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千年小清河換新顏 三位“老濟南”講述清河的故事
2011-10-01 08:11:00 柴慧娟 方蕾 來源: 齊魯網 我要評論
[提要] 在濟南人的眼中,小清河不僅僅是一條河,它是濟南歷史變遷的見證。板橋村的榮寶祥老人回憶兒時的小清河(記者 方蕾 攝)
小清河新貌(記者 方蕾 攝)
李洪英(中)、王俊列(右)講述上世紀小清河的故事(記者 方蕾 攝)
齊魯網9月30日訊 (記者 柴慧娟 方蕾)在濟南人的眼中,小清河不僅僅是一條河,它是濟南歷史變遷的見證。在小清河主城區段蓄水通航之際,我們通過老濟南人的講述,尋覓那些已被現代生活模糊了的記憶。
記者經過幾經輾轉,多方打探,找到了幾位曾經在小清河畔生活過、工作過的老者,他們給記者講述了上世紀小清河的風貌。
舊時期姑娘小清河游泳
76歲的老人李洪英,從一出生就生活在小清河邊。“那時候的小清河河水特別真清,河里的魚蝦成群,河上的船舶穿梭往來”。說起這些,李洪英老人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老人的童年生活幾乎都是圍繞著小清河:“那時候,家里來了客人,河里一撈就能撈到4、5斤的大魚,兩岸的小伙姑娘幾乎沒有不會水的。洗澡、摸魚、捉螃蟹的時光是最開心的。舊時小清河上的船多是私人的,船就是家,大多船家吃住在船上。生活比較清苦,常被稱作“船化子”。
在李洪英老人講述的故事里,小清河不僅給他帶來童年的歡樂,還有無盡的懷念。
小清河又叫“小鹽河”
回望小清河的昨日風光,77歲的老人王俊列也是感慨頗多。在他的記憶中,小清河的板橋碼頭一直是熱鬧、忙碌的。板橋碼頭作為水、陸、鐵三路碼頭,駁船往來頻繁、絡繹不絕,運送的貨物多是些海鹽、棉花、糧食、煤油等。從下游運來的貨物以海鹽為多,所以小清河曾有小鹽河的別稱。
王俊列老人告訴記者,始于南宋初年的小清河,自開挖以來一直發揮了較好的航運、排澇、灌溉功能。隨著時間的推移,小清河失去了昔日的風采。上世紀80年代以來,小清河兩岸建起了千余家工業企業,大量污水的排入,河水遭到污染,水質變差,蓄水量減少,導致了小清河停航。可是他們這些和小清河有著深厚感情的人,總覺得小清河停航是件十分可惜的事。
這幾年小清河的治理讓王俊列又看到了希望。他說,“河水變清了,兩岸綠化得也很美,建了很多漂亮的橋。我一直期盼著小清河的試航,希望多活幾年,看著小清河越變越美,恢復往日的繁華。”

更多新聞
- 今小清河四個碼頭啟用 濟北將再添一條旅游帶
- 小清河今日正式試航 小記者團兵分兩路采風
- 小清河,為運鹽濟南開建 千帆過,幾番起伏八百年
- 濟南小清河通航 引爆泉城十一黃金周旅游
- 小清河四艘游船全部下水 時速控制在10公里
相關閱讀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