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委機關報大眾日報(2009年2月11日第8版)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 傅夢孜
提要:奧巴馬政府上臺不到一月,其外交安全團隊領軍人物先后奔赴歐亞,國務卿希拉里自稱“傾聽之旅”的亞洲行更為引人注目,可以說,奧巴馬新政府外交最關注的目光投向了東亞。
奧巴馬政府上臺不到一月,其外交安全團隊領軍人物接連奔赴歐亞,先有副總統拜登率安全團隊出訪歐洲參加第45屆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再有奧巴馬總統特使霍爾布魯克出訪南亞和阿富汗。而 2月16-22日國務卿希拉里對日韓印尼和中國的訪問則更為引人注目。可以說,奧巴馬新政府外交最關注的目光投向了東亞。
中日韓印尼,各有滋味
希拉里的東亞之行,還未正式宣布即被人們進行了各種各樣的解讀。喜歡看頭彩的媒體記者密切注視著希拉里的首站日本,經濟陷入戰后最嚴重蕭條狀況、國內民意陷入低位的麻生內閣似可以因此大大松一口氣,可以認為這是奧巴馬重視傳統盟國的象征。
對朝鮮,美國新政府釋出了其政策傾向:即“如果真正準備棄核且可檢查地取消核武器,奧巴馬政府將愿意實現(美朝)雙邊關系正常化,以一項永久性和平條約取代朝鮮半島的停戰協定,并幫助滿足其能源需要”。而韓國作為美國的盟國,且李明博上臺后與朝鮮關系緊繃之際,希拉里到訪韓國自在情理之中。
印尼是奧巴馬童年時生活過的地方,作為東亞最大的穆斯林國家,美國新政府擬著力加強與印尼在教育、能源和糧食安全方面的合作,發展與印尼的伙伴關系。
中國是希訪問的最后一站,行前她在美國亞洲協會演講時說過:“作為亞洲協會會員,你們非常了解中國的重要性以及我們保持積極的合作關系的必要性,這對亞太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繁榮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她稱,“美國和中國可以從彼此的成功中受益,并對彼此的成功作出貢獻。”
為何選亞洲作為首訪?
對希拉里先訪哪、后到哪的過度解讀無助于從整體上把握美國外交關注的重點,而應納入東亞這個大局中來觀察。應該注意的是,在奧巴馬政府的全球外交安排中,希拉里首訪的是東亞,它可以成為觀察美國全球外交優先次序的風向標。
希拉里作為半個世紀以來第一位將首訪定在東亞的國務卿表明,東亞之于美國的重要性可謂是空前的。
奧巴馬上臺遭遇的是一場數十年來慘烈的金融危機,承接的是兩場可能難以看到結果的戰爭,即伊戰和阿戰,還有三大地區熱點,即中東沖突、朝核問題與伊核問題。美國正在考慮的全球最重大的安全威脅,包括金融動蕩和經濟混亂,恐怖主義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氣候變化和能源薄弱,跨國犯罪等,這些威脅不會止步于邊境或大洋。這些威脅需要所有人參與解決。
中美空前復合交叉的利益
美中日作為世界頭三號經濟大國其責任與立場對拯救全球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推動朝鮮半島無核化進程對半島甚至亞太安全亦十分重要。而美國作為一個超級大國與超級崛起大國的中國,如何加快磨合、協調立場,建立一種兼具應對傳統與非傳統安全挑戰的全球戰略對話機制則成為重中之重。2月15日《華盛頓郵報》網絡版直接用“中國是希拉里首次出訪的核心”來形容希拉里的此次東亞之行。美中關系在布什任內取得了長足發展,冷戰結束后十年常常動蕩不安的這一雙邊關系恢復了持續發展,成為布什政府最大的外交遺產。中美兩國在全球化時代形成了空前復合交叉的利益,包括經濟上的高度依賴、應對地區安全挑戰方面的合作,以及在應對各種非傳統安全挑戰方面的有效接觸。
希拉里在競選時曾撰文認為,美國與中國的關系將是本世紀“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希拉里在今年1月13日美國會參議院舉行的國務卿人選提名聽證會上,即直言中國是正在變化的全球格局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國家,美國希望與中國建立積極合作的關系。在具體議題方面,除化解經濟分歧,加強政策協調和為推動朝鮮半島無核化而共同努力外,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加強合作,形成共識則是另一個重點議題。希拉里在亞洲協會的演講中說:“奧維爾·謝本在《時代》雜志上發表的評論提醒我們,在潔凈能源和提高能效方面的合作提供了一個加深中美兩國全面關系的真正機會。”中美兩國在此一重大問題上的合作,將注解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與進程,其意義將是重大而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