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河汩汩清流惠民生
2011-09-23 09:22:00 顧陽 隋明梅 趙 妍 來源: 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我要評論
[提要] 小清河治理受益的是廣大人民群眾

上圖這是趵突泉公園里的地下水位示意圖。在濟南,所有的公園都適時向游人和市民報告地下水位變化。 本報記者隋明梅攝
從“三面荷花四面柳”的大明湖出發,向西行駛1小時,穿過一片郁郁蔥蔥的密林濕地,記者來到小清河源頭——濟南西郊的睦里閘。
閘口建在一條大壩上,高與寬都約有六七米。閘外是一望無際的濕地,閘內,清水正靜靜地滲出、流淌,流經曹景香的家——睦里莊村。嫁到睦里莊30年來,曹景香習慣了推門見閘、見小清河源頭的日子,不過,這樣的平靜很快就要被打破——伴隨著小清河治理工程的推進,曹景香家所在的地方,將建起一座融自然風光與生態涵養功能于一體的大型城市濕地公園,“聽說,等閘外的濕地恢復了,水會變清,水面也會變大呢!”曹景香因此對未來有了明確規劃:哪兒也不去了,就住在河邊,享受這清凈的水、新鮮的空氣和無邊的美景。
從睦里閘出發,小清河在濟南城北、黃河之南一路向東,廣納百泉與諸河來水,安安靜靜卻堅定有力地為濟南描繪出3幅盡染泉聲水韻的畫卷:水與人近了、水潤產業優化、水讓城市長大。
(一)
75歲的喬昌盛老人也對小清河有著不離不棄之愛——生在小清河邊、長在小清河畔、至今仍居住在小清河沿岸的他,對于小清河幾十年來的變化感慨很多,“小時候,河水可清了,魚呀蝦呀啥都有,俺們晚上用手電一照,小螃蟹就順著光爬過來……”后來,“河水污染黑得沒法看!”于是,很多像他一樣生長在河邊的老街坊陸續搬離了小清河,而他“總也舍不得離開”。令他欣慰的是,從去年開始,小清河又變清了,河里又有魚了,開始有鄰居在河邊釣魚了……“等不及的人搬走了,沒搬走的人卻等來了小清河的變清,心里是真的高興!”
小清河變清了。濟南市民對小清河的態度隨之大有變化:以前,小清河又黑又臟,市民們避之不及;現在,人們更愿意和它親近,偎依在它的身旁。
“小清河綜合治理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受益的是廣大人民群眾。”濟南市副市長、小清河綜合治理指揮部總指揮鄒世平說,小清河治理以為市民提供更優美的生活空間為出發點,從規劃設計起就充分考慮了沿岸市民的休閑需求。
以“為市民提供優美的休閑活動空間”為出發點,小清河綜合治理一期工程新建綠地約80萬平方米,包括南岸20米寬景觀綠化帶、北岸40米寬景觀綠化帶及五柳島、板橋廣場等主要景觀節點建設。景觀設計本著點線結合的原則,用一條蜿蜒的景觀河道走廊串起不同空間主體功能區,使河道中水的靈韻與周邊的景觀相互呼應,從而突出了“文化清河、運動清河、綠色清河”的理念,凸顯景觀的生態性、自然性、休閑性。
板橋廣場是小清河沿岸建成的第一個園林景觀廣場,也是濟南市北部城區建設面積最大、園林要素最全、景觀效果最佳的綜合性城市廣場。正在廣場上與老伴一起散步的李榮新老人指著眼前的景象感嘆道,“這么多年了,小清河從來沒像現在這么清過,早上晨練時,俺們還看到一群野鴨游來游去呢!”
“小清河的建設還在進行中,我們也在期盼著小清河能有更大的變化。”在濟南市園林綠化局副局長李心宏眼里,這將是一幅再現“小河縈九曲,茂木郁千章”美景的動人畫卷——“去年,護城河沿線泉群與大明湖的通航,實現了濟南人千百年來‘一水連百景、船游泉城’的夢想;等到明年大明湖通達小清河景觀帶建成開放,泉城濟南將真正實現還泉于民、還湖于民、還河于民!”
