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0
大眾網
張玉升
手機查看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玉升 深圳報道
南潔 簡介
1964年出生于北京,1982年入復旦大學讀法律,1990年來到深圳,1996年訴沃爾瑪銷售非原產地產品、侵犯中國消費者權益,是全國第一個知識產權跨國官司,轟動一時。
律師,證券公司首席法律顧問,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銀湖沙龍”主要發起人,當代藝術熱愛者。
CDI資本沙龍秘書長,深圳市綜研軟科學發展基金會監事。
訪談前,南潔在微信上問我,“嗨,我是個雜家,不知道你感興趣什么……”
訪談后,她在微信上補充到,“我看你每個人都要寫主體履歷,我的比較復雜:祖籍吉林、北京出生、西安長大、上海讀書、深圳工作,中國四方文化聚集……”
訪談前,她一度不贊成視頻出鏡,此前她在深圳做過多年電臺嘉賓,曾拒絕過《鳳凰衛視》等媒體的邀約,一直不愿意出鏡……
等我們一見面,寒暄兩句,落座就開聊,像一對久未見面的老朋友。
律師出身的她,表達清晰,邏輯嚴密,語速極快,用她的話說“我可不像文媛老師那樣講話慢悠悠的,溫文爾雅”,我稱贊她的講話風格很像李津逵老師,一下子讓她樂開了花:
“這是我聽到的對我最好的評價。”
李津逵與吳文媛,都是南潔在深圳的老朋友,幾十年的交情。此前,我都訪談過他們,李津逵,是《深圳的腳步》的第1期,吳文媛是第12期。
于我而言,訪談南潔,又增添一次省心愉快又收獲滿滿的回憶。
1、一本書:深圳早就有了“自主創新加速器”
跟南潔一見面就開聊,是因為她帶來了一本書,叫《自主創新加速器——來自深圳產業的知識產權實證報告》,她視若寶貝,一再交代,“我就剩下這一本了,千萬要還給我”。
這本書出版于2007年初,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應邀在“眉批”里寫到:
“該報告全面總結了深圳市知識產權的發展問題,對于區域經濟發展與自主創新制度建設之間的互動關系,進行了數據分析,相信在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包括知識產權保護在內的創新制度環境的基礎上,深圳市應該有可能成為我國創新和創業精神的棲息地!”
時間走過十余年,今天回看吳老此言,真是老到精準,深圳完美踐行了他的預言和期望,算起來應是超滿分。
南潔告訴我,這本書由時任深圳知識產權局局長李平先生牽頭,召集在深圳各行各業的知識產權從業者,于2004年組成一個課題組,對深圳當年的高新技術企業,像華為、比亞迪、朗科、中興通訊、康佳、騰訊等,還有多家外資在深企業,進行了一個詳盡訪談式的調查,采用SWOT分析的方法,形成一份關于深圳產業技術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究報告。
“說起來,我是一個例外,我是參與到課題組里的唯一非從業者,原因呢,我當時提出高科技的產業化有很重要的一個前提,就是資產的資本化”,南潔補充道。
接下來,她跟我分享了一個故事,是一家深圳企業的遭遇。
這家深圳企業往德國出口了一個貨柜的產品,由于不了解知識產權規則,貨柜被德國海關扣下,一年以后,被告知,海關的倉儲費用已經超過了貨值……
無奈之下,選擇棄貨,由此引發這家企業對于知識產權戰略國際化的最深刻的研究。
與此相對應,在當年的調研過程中,南潔對于華為的所作所為,印象深刻。
“華為的知識產權總監跟我們分享后,當時我就意識到,華為未來一定是中國最有潛力和增長率的國際型企業,因為他們認真地對待了國際規則,同時掌握了國際規則,更重要的是在國際規則的約束范圍之內,他們讓知識產權變成保護自己、也保護對方的一個武器……”
由此,南潔感慨,撇開不談華為的技術先進與否,“單單在知識產權的運用方面,華為早已是世界級的水平,不過我很奇怪,為何一直沒有人關注華為的國際化的知識產權體系?”
