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
海報新聞記者 仇晶 辛振東 日喀則報道
一曲悠揚的藏族長調,如同雅魯藏布江水蜿蜒跌宕,動人心魄。聲音的主人是一位藏族阿佳(藏語中姐姐的意思),她叫邊巴片多,曾是一名在西藏頗有名氣的歌手。11年前,為了傳承和弘揚傳統藏族服飾,她毅然離開了繁華的拉薩回到家鄉日喀則市江孜縣年堆鄉,重拾手工氆氌的制作技藝并成立合作社開展專業化加工。十年不溫不火的經營,卻因一場山東之行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6月18日,邊巴片多向“援藏30·魯藏同行”媒體采訪團講述了這場奇妙的際遇。
美麗的藏族阿佳邊巴片多
氆氌,相傳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加工藏裝、藏靴、金花帽的主要材料,原材料為羊毛,由紡織工人手工織成,也叫藏毛呢。其中一種細橫條紋的氆氌被稱為邦典,母親紡織的邦典,是邊巴片多兒時家用的主要來源。帶著童年的回憶,2013年她與母親和嫂子成立了紡織的家庭作坊,因為作歌手的知名度,以及在服飾改良搭配上的巧思,前來購買的客戶絡繹不絕,20平方米的作坊擴大成為日喀則市江孜縣年堆鄉片多氆氌合作社,吸納更多的鄰居來做紡織工,每年的營業額在20萬元到30萬元不等,邊巴片多對此很是滿意。
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八年,直到2021年的一天,她的事業迎來了新前景、新機遇。
一趟山東之行為邊巴片多的氆氌發展事業帶來了新機遇。
那一年的9月中旬,邊巴片多接到日喀則市婦聯的通知,說山東援藏的“三交”項目要帶她去山東看看,熱愛探索世界的她立刻答應下來。來到濟南,風光美景還沒看夠,又有一個接一個的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形式沖擊著她的大腦。
尤其是在“豬八戒網”的參觀,讓經營實體店的邊巴片多感到自身的局限性:“通過網絡,可以讓你的產品被全國、全世界看到,這是實體店比不上的優勢。”看著山東企業們紛紛利用互聯網平臺和技術優勢在市場競爭中大展拳腳,邊巴片多不禁開始了接軌互聯網的思考。
留好了與山東企業們的聯系方式,回到日喀則的邊巴片多開始了試水。準備了三個月后,她開通了抖音賬號,介紹自家的氆氌產品。很快,熱情開朗的她憑借以往作為歌手的知名度和爽朗的性格吸引了幾千名粉絲聚集,首次直播營業額就達到了4000元。2022年5月,她的賬號迎來了爆發期,一場2小時的“母親節”直播下來,營業額達到了10萬元,這是以往合作社年收入的三分之一甚至是一半。
現在,合作社的產品已經初步實現了邊巴片多的設想——打開在西藏的知名度,合作社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年營業額已經突破了500萬,雇傭的編織工人達到上百人,合作社的廠房也擴大到了三畝地。
2024年,邊巴片多再次踏上山東的旅途,通過“三交”幫助家鄉事業發展。
2024年2月,邊巴片多聽說山東援藏的“三交”項目又有去山東考察的活動了,這次她主動報名,要去看看山東又有了哪些產業趨勢。談起這趟旅程的收獲,她有些興奮:“這一次的活動我們去看了山東大嫂、陽光大姐家政企業,發現她們的產業形式非常有借鑒價值。”邊巴片多經過考察發現,在日喀則,家政產業還是空白,“我想能不能聯合姐妹們一起把家政市場做起來,為更多家庭提供高水平的家政服務,這是給我最大的啟發,也是未來努力的目標。”
新的藍圖已經繪就,新的挑戰即將開啟,邊巴片多身上是十足的干勁,新的產業藍海正等著她開拓。
交流扭轉觀念,交流繪就夢想。在日喀則,像邊巴片多這樣的女性還有很多。2017年以來,山東省援藏干部中心管理組、山東省婦聯堅持科學援藏、務實援藏的理念,投入資金240余萬元,落實了一系列的“三交”項目,組織日喀則市300余名婦女干部群眾赴山東開展交往交流交融,投入資金180余萬元實施了關愛“兩癌”困境婦女、“圓夢微心愿、點亮新希望”、“山港潤春蕾”等公益項目,為全市4000余名困境婦女和兒童送去溫暖,讓日喀則廣大婦女兒童真切地感受到了來自山東人民的關愛和溫暖。

責任編輯:姜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