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建立較完善的艾滋病監測網絡
2010-11-30 20:08:00 作者: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西安11月30日電(記者 楊一苗)目前,性傳播已成為我國艾滋病主要傳播途徑,男男同性戀是艾滋病感染最為高危的群體。記者采訪了多位基層防艾工作者,他們認為,如何實現“到我為止”仍是當前抑制艾滋病快速傳播的最大難題。
陜西省疾控中心主任王敬軍說:“防止艾滋病傳播要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做到‘知、信、行合一’,但有一些人在掌握了相關知識、具備阻止傳染的信念之后,卻并未改變自身行為。這已經成為當前防艾工作中的瓶頸性問題。”
截至今年11月25日,陜西省報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462例,其中經性傳播已成為主要傳播途徑,占發現人數的80%。尤其是男男同性性接觸感染人數增長較快,在新報告的感染者中男男同性間感染比例明顯高于其他人群的感染比例,20至49歲的感染者及病人占到80%以上。
全球基金艾滋病項目從2004年開始在陜西進行男男同性感染艾滋病病毒哨點監測,數據表明2006年艾滋病感染者在男男同性群體中數量僅占0.51%,到2010年達到了8%。
陜西省疾控中心邢愛華說,男男同性群體的不安全性行為非常普遍,這加速了艾滋病在這一群體中的傳播,目前艾滋病病毒還有從男男同性群體向普通人群蔓延的趨勢。因此,對這一群體進行教育和干預,是掐斷傳染鏈的有效方法。
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教授孫永濤長期從事傳染病學研究及臨床治療工作,他告訴記者,在他接診過的男男同性艾滋病患者中,大多數受教育程度較高,有些甚至是“成功人士”,但他們卻未對自身行為加以控制,沒有實現“到我為止”,這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普遍存在的社會歧視。
“曾有一個感染者患了膽囊息肉,多家醫院在檢查后均表示需要手術切除,但當患者告訴醫生自己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時,這些醫院又以種種理由拒絕進行手術。”長期從事艾滋病預防工作的民間組織工作者天心說。類似的歧視經常發生,因此在面對自己的伴侶或者醫生時,在可能對他人健康造成威脅時,他們通常會選擇沉默。
西安市第八醫院醫生許榮放說,不僅普通大眾,即使是在醫療機構,一些醫務人員具備了認知艾滋病的知識,但卻缺少正確認識這一疾病的態度。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系教授莊貴華說,目前我國已經建立較為完善的艾滋病監測及檢測網絡,能及時對高危群體開展預防性傳播干預,但對于長期帶病毒者卻缺少有效的管理辦法。加強大眾的健康教育、與防控艾滋病民間組織和志愿者建立交流平臺,可以逐漸緩和人們對艾滋病的恐懼心理,也能幫助艾滋病感染者積極參與到防控之中,但這將是一項長期的工作。
河南中醫專家幫助艾滋病患者重啟生命之舟
新華社鄭州11月30日電(記者 王阿敏)無論刮風下雨,每個周二的下午兩點,年過花甲的河南中醫學院三附院的李發枝教授便準時到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中醫院坐診。這一趟,他起碼要為五六個艾滋病患者診治。這樣的情景,他堅持了六年。
據了解,在河南,一個由31個中醫教授組成的專門巡診隊伍,從2004年10月開始,一直奔波在艾滋病患者中間,用中醫輔助治療艾滋病患者,李發枝就是其中的一員。這些中醫專家用中醫藥輔助治療延長艾滋病患者的生命,使那些由于不適應抗病毒治療的絕望患者重啟生命之舟。
河南中醫藥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河南的艾滋病患者80%都在農村。早在前幾年,國家率先在河南等5個省份啟動中醫治療艾滋病試點項目。為落實這個項目,河南從省城各家中醫院中抽選了20人,這些專家大多是科主任、學術帶頭人、省管專家,他們科研任務繁重,但每月必到巡診點出診兩天,如今這一人數擴大到31人。
據悉,這個提供免費中醫藥治療艾滋病的項目,主要是面向三類患者:一是不適應抗病毒治療的;二是退出抗病毒治療的;三是接受抗病毒治療但毒副反映較大的。
