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東南亞及大洋洲研究室 宋清潤
泰國總理沙馬領導的六黨聯合政府剛剛執政3個月左右,就遭遇了大規模反政府示威游行,軍事政變謠言不斷,此種情形和2006年他信被軍事政變推翻時極為相似。原因首先是近期反對派持續發動大規模反政府示威,其次是沙馬奉行的親他信政策再度損害反對派利益。核心問題是他信問題。
首先是反對派近期持續發動反政府示威引發政局動蕩。由于沙馬上臺后陸續恢復他信時的政策,再度損害反對派利益,沙馬被視為“他信代理人”。5月25日,曾經在2006年組織大規模反對前總理他信的“民主聯盟”(指反對他信的政黨及團體的聯盟,簡稱“民盟”)在曼谷組織上萬人示威,指責沙馬提出的修改憲法計劃,稱其是“企圖獨攬大權并讓涉嫌貪污的他信免受法律懲罰”,并要求沙馬下臺。支持政府的示威者與反對派示威者在曼谷市中心發生沖突,至少造成18人受傷。
同時,反對派又抓住總理府部長賈卡波侮辱泰王的把柄,攻其不忠,最后導致其辭職,使沙馬政府更加難堪。賈卡波早在去年8月就發表了“國王搞反民主的圣權系統”言論,現在反對派才發難,就是借機向政府施壓,乃至為軍事政變造勢。因為在泰國,侮辱泰王后果很嚴重,對泰王不忠也是2006年他信被軍事政變推翻的主要理由。
再次,是沙馬奉行親他信政策再度損害了中產階級等反對派的利益,加劇國內固有矛盾,招致不滿。而且,沙馬執政不久,就讓流亡在外的他信回國,而反對派一直擔心他信會東山再起。沙馬最近提出的“修憲公投”更使固有的社會矛盾火上澆油。
泰國近期政局動蕩對泰有不少負面影響。一是使本來固有的社會矛盾更加激化,甚至會再度引發軍事政變,由于泰國政變頻發,曼谷政變謠言不斷。軍隊最高首腦汶桑雖否認政變傳聞,但稱“不能保證今后不會發生政變”。泰國有軍事政變的傳統,自1932年以來,泰國共發生了24次政變,其中軍事政變17次。6月1日,沙馬下令警察高度戒備,并表示可能宣布緊急狀態,與示威力量出現僵持,加劇矛盾。朱拉隆功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提蒂南博士說:“如果街頭暴力沖突持續發生,并導致人命傷亡,根據過去的經驗,所謂的和平政變將跟著發生。”
二是使經濟增長放緩。泰國自2005年以來,就因為支持他信和反他信的力量沖突不斷而政局不穩,近年來泰國經濟一直增長緩慢。據世界銀行預計,2007年泰國經濟增長率僅為4.3%,居東南亞倒數第一。加之油價上漲,對泰經濟和社會穩定已經造成影響。這次示威期間,曼谷63家私營汽車公司也抗議政府禁止車票跟隨油價上漲,發動了上萬輛公共汽車罷工,造成數十萬市民出行困難。這些人本來大都是支持他信政策的。政局動蕩使經濟更加不穩定,政府也忙于政爭,無暇顧及經濟。
三是影響泰國的國家形象。沙馬政府在外交上也失分不少。4月,沙馬倡導的“大米OPEC”因為各方反對而夭折。5月,沙馬曾嘗試主導本地區對緬甸風災的救援卻遭緬反對。泰政局動蕩可能會影響其在8月接任東盟輪值主席國,并進而影響東盟的發展和合作。此外,萬一發生軍事政變,會影響到泰同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關系。后者一直希望泰是民選政府執政。6月1日,在泰訪問的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表示美國反對泰軍人領袖任何試圖奪權的行為。而且,2006年9月21日,美國在他信被政變推翻后,就暗示對泰援助、軍事合作以及貿易關系都可能受影響。美隨后中止對泰軍援,民選的沙馬政府上臺后,才再度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