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提問:
十七大報告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睂Υ,我們應當如何理解?黨和政府在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方面的主要政策措施是什么?
省委黨校研究生部主任袁永新教授解答:
創新是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靈魂。胡錦濤同志把這段話放在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八個著力點之首,明確要求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穿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既充分體現了走自主創新強國之路的決心,也是我國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內在要求,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創新是增強國家競爭力和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的主導力量。當今世界已跨向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在某種程度上,沒有科技創新的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總會處于被動地位。盡管我們現在已經成為世界制造業的中心,但距離發達國家技術水平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在自主創新方面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如果僅僅停留在依靠價值鏈低端的低附加值產品的生產,中國只能是一個生產大國,而不能成為經濟強國。只有走自主創新之路,建設創新型國家,才可以贏得發展的主動權。
創新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必須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的有力支撐,盡快改變單純依賴廉價勞動力、廉價產品為主體的低附加值經濟發展道路,創造自主核心知識產權和自主世界著名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由世界工廠向創造強國的跨越。
在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方面,黨和政府的主要政策措施包括:
1、完善激勵企業自主創新的政策環境。創新首先是觀念的創新,創新的根本,是實踐、學習和知識積累的過程。國家將進一步加大投入,深化各項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制定和實施有利于自主創新的財稅金融體系。
2、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創新的主體是人,要大力培養和積極引進科技人才,不斷完善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制度和機制。培養造就世界一流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使創新智慧競相迸發、創新人才大量涌現。
3、優化國家創新資源配置。推動科研院所和高等院?蒲畜w制改革,縮短科技成果商業化和社會化的發展周期,真正做到產學研相結合。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4、實施知識產權戰略。處理好知識產權保護問題,要保護好自己的知識產權,同時也要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打造世界知名品牌。中國產品在世界上之所以在競爭中往往處于不利地位,很大一方面原因就是缺少我們自己的品牌。
5、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自主創新并不排除引進技術,也不排斥國際合作。關鍵是要在引進的基礎上進行自主創新,包括消化吸收以后的再創新。
上一條:袁永新:采取多種方式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下一條:袁永新:如何理解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的“生態文明”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