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大米是全球約一半人口的日常主食,近期亞洲米價大漲,牽動全球神經。3月31日,針對國際米價上漲,溫總理表示,中國大米庫存充裕,中國大米供應主要靠自己。而從全球角度看,越是貧窮國家,越是低收入家庭受影響越深。
3月27日,全球第一大大米出口國——泰國產中級大米報價從每噸580美元上升到每噸760美元,漲幅超過30%,創20年來新高。同一天,另一大米出口大戶——柬埔寨為了保證國內供應,公布了大米出口禁令。3月28日,全球第二大大米出口國越南宣布,將把今年的大米出口量減少22%。 目前,全球大米供給驟減了1/3,米價大漲對亞洲糧價乃至世界糧價都造成了巨大沖擊。 這次米價短期內大漲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種糧成本上升,由于國際油價近年來大幅上漲,造成柴油、化肥、殺蟲劑等農資產品價格大幅上升,使得農民種糧成本大幅增加,挫傷了農民種糧積極性,轉而種植經濟作物來增收,造成了大米等糧食產量減少。二是惡劣天氣、病蟲害等使得全球一些糧食主產國糧食產量下降。去年,干旱使澳大利亞大米等糧食減產,而越南大米生產由于曾暴發蟲災和受到植物病毒侵害而減產。三是世界糧食產量和庫存下降的同時需求上升。去年6月底,全球大米庫存就已經降到了1984年以來的最低點。美國農業部的數據表明,去年世界小麥庫存降到了30年來的最低點。糧食產量和庫存減少的同時,全球人口卻不斷增加,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人們對肉、蛋、奶等精細食物的需求增加了,這就提高了對谷物等飼料的需求,更加劇了糧食供需矛盾。四是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國際資金對糧食的炒作也促使糧價近期大幅上升。 大米等糧食價格的上漲對全球影響深遠,一是導致很多國家,特別是糧食進口國和貧窮國家的老百姓生活開支大幅上升。越是貧窮國家,越是低收入家庭,食品開支占日常生活總開支的比重就越大。比如,阿富汗糧食生產能力本來就落后,民眾很貧困。去年初以來,由于國際糧價上漲,使得阿國內小麥價格上漲了67%,該國一個普通家庭用于購買面包和糧食的開支,已經占到了家庭日常總開支的45%。 二是影響到很多國家乃至世界經濟的增長。世界經濟近期本來就受到美歐等次貸危機擴散的影響而增速放緩,糧價短期上漲并很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維持高位,會給很多國家乃至世界經濟帶來新的不確定因素。糧價上漲會推動食品價格上漲,食品價格上漲往往是誘發通貨膨脹的重要因素之一,加之世界油價、鐵礦石等產品大幅漲價,未來很多國家很可能陷入通貨膨脹,而通脹往往是經濟增長的大敵。 三是影響到很多國家的社會穩定。連日來,由于大米等糧價上升過快,普通百姓生活深受影響,幾內亞、埃及、菲律賓、海地等國已經暴發了民眾抗議活動。 國際米價大漲對很多國家影響巨大。比如,菲律賓已出現民眾搶購大米而政府限購的現象了,菲將于4月17日舉行招標會,尋購50萬噸大米,以提高國內庫存;印度一些家庭居然把一日三餐改成兩餐了。 但由于中國內地大米進出口數量很小,國際米價上漲對內地米價等糧食價格暫時影響不會太大,中國另一主要糧食——小麥庫存也占到全球一半。 3月31日,針對國際米價上漲,溫總理表示,中國大米庫存充裕,中國大米供應主要靠自己。 現在,糧價上漲過快的問題已不是單個或幾個國家能夠解決。今年下半年,糧價很可能繼續維持高位運行,這就迫切需要國際社會高度重視這個問題,協調各方利益,通過良好的國際合作來盡快解決這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