在深圳,不止有華為,還有比亞迪等一大批企業,他們早早就意識到知識產權規則在全球范圍內的價值和作用,早早就把尊重知識產權當成企業的安身立命之本。
如今再看《自主創新加速器》這本書,與其說是一份實證報告,實際上更像是一份深圳宣告,宣告深圳領先全國、很早就擁有了“自主創新加速器”,這個加速器,就是知識產權。
2、一個啟示:知識產權是一個“運用”的工具
深圳的高新技術企業,也不是一開始就擁有知識產權這個加速器的。
南潔分享了兩個案子,一個是華為的,一個是比亞迪的。
2003年,被稱為“IT第一案”的思科訴華為產權案案發,持續一年半后,雙方和解。南潔評價說,“這一戰,一舉奠定了華為作為國際企業對于知識產權規則的熟悉,而且華為很偉大地聘請了美國律師,花費了600多萬美金的律師費來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比亞迪這里,2002年至2005年,比亞迪與三洋之間,也是互相提出侵權訴訟,也是以和解收場,也是通過一場國際訴訟,讓知識產權成為比亞迪合法出海的保駕護航利器……
南潔表示,知識產權今天在全球已經變成了一個游戲,但是放在過去,美國人一度把它變成一個極端,什么極端呢?就是用知識產權來壟斷技術、用知識產權來阻礙技術的進步……
“這是很可怕的。好的社會規則和國際規則,一定是促進人類社會的共同進步,而不應該成為技術強國遏制對方發展的一個武器。”
南潔感慨,正是有著華為、比亞迪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深圳企業接力走向國際,接力證明中國的企業不是知識產權的侵犯者,而是國際商業規則、知識產權的堅定的維護者,這一點何其重要……
對于知識產權的認識與價值,南潔指出,過去老是強調保護知識產權,老是強調侵權等等,今天再提“保護”,已經是一個過時的概念,知識產權到今天,更應該是一個“運用”的工具,“我們要更多利用好這個國際規則,創造出更大的社會價值,為人類的科技進步提供一個更重要的武器”。
同樣一個武器,由遏制對方,到合作運用,共同服務于人類進步……
認識不同,價值迥異。
如今放眼深圳、放眼全國,希望自己的企業國際化的絕不僅僅只有華為和比亞迪,還有很多很多加工貿易型的、生產型的企業,都希望自己的產品能夠成為國際化產品,對于這些企業而言,知識產權戰略顯然是必須要掌握的國際戰略。
南潔說,她在研究高新技術企業的產業化路徑時,發現了兩條規律:
第一,凡是對國際知識產權體系掌握得深刻的企業,都具備國際化企業的基本素質,沒有這個基本素質,就不能稱之為國際化企業;
第二,凡是擁有國際知識產權戰略的企業,他們在國際市場上一定會無往而不勝。
3、一個觀察:深圳的創新創投緣何領先?
兩個月前的8月10日,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排名發布,深圳有8家企業上榜。
在短時間里,深圳緣何為世界貢獻8個500強?
南潔自問自答:背后一定有它的技術原因和組織體系的原因……
多年以來,南潔在深圳從事的工作,主要服務于資本市場投融資領域,對于深圳的創業激情、資本市場的活躍程度,感受至深,對比明顯——
“同樣一個創業項目,你要是去上海做一個路演,那一輪一輪的,恨不得扒你三層皮,你那些所謂技術啊、想法啊,被投資人反復拷問得基本死翹翹……”
這么說上海,固然有些不夠尊重,大學畢業于復旦大學的南潔,對于上海并不陌生,對比“北上廣深”,自有一番自己的觀察和感受。
“在北京,講的是政治;在上海,講的是規則;只有在深圳,我們講的是市場,基本上你的技術大概講明白了,就會有人給你投錢……”
她引用李津逵的話說,內地人老是擔心別人來騙他的錢,深圳人是從來不怕被人騙錢,“只要你的技術足夠好,我愿意砸錢,虧了就虧了,愿賭服輸”。
所以說回來,深圳的創新創投為什么一直有那么大的爆發力,這跟深圳人敢于嘗試、敢于承擔風險有著密切的關系。
繼續往深里說,深圳人為什么那么支持創新創業、為什么對投融資有那么高的熱情?
