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追思緬懷抗癌教師
2011-04-20 08:04:00 孫曉菲 譚睿達 楊韻綺 來源:東方網
復旦追思緬懷抗癌教師“于娟老師,您走好!”
東方網記者孫曉菲,通訊員譚睿達、楊韻綺4月19日報道:不大的會議室被哀樂淹沒,每一個人手里都捧著一枝肅穆的白花,低頭默哀。今天下午,學院為離逝的抗癌教師于娟舉行追思會。學生們默默無言,為這位堅強的老師寄上最后的哀思。
在復旦文科樓九樓的一個會議室里,擺滿了悼念的鮮花,墻上映照出于娟生前的相片,燦爛的笑容充滿了希望,充滿了生命的氣息。于娟生于1979年,生前為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師。2009年底,她被確診為乳腺癌晚期。從去年2月25日起,她把她的苦痛和掙扎和她在病中的感悟記在了名為“復旦教師抗癌記錄”的微博上,一字一句,令人感慨萬千。“名利權情錢,沒有一樣能夠帶得走。到了這樣的境地,什么都不重要。不希望所有人到了生命盡頭,才意識到這輩子白活了。”她把生和死的交叉點上對生活的反思寫在紙上。“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么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
4月19日凌晨3時,與癌癥抗擊到最后一刻的于娟離開了人世。她的離開對她的親朋同事來說,實在太過突然。與于娟同在復旦社會學院的老師們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都不敢相信。“心里很悶,想再為她做點什么,于是大家一起辦了這個簡單的追思會。”一位老師說。
在她去世的前一天,她的博士生導師彭希哲去看望了她,在致悼詞時,他說:“于娟進行了最后的抗爭,昨天,她的血管已經極度地萎縮,打點滴接近六秒才流一滴,后來是五個護士用了40多分鐘時間,才終于找到了一條合適的血管進行注射。”“她的遺容沒有痛苦,很安詳,這讓看望的人感到很欣慰。”
“她活得有尊嚴,有質量。”正如于娟的導師所說,“她的故事,感染教育了千千萬萬的人。”一絲夕陽金色的余暉透過窗簾照射進來,于娟老師,您走好!
作者:孫曉菲 譚睿達 楊韻綺

相關閱讀
您對其他相關新聞感興趣,請在這里搜索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