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艾滋病防控上升至民族興衰高度
2010-11-30 19:56:00 作者: 來源:新華網
與此同時,中國累計治療的艾滋病病人已突破10萬人。病人的病死率從2008年的16.1/100人年下降到2009年的13.5/100人年。
長期以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艾滋病防控工作。2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更是明確指出,預防和控制艾滋病,關系到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經濟社會發展,關系到民族興衰和國家存亡。
多年的不懈努力,幫助中國構建起一張防控艾滋病的天羅地網。統計顯示,2010年中國艾滋病監測哨點擴大到1888個,對吸毒者、男性性病門診就診者、暗娼、男男性行為者、孕產婦和青年學生等人群進行監測,監測總人數達84萬。
咨詢檢測方面,中國的免費自愿咨詢檢測點擴大到8526個,覆蓋了疾控機構、綜合醫院、性病皮防機構、婦幼保健機構、計生機構等,形成一個完整的咨詢檢測體系。
為預防母嬰傳播,有效減少新生兒感染,近兩年來,中國共有570萬名孕產婦接受了艾滋病檢測咨詢服務,占累計檢測咨詢孕產婦總數的51.8%,其中報告艾滋病病毒陽性孕產婦5681人,抗病毒藥物應用比例為74.3%。
此外,美沙酮維持治療工作在全國范圍內進一步展開。據了解,目前中國在27個。▍^、市)共開設692個美沙酮維持治療門診,累計治療吸毒成癮者達28.7萬人。
對于中國的積極態度,國際社會給予了高度評價。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藍睿明曾評價說,中國在防控艾滋病方面所取得的進步很大。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執行主任米歇爾·西迪貝則直言:“我對中國所取得的成績感到驕傲。”
然而,顯著成效的背后,新情況與新問題帶來的挑戰不容小覷。
在中國,性傳播已成為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男性同性性傳播上升速度明顯。衛生部近期發布的一份資料顯示,歷年報告病例中男性同性性傳播所占比例從2008年的5.9%上升到2009年的8.6%。
中國衛生部相關負責人坦言,高危行為廣泛存在,缺乏阻斷經性途徑傳播的有效干預手段是艾滋病防控工作面臨的一大挑戰。
除此之外,隨著既往報告感染者陸續進入發病期,需要治療和發生耐藥的病人越來越多,機會性感染導致病人死亡的數量不斷升高,二線抗病毒藥物和兒童藥物主要依賴進口,抗病毒治療的壓力越來越重等問題,亦需引起高度重視。
這位負責人還指出,近年來,中國艾滋病反歧視工作成效顯著,社會對于艾滋病患者表現出一定包容度,但高危人群不愿意接受檢測、感染者不愿意暴露自己感染狀況等情況仍然存在。這些都不利于艾滋病的早發現與早治療。
圍繞中國艾滋病防治工作,2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有的放矢地提出擴大宣傳教育覆蓋面;擴大監測檢測覆蓋面,最大限度發現感染者;擴大預防母嬰傳播覆蓋面,有效減少新生兒感染等8項政策措施。這為中國的艾滋病防控事業指明了方向。
對于中國而言,艾滋病防控任重道遠。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10月底,中國累計報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7萬余例,其中病人13萬余例,死亡6.8萬余例。局部地區和特定人群疫情嚴重。
面對依然嚴峻的艾滋病流行形勢和艱巨的防治任務,中國衛生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控制經性傳播方面,要大力推廣使用安全套,在賓館等公共場所擺放安全套;規范性病醫療服務行為,及時治療性病病人,控制性病發生率。
在控制經血傳播方面,要在血站逐步推行核酸檢測工作,降低因窗口期輸血感染艾滋病的風險,盡快建立經輸血感染艾滋病保險制度。
據了解,針對艾滋病治療耐藥問題,中國從2008年底在耐藥病人中推廣使用二線抗病毒藥物。目前,已有4603例艾滋病患者接受了二線藥物治療。