南潔的觀察和總結,讓人耳目一新。
——深圳在城市化的運行過程中,改變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一些劣根性的文化基因,比如中國人的保守、封閉,輕易不信任外人、只信任身邊人和家里人等等,這些在深圳的資本界和市場統統被打破……
——深圳是一個移民城市,四面八方的移民涌來深圳,喚起了中國人久違的冒險精神,也喚醒了每一個人對異鄉人的歸屬感的認可,“來了就是深圳人”……
“因此,在深圳這片土地上,在原住民之外,千千萬萬的異鄉人互相幫助、抱團取暖,升華并誕生出一種新的移民文化,這種移民文化,對未來中國文化的影響不可估量。”
讓南潔感到遺憾的是,深圳的移民文化,至今從來沒有被總結過,對于中國文化的影響,也從來沒有評估過,太多的人,一說起深圳,就是時間短、沒文化,“文化沙漠”云云……
所以,南潔相當不認同“深圳沒文化”的陳詞濫調,在深圳這座年輕的城市里、特別是一代又一代的年輕深圳人的身上,她看到了新的印證……
4、一個沙龍:眾望所歸的銀湖沙龍
2017年8月18日,銀湖沙龍第145期,沙龍的主題是“紐約當代藝術與城市文化的關聯”,副題是:談談中國當代城市文化的走向。
沙龍的主講人,便是南潔。
主持人李津逵在開場白里如是說——“15年來,作為銀湖沙龍的主要發起人,她為沙龍提供了很多講者,但她竟然沒有作為主講者,今天大家坐在這里是一次暴殄天物……”
雖然自嘲為跨界胡扯,但南潔為這次沙龍做足了功課,一個細節是,沙龍舉辦前,她特意先給別人試講了一次……
在沙龍中,她系統整理、分享了自己與藝術結緣的前前后后,特別是在2010年以后,她多次往返中美之間,多次途經紐約,在90后青年的引領下接觸當代藝術,看得多了,頓悟迸發,明白了當代藝術與古典藝術、現代藝術的差別。
在紐約,她欣賞浸入式舞劇、參觀惠特尼美術館與藝術博物館以及古根海姆博物館、體驗惠特尼雙年展,徜徉在藝術的海洋里,讓她感慨萬千……
“我發現當代藝術給我的另一個啟發是,每一個觀者就是藝術作品的一部分。每個觀者由于經歷的不同,得出對作品不同的概念,這是古典藝術絕對做不到的,也是城市文化為何要有當代藝術的表達,這太重要了……”
南潔感嘆,當代藝術的魅力,就在于此。而更讓她感到欣慰的是,深圳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關注、參與著當代藝術。
在她看來,作為城市的當代藝術,深圳的承載角度獨特,作為一個移民城市,作為一個沒有歸屬感的年輕人聚集地,作為一個有學術愛好但絕不落于學術俗臼的城市,大家張揚了很多移民城市文化的特點,有著各種創新、各種沒有約束的條款……
在這座城市中,由于孤獨反而有了交流的迫切愿望,由于大家來自五湖四海,由于大家不同的專業背景,在社交中少了北京的圈子文化,少了階層的障礙……
“由此,通過我們的一己之力,把城市文化中年輕人孤獨的需求,引領到一個健康和張揚的表達空間,這空間,表現為多種表達方式、多種存在模樣……”
而已經堅持了十余年的銀湖沙龍,顯然是其中的一個眾望所歸般的存在,“我相信銀湖沙龍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思想的火花,也給予我們在深圳重商文化城市中反思人類精神層面的機會,這種精神層面,既有靈魂的需要,也有專業表達的空間”,南潔總結道。
“年輕的時候,做了很多現在看來叫‘不打糧食’的事,到了現在這個年齡,都變成我最重要的享受人生的一個基礎,包括我將來要做的事情,都跟既往的這些付出有關。”
南潔笑著跟我們感嘆,人生就是這樣,有時候,有些付出看似“不打糧食”,結果卻出人意料,不經意間回饋給你豐厚的收獲,讓人受用無窮。
因此,她經常給年輕人的一個建議是,年輕的時候,要像八爪魚的觸角,你接觸得越廣越遠,你將來收的時候力量就越強大……
訪談的最后,南潔由衷地說:“在深圳能有一幫這樣的好朋友,像津逵老師、文媛老師這樣志同道合、價值觀一致的朋友,實在是人生一大幸福……”
幸福著他們的幸福,感受著他們的感受,于我而言,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訪談時間:2020年10月23日 訪談地點: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