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中東研究室主任 唐志超
山東省委機關報大眾日報(2009-05-22 A5) |
外媒分析
美國《新聞周刊》評論:對于以色列領導人來說,與美國絕交似乎是不可能的,以色列不想失去這個保證其國家和民族生存的護身符。但美國和以色列的特殊關系也限制了以色列對伊朗采取軍事行動的能力。以色列新總理內塔尼亞胡正在悄悄改變自己對伊朗的強硬立場,美以兩國的盟友關系也正在瓦解。
美國《紐約時報》評論:奧巴馬與內塔尼亞胡在會見時的“肢體語言”似乎不錯。(右圖)。但兩人輕松表情的背后卻是美以政府在一些問題上尚難彌合的分歧。
近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訪美,并與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舉行了會談。會談集中暴露了美以在認識和處理中東和平進程、伊朗核問題上存在的嚴重分歧,美以特殊關系面臨挑戰(zhàn)。
奧巴馬不再親以?
內塔尼亞胡此次訪美主要目的是就中東和平進程、伊核、美以關系等三大問題與美政府進行溝通協(xié)調,而伊核問題是重中之重。據(jù)悉,在伊核問題上,內塔尼亞胡主要向奧巴馬傳遞幾個信息:第一,突出伊朗的威脅,淡化巴以沖突的重要性。強調伊朗是以色列面臨的最大的安全威脅。伊朗問題,而不是巴以問題,是美在中東面臨的最重要挑戰(zhàn)。其次,強調伊核問題的緊迫性,督促美盡快采取行動。內塔尼亞胡在出訪前宣稱,“阻止伊核計劃剩余時間已經(jīng)不多了”。第三,要求美與以進行戰(zhàn)略協(xié)調。向美強調,在涉及伊核問題上,美采取的政策必須顧及以色列的安全與利益,美必須就此與以進行戰(zhàn)略協(xié)調。
美以特殊關系出現(xiàn)新情況、新挑戰(zhàn)與奧巴馬當選及其后推行的新中東戰(zhàn)略直接相關。他的當選在以色列國內引發(fā)了對美中東政策以及美以關系走向的憂慮。
具體而言,以色列的擔憂主要有三:第一,奧巴馬似乎不那么親以。奧巴馬的種族與宗教特性(黑人以及伊斯蘭)使以色列人擔心奧巴馬可能會天然地親阿拉伯人,一些極端分子甚至攻擊奧巴馬是反猶分子。
其次,奧巴馬政府的對外政策和安全政策與以色列的利益發(fā)生錯位,以擔心受冷落。奧巴馬將反恐重心東移,宣布將從伊拉克撤軍,強調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是美全球反恐戰(zhàn)爭的中心戰(zhàn)場,而不是伊拉克。這不僅意味著美在中東投入減少,中東戰(zhàn)略地位下降,也意味著美對以色列安全的關注可能降低。而作為反恐戰(zhàn)爭的受益者,以色列十分擔心美從伊撤軍后,伊朗、敘利亞以及哈馬斯、真主黨反以勢力可能更加坐大,以色列戰(zhàn)略安全環(huán)境惡化。
第三,在中東和平進程和伊朗核問題上,奧巴馬的“新政”也與以不合拍,以色列擔心利益受損。奧巴馬上臺后,在巴以、敘利亞、伊朗等問題上做出了一系列積極姿態(tài),如將恢復巴以和談,支持巴勒斯坦建國作為優(yōu)先目標,向敘利亞派特使,改善敘美關系,并表示愿與伊朗對話,放棄與伊談判前提條件等等。對以而言,奧巴馬的這些政策不但意味著美可能會向以施壓,迫其在巴以和平問題上做出更大讓步,而且直接威脅以的安全與利益。此外,在和平進程問題與伊朗問題孰輕孰重上,奧巴馬政府是通盤考慮,認為巴以問題取得進展是伊核問題解決繞不過的一個檻,而以色列則認為伊朗問題最重要,巴以問題無足輕重。
對巴以、伊核問題分歧大
因此,內塔尼亞胡此行主要是試探奧巴馬對以態(tài)度與政策,要求美中東政策改變時需提前與以協(xié)商,不損害以利益。奧巴馬要想在中東問題上取得突破,離不開以色列的支持與配合。此外,從美國內體制以及美以特殊關系、美強大猶太院外集團操縱中東政策背景下,奧巴馬對中東政策也必須顧及來自以色列以及美國內親以勢力的壓力。
從目前看,美以在巴以問題、伊朗核問題上分歧較大,利益也不完全一致。在巴以問題上,內塔尼亞胡政府組建后多次發(fā)表否定兩國論和安利波利斯會議成果,拒絕阿拉伯和平倡議的言論。在伊核問題上,以色列一再警告奧巴馬政府,要求為談判設定時間限制,并警告可能單獨發(fā)動對伊襲擊。從目前看,美以分歧還很難徹底消除。
不過,奧巴馬調整中東政策決心已下,難以更改,推動和平進程和改善與伊朗關系的基本方向不會變化。
據(jù)悉,奧巴馬已向以明確傳遞信息,反對以突然對伊朗發(fā)動軍事襲擊,要求以降低在伊朗問題上的炒作,啟動和平進程。但為消除以的擔憂,奧巴馬也會采取措施來安撫以,如加強與以戰(zhàn)略協(xié)調,提供更多援助,提供安全保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