這位負責人同時表示,結合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國將增加基本藥物目錄中抗病毒和機會性感染的藥品種類,逐步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切實減輕病人醫療費用負擔,并推進二線抗病毒藥物的國產化生產,擴大二線抗病毒治療的覆蓋面。
此外,中國還將研究制定流動人口中的病人異地治療保障機制,擴大中醫藥治療規模,不斷提高抗病毒藥物治療的可及性和規范化程度。
“我們正和時間賽跑”
——訪中國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專家邵一鳴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記者廖翊)“國際艾滋病”日到來前夕,新華社記者在位于北京昌平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訪了中心艾滋病首席專家、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與免疫研究室主任、我國HIV分子流行病學研究開創者邵一鳴。
53歲的邵一鳴儒雅而干練。其頸部一側,隱約可見一豎道創口,這是他2001年罹患甲狀腺癌施行手術后留下的痕跡。
“我們在和時間賽跑。”邵一鳴這樣說。他在與自身病魔競逐的同時,與同伴一起與艾滋病賽跑。從1990年完成世界衛生組織總部全球艾滋病規劃顧問工作回國,20多年來,他始終奔跑在艾滋病防治和科研一線,留下一串串閃光的足印。
中國艾滋病研究:研究水平提升,引起國際關注
記者:邵一鳴教授,您所領導的中國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中心病毒與病免研究室與美國杜克大學合作開展的“艾滋病疫苗研發相關的廣譜抗體疫苗免疫檢測的聯合協作研究項目”實驗室今年通過了國際鑒定。它的通過有何意義?
邵一鳴:這個項目即“艾滋病疫苗發現研究計劃”,由比爾·蓋茨基金會資助,美國杜克大學牽頭,全球9個國家的30多個實驗室共同承擔了這個項目。項目的意義是在全球建立艾滋病疫苗科學評價的技術平臺。參與項目的實驗室要通過鑒定,必須達到國際認可的GCLP標準。作為中國艾滋病研究機構,我們很高興能參與這個項目,并在兩三年時間內達到了國際最高水準。我們起到的是一個地區實驗室的作用。這個證書的獲得,不僅對中國的艾滋病疫苗的臨床評價提供了技術保障,同時為中國周邊國家的艾滋病疫苗評價也可以提供支持,意義重大。近幾年中國科學家在艾滋病疫苗研究領域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國際上也越來越關注中國的研究計劃和中國研究的進度。這也是蓋茨基金同意中國科學家加入這個項目的重要前提。
中國艾滋病疫苗:采取創新技術,一期臨床成功
記者:能否介紹一下大家十分關心的艾滋病疫苗臨床試驗情況?
邵一鳴: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第一個參與艾滋病疫苗臨床試驗的,早在1993年就參與了這一項工作。我們自己的艾滋病疫苗研制是從2005年左右開始的,采取的是具有自己創新的技術路線。首先,我們使用中國的天花疫苗——“天壇株”作為艾滋病疫苗的載體,把老一輩科學家沈榮顯院士30年前研制出世界第一個慢病毒疫苗(EIAV)的原理用到艾滋病疫苗的抗原改造上。選擇天花疫苗作為艾滋病疫苗的載體,是因為天花疫苗在人類使用的時間最長,使用的范圍最廣,數據最可靠,時間最久,安全性有把握。試驗的另一個特質是使用活的病毒載體,活的病毒載體免疫原性更好。按照這樣創新的技術路線,我們研制的艾滋病的疫苗在三年前啟動了臨床試驗。剛剛結束的第一期臨床試驗充分證明,這個疫苗是非常安全的,接種者沒有任何嚴重的不良反應。
記者:現在中國艾滋病疫苗臨床試驗到了哪個階段?
邵一鳴:傳染病的疫苗的臨床試驗一般要經過三期:第一期叫安全性評價,選擇完全健康、沒有任何危險性感染的人進行臨床試驗;二期,用于有危險性感染的人群,重點評價其免疫原性,檢測設計的免疫指標、對抗病毒等是否可以實現;第三期是在更大的高危人群中直接測試這個疫苗,檢測其能否保護接種人群不被細菌和病毒感染……需要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今,一期臨床試驗已經結束了,完全實現了設計目標,既能夠引起體液免疫反應,產生抗體,也可以誘導細胞免疫反應產生針對病毒的特異性的T細胞反應,并證明了疫苗的安全。二期疫苗已經生產出來了,得到了國家藥監部門的技術審批,現正報送我們二期的臨床試驗的方案。
中國艾滋病防治:流行形勢嚴峻,呼喚標本兼治
記者:當前,我國艾滋病傳播情況如何?防治的難點在哪里?