(二)
不僅小清河在變清,周邊的產業也在快速“長大”。這幅不斷長大、優化的產業畫卷,正豐富著泉城的內涵,讓這座歷史文化古城更加熠熠生輝。
小清河流經天橋區有10.3公里,過去由于污染影響,大企業不愿往這里投資,開發商不愿在這里蓋房。出去招商引資,也只能引來些鋼材、建材類企業,天橋區一度成為小電鍍、小化工的集聚地,甚至收廢品的也往這里集聚。
以小清河治理為契機,天橋區加大原有污染企業關停并轉力度,“騰地換業”,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預計到2015年,全區工業增加值將達到103億元,年均增長30%。
“小清河生態發展軸的構建,還為我們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以及中介會展、金融保險、文化旅游等現代服務業創造了有利條件。”濟南市天橋區委書記張輝說。隨著小清河綜合治理工程的實施,天橋區生態環境正在逐步恢復,產業結構不斷得以優化,整個區域經濟發展的模式也將根本轉變。
“以濱河新區為引擎,我們將用兩年時間,把每條河道都打造成城市的風景線,把160平方公里的濱河新區打造成城市的副中心。”張輝笑言,過去的小清河是天橋區的包袱,客商繞道走;如今的小清河,讓天橋區成了香餑餑!
對小清河治理同樣充滿憧憬的,還有黃臺社區黨委副書記姚備戰。他告訴記者,為了小清河的治污,他們社區原有的上百個小企業或關或轉,只剩下10余個。不過,也正是借助小清河治理工程,黃臺社區確立了新的發展思路,“將通過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不斷融入濟南省會經濟圈,打造具有影響力的總部經濟與高端服務業基地。”
依托悠久的歷史積淀和良好的生態資源,小清河在治污的同時實現了“添景”,沉寂的小清河正逐步回歸往日風采。未來,這里將成為濟南市一個重要的旅游經濟發展帶。
李心宏告訴記者,整治后的小清河如同一條“玉帶”,將華山、鵲山、藥山等沿岸9座名山串連起來,重現當年“齊煙九點”的勝景。不僅如此,小清河還將貫通護城河、大明湖、北湖等水域,開發水上游覽線路,亮出泉城水上游覽的特色品牌。
(三)
打開地圖,濟南市“東西狹長、南山北水”的空間格局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濟南市北靠黃河,南依泰萊余脈,這一特殊地理條件,成就了濟南獨特的泉水景觀,但也限制了濟南城市發展的空間。
“小清河不僅要成為市民休閑的好去處,更重要的是其綜合治理還承載著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提升舊城功能、實現城市向北跨越發展的重要任務。”小清河開發建設投融資管理中心總工程師黃蓓說。
為此,濟南市將小清河及其周邊列為城市空間的主要拓展區域之一,以小清河綜合治理為抓手,濟南將向北發展、跨越黃河,全力推進濱河新區建設。
小清河開發建設投融資管理中心負責人說,小清河綜合治理改變了濟南城市發展的空間結構,小清河兩岸20多平方公里的多組團規劃布局,帶動了城市北部120平方公里的濱河新區快速隆起,濟南對黃河以北的輻射和帶動能力顯著增強。
未來10年中,濱河新區、東部新區、西部新城3個新區450平方公里的規劃建設面積,將使濟南建成區的面積擴大50%;而分布在“一城三區”的商貿中心、金融中心、奧體中心、文化中心、樞紐中心等多種功能的16個城市綜合體,將為濟南建設新型現代城市提供強勁的動力與支撐。
一路荷花出水、魚翔淺底,兩路垂柳夾岸、樓臺參差;小清河正越變越清、越變越大、越變越美;一河之治帶來的是整個城市發展方式的轉變——記者一路采訪一路感嘆。不過,接受采訪的濟南市干部群眾總是試圖讓記者知道,小清河之美不過是治理的“起步”與“初見成效”,因為治理工程還在繼續……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