河南的這些巡診專家為艾滋病患者治療,并非單純從抗病毒入手,而是重點提高患者生存質量,降低患者的機會性并發感染和降低病死率。
目前,河南省已為3700多名艾滋病患者提供了免費中醫藥治療。
山西艾滋病疫情集中于兩市 性傳播是主要途徑
新華社太原11月30日電(記者劉翔霄)12月1日是第23個世界艾滋病日,記者從山西省衛生廳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山西艾滋病疫情地區差異明顯,疫情集中于太原、運城兩市,性傳播為主要傳播途徑。
山西省衛生廳疾控處負責人李貴說,位于山西南部的運城市前些年血液管理存在問題,造成艾滋病通過血液傳播現象加劇,近年來疫情又通過性和母嬰途徑傳播,已使運城成為山西艾滋病疫情最為嚴重的地區;山西省會太原是中心城市,人員復雜,性傳播為當地艾滋病發病的主要途徑。
據衛生部門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山西報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513例,比去年同期增長7.3%。其中,異性性傳播居首位,達38%,同性性傳播上升至18.3%,性傳播比例合計高達64.1%。自2006年開始,新報告感染者中,20歲至29歲年齡組比例持續增加,成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主要人群。
目前,山西累計對1140例符合治療條件的病人予以免費抗病毒藥物治療,全省疫情呈緩慢上升趨勢,綜合防治效果開始顯現。山西將繼續加大健康宣傳力度,提高公眾對艾滋病傳播常識的知曉率,同時采取阻斷措施,加強對艾滋病傳染源的管理、治療和干預。
廣東逐步進入艾滋病發病高峰期 疫情分布以珠三角為主
新華社廣州11月30日電(記者肖思思)報告病人數從2008年的1349例增加到今年1-10月的1905例,顯示廣東逐步進入艾滋病發病高峰期。
2010年12月1日是第23個“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傳活動主題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諾”。廣東省衛生廳通報了該省艾滋病防治情況:截至10月底,廣東省累計報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2.8萬余例,其中病人7469例,死亡5404例。今年廣東省新發現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6%,全省艾滋病感染者報告數從2004年全國第四位逐步下降到了第六位。據專家估測,經過14年的努力,全省共減少了約12萬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減少了社會經濟損失約400多億元。
除了“逐步進入艾滋病發病高峰期”外,廣東省衛生廳專家分析,當前該省艾滋病疫情呈現出另外四個特點:一是艾滋病疫情總體較為平穩,疫情分布以珠江三角洲地區為主。二是艾滋病傳播從既往的經注射吸毒為主發展為經性傳播為主。三是病例年齡以青壯年為主,逐步向較高年齡組擴散,50-59歲及60歲以上年齡組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四是感染者中的流動人口病例多,累計報告現住址在廣東省的感染者中有42.6%為流動人群。
廣東省財政每年安排2000萬元艾滋病防治專項經費,用于省級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開展。目前,廣東省共建立了艾滋病抗體檢測省級確證中心1個,確證實驗室22個,篩查實驗室(檢測點)618個,初步形成了覆蓋全省的HIV檢測網絡,年檢測量達400多萬人次。2010年,廣東省衛生廳、公安廳、司法廳聯合共建立119個監測哨點,覆蓋了吸毒人群、女性性工作者人群、男性性病門診就診者、孕產婦、男男同性性行為人群、青年學生、流動人群、無償獻血人群等高危或重點人群。從2005年開始,全省所有司法、公安系統監管場所全部全年對新入所(監)的被監管人員進行全員HIV抗體檢測。

相關閱讀
您對其他相關新聞感興趣,請在這里搜索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