邵一鳴:針對艾滋病在我國迅猛上升的勢頭,中國政府在本世紀初啟動預防與控制艾滋病中長期規劃,經過十年努力,使我國艾滋病上升的迅猛勢頭得到了充分遏制,2010年底前將感染者控制在150萬人的目標已經實現。去年底,我國攜帶艾滋病毒和在艾滋病階段的有70多萬人。
記者:我國艾滋病防控的難點在哪里?
邵一鳴:我們面臨的挑戰非常巨大,主要是艾滋病流行形勢已經發生了轉變,從2007年開始,性傳播造成的艾滋病已經超過其他途徑的傳播的總和。現在,不僅在所謂的傳統的高危人群,在工人、農民、離退休職工、青年學生等普通人群中,有越來越多的艾滋病的發現。西方國家、發展中國家的流行情形,在中國兼有。在這種情勢面前,過去的一些防治策略必須要跟著改變,應該要有新機制、新策略、新措施,保障我們的防控工作到位。
記者:您認為,應該采取什么新的策略和措施?
邵一鳴:我國疾病控制隊伍目前才20萬人,全國醫療隊伍有700萬人。首先應該設法把20萬人為主的防病工作推廣到700萬人參與,進而推廣到13億人參與。防病工作一定要全社會參與,建國初期的很多公共衛生經驗、衛生防病工作的經驗值得借鑒。
另外,應該進行分類指導,針對不同地區、不同的流行狀況、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采取不同的策略。最近,我們與四川涼山州政府開展合作,當地政府把政府扶貧基金、支持少數民族發展的基金與艾滋病防治、公共衛生建設、醫改的資金融合在一起,為艾滋病患者建立一個農工貿聯合體或經濟農場的模式,防止他們因無法實現就業、重返社會而重蹈覆轍。經調查,當地80%的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者都愿意加入到政府組織的這種經濟體里勞動、工作、防治艾滋病。我們希望通過這種分類指導、標本兼治的模式,在未來十年左右時間使新患感染者降到極限。
中國防艾努力:加強國際合作,加快疫苗進展
記者:過去的5年,在您的科研生涯中,有什么樣的意義?
邵一鳴:過去五年,大的科研環境有了顯著改善。非典之后,政府高度重視公共衛生在國家經濟發展、社會安定中的重要作用,國家啟動了“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等大的計劃,用于傳染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結核病等直接與13億人健康緊密相關的重大疾病的防治,把發病率和死亡率全部降下來,這使我們感到責任非常重大。與此同時,國家對公共衛生資金投入有了很大提高,我們的工作條件大大改善,更好地推動了我們在傳染病控制領域的國際合作。我們工作的一些主要進展都是在過去的五年發生的。
記者:未來5年,您和團隊有什么具體目標?
邵一鳴:我們最想實現的就是把已經完成的一期臨床實驗的疫苗馬上推入二期,讓它能較早進入三期。我們希望能產生一個初步能看到一定效果,或是能展示未來發展方向的臨床試驗結果。
我是中國艾滋病疫苗聯盟的主席,希望通過與國內20多所大學、研究機構的聯合,在國際上發揮中國國家團隊的影響,使得未來研究的有效艾滋病疫苗中有我們中國科學家的貢獻。中國是亞太艾滋病疫苗網絡的秘書處,我們的工作理應在亞太國家起到推動作用。我特別希望我們中國的科學能夠跟國際的科學進一步融合,做更有效、更有益的合作項目,使我們不只是一個科學家的大國,而且能變成一個科學強國,實現我們國家創新型國家建設的總體戰略目標。
記者:您的甲狀腺癌手術做完以后,現在身體狀況如何?
邵一鳴:恢復還行。但這對我來說,是個警號。我們正和時間賽跑。

相關閱讀
您對其他相關新聞感興趣,請在這里搜索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