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29日晚,南京中國流行歌曲榜頒獎晚會上,田震當眾扔下話筒并拒絕領獎,拉開的是流行音樂榜幕后冰山一角。由此引發了人們對排行榜幕后的探尋和深思。
之一:獲獎誰說了算?
據調查,1999年冬劉歡演唱的《好漢歌》風靡全國。然而,1999年流行音樂排行榜評選時,《好漢歌》莫名其妙名落孫山,而另一首廣大觀眾陌生的歌卻意外獲金獎。當時《好漢歌》的落選便引發了廣大歌迷的批評,開始對排行榜頒獎的公正性、權威性產生懷疑。
今年“華語榜中榜”、“音樂風云榜”、“中國原創歌曲總評榜”、“中國流行歌曲榜”、“東方風云榜”一個接一個,頒獎時不知為什么大多沒有公布歌迷的票數。記者幕后了解到:排行榜中出現了“倒賣”排行榜項目的音樂“串串”們,由于這些人掌握了排行榜頒獎晚會的經濟命脈,因此想要誰獲獎誰就能獲獎。另外,一些獲獎歌手是唱片公司、明星公司包裝的新人,想借各種榜進入一線歌手之列,從而抬高出場費,為公司賺取更多的利潤。于是,在排行榜里背地里搞小動作,進行暗箱操作。
之二:“臭銅味”從何而起?
有人認為去年選出來的幾十首金曲沒一首真正流行。追根溯源,排行榜評選的“臭銅味”從新曲打榜就開始了。
某唱片公司的負責人透露,許多電臺DJ們搞的每周每月的排行榜評選,其實都是唱片公司出錢買的獎,誰出的錢多,歌手在排行榜的名次越靠前。
頒獎晚會規定均不出售門票,但承辦者基于各種原因,總是悄悄售出部分門票。同時還打著排行榜評選頒獎晚會的招牌,絞盡腦汁制造明星陣容,派人到處拉贊助。原本高雅的音樂盛典,卻變成充滿“臭銅味”的謀利場所。更有個別主辦者為大把賺錢,竟想方設法弄來港臺歌手撐臺面。
排行榜評選還有一個人所皆知的慣例:排排坐,吃果果。不管大腕小腕、只要到場都有獎。由于《好漢歌》在排行榜評選中名落孫山,劉歡對各種“排行榜評選頒獎晚會”一直謝絕參加。為讓排行榜評選頒獎晚會增加票房,某負責人對劉歡說,只要你到現場,我保證你能獲獎。難怪劉歡無奈地說:真不知道這些獎是怎么評出來的。
之三:排行榜評選暫停如何?
“這首歌三萬降為兩萬賣給你要不要?”這是記者“五一”期間在京采訪時,親眼見到一位歌壇新人與一位音樂人討價還價的畫面。
排行榜評選不僅引起眾歌迷強烈不滿,連許多音樂人都悲痛感嘆:2000年流行音樂本來就低迷凄慘,搞排行榜評選沒什么實際意義,選出來的所謂金曲,幾乎沒一首能在全國唱響并流行。連我們自己都對這種評選不感興趣。
北京一位姓王的音樂人說,流行音樂買賣生意十分興隆。一首新歌賣4萬不算高。特別是一些夢想一夜出名的新人,目前都喜歡高價買歌。只要是名人創作,不管質量如何,4萬、5萬一首在所不惜。可是花高價買來的新歌,新人唱后并無市場效果。買歌的人明知道這些名人創作的新歌“水貨”多、假貨多,但為了增加出名的概率,仍樂此不疲。然后再花錢往排行榜中塞。
廣東音樂人陳洛說:“由于大量‘歪貨’、‘水貨’充斥流行音樂榜,使歌迷對評選大倒胃口,不愿投票。使推動原創音樂的評選黯然失色。”陳洛分析,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是歌曲創作者心態普遍浮躁;二是歌曲過分商業化、套路化,忽略了真情。
因此,有音樂人建議:在流行音樂不景氣時,榜中榜評選是否能暫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