,也要延伸自身在產業鏈條中的位置,晉升至更具價值的產業環節。根據藍色經濟戰略的發展設想,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將是其發展的進一步形態。屆時,半島藍色經濟區的經濟龍頭作用則更加形神兼備。
短短7天的采訪雖然結束,在我們身后飛速崛起的藍色經濟區依然馬不停蹄,它將引領沿海7市,引領山東經濟越走越遠;藍色戰略在擴展海洋經濟的同時,正帶動內陸腹地加快轉型。面朝大海,統籌聯動,借助藍色經濟發展的新平臺,山東必將在經濟文化強省建設道路上邁出更大步伐!

更多新聞
- 青島港:“共享”精神書寫精忠報國新傳奇
- 面朝大海,統籌聯動,唱響山東“藍色未來頌”
- 青島:龍頭效應推進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升級
- 威海:高端產業助威海由“蔚藍”走向“深藍”
- 文登:南海新區勾畫經濟區生活新圖景
相關閱讀
您對其他相關新聞感興趣,請在這里搜索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