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群眾藝術館捧紅了“群星合唱團”
2011-11-19 14:30:00 見習記者 張靜 來源: 大眾網 我要評論
[提要] 群眾文化是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文化發展成果普惠于民是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最終落腳點。今天上午,”金秋齊魯文化行“采訪團來到煙臺采訪,在煙臺群眾藝術館、煙臺大劇院,記者們看到了煙臺公共服務文化建設的碩果。

煙臺大劇院劉經理在給記者講解公益文化項目推介會

煙臺市群眾文化館合唱團唱歌前準備
“金秋齊魯文化行”系列報道
大眾網煙臺10月15日訊(見習記者 張靜)群眾文化是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文化發展成果普惠于民是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最終落腳點。今天上午,”金秋齊魯文化行“采訪團來到煙臺采訪,在煙臺群眾藝術館、煙臺大劇院,記者們看到了煙臺公共服務文化建設的碩果。
在煙臺市群眾藝術館,有這么一支可愛的隊伍,他們都是平均年齡在50歲左右的大爺大媽,為了一個共同愛好走到一起,組成了藝術院的群星合唱團,“我們這個隊伍的100多人基本都是退休的大爺大媽,每周都來館里唱歌,免費享受我們社區文化建設提供的些場地和設施。”合唱團的年輕輔導員杜老師這樣告訴記者。75歲的張友先大爺是群星合唱團里年齡最大的成員,原來在海軍文工團,幾年前加入了這個合唱團大家庭,每周的周一和周四的下午都到這里唱歌,晚年生活過得有滋有味。“有這個群眾藝術館真不錯啊啊。”張大爺滿足地說。
“我特別喜歡我們藝術館,這不退休都有個年頭啦,幾乎每周都來這里消遣,感覺回到了年輕時候的那股勁,越活越年輕呀。”橘紅色的花邊毛衫,棕色大方的直筒靴子,如果不告訴記者年齡,記者真想不到眼前年輕的徐阿姨已經58歲了。“最近我們搞了一個專場音樂會,都是我們群眾藝術館自己人來演。”徐阿姨告訴記者,藝術館的設施很齊全,加上專業的老師培訓,現在都把這里當成了自己的第二個家。
記者了解到,為推動煙臺群眾文化事業發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煙臺群眾藝術館每年還會策劃舉辦廣場文藝演出和各類公益性群眾文化活動80多場,真正使群眾享受并參與了社區的文化發展與建設。
采訪團隨后來到了煙臺大劇院,劇院目前采取院線、公益和社會經營三種演出模式并舉,每年舉辦各類高檔次演出100余場,公益演出不低于20場,其中兩場是為農民工和青少年舉辦的專場演出。”煙臺大劇院管理有限公司的副經理劉建明介紹說。
為了真正體現文化惠民親民,院線演出規定“禁止包場、控制團購”,政府每年補貼大劇院1500萬元,實行低票價運營,平均票價降到200元以下,是北京、上海同類演出的40%-60%,讓廣大市民以“經濟適用票”觀看一流演出;社會運營演出30場以上。目前,大劇院平均每周有兩場演出,平均上座率達到72%。
“除了政府補貼,我們劇院公益演出的成本還可以通過‘公益文化項目推介會’來解決一部分。”劉經理邊說邊給我們介紹起來,所謂的公益文化項目推介會,是大劇院與市演出公司每年拿出40余個項目與社會合作,互惠雙贏,合作資金額近千萬元,來增強院團的造血功能,成為政府投入的有益補充,使得院團公益演出成本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記者了解到,煙臺大劇院自2003年下半年舉辦了“公益文化項目推介會”,至今已連續舉辦八屆。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