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口岸每天兩萬水客活動 走私成規模化
2012-02-27 14:41:00 楊磊 蘇鎂怡 來源: 南方日報 我要評論
[提要] 來自深圳海關的消息稱,每天活躍在深圳各口岸的水客多達2萬人,而將“帶貨”作為生活來源的“水客”人數還在增加。

南方日報訊 (記者/楊磊 通訊員/蘇鎂怡)擁擠的空間,大包小包的行李,行色匆匆的旅客,25日下午,羅湖口岸海關查驗區,短短1分鐘內,海關關員就找出3名涉嫌走私的“水客”。來自深圳海關的消息稱,每天活躍在深圳各口岸的水客多達2萬人,而將“帶貨”作為生活來源的“水客”人數還在增加。2011年,深圳旅檢渠道查獲走私行為5377宗,案值近2億元。《刑法行政案》施行后,共有19名水客因多次走私被緝私部門拘捕。
瘋狂的“蘋果”走私
25日下午16時30分左右,深圳羅湖口岸內人頭攢動,四位看似一家人的旅客走過海關查驗區時,被海關關員攔停。經檢查,海關關員在嬰兒車內,發現全新iPhone4s手機10部。“近期,喬裝家人進行走私的案件增多,我們也特別加強了對這類人群的監管”,現場查驗的海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參與走私的“家庭”,“父親”和“母親”根本就不認識,只是臨時拼湊的,而坐在嬰兒車里的幼兒,也是“水客”為走私臨時向別人租借的。
記者留意到,在旅客出入境高峰期,僅僅1分鐘時間內,海關關員就從人流中準確地找出3名涉嫌走私的水客。藏匿在水客身上的物品,包括電腦硬盤、化妝品、紅酒和香煙等物品,而當前最熱門的走私物品,當屬“蘋果”品牌的各類電子產品。
據深圳海關下屬的羅湖海關統計,今年以來,僅羅湖海關就查獲旅客違規攜帶手機入境的案件231宗,共查獲手機3078部。其中,涉及蘋果手機的案件98宗,查獲各種型號的蘋果手機共758臺,當中以人身綁藏手法走私的12宗,查獲手機154臺。
海關關員告訴記者,一部iPhone4s手機在香港和內地購買的差價從700元到1000元人民幣不等, 成為“走私分子”的新寵。違規攜帶或者走私蘋果手機入境的人群主要以長期活躍在口岸的“水客”團伙為主,他們借著羅湖口岸客流量大、通關便捷的特點,混跡人群中,利用人身綁藏、行李夾藏、特制工具藏匿等手法以“螞蟻搬家”的形式走私。
每日2萬水客扎堆深圳口岸
據深圳海關負責人介紹,深港兩地的物品,受關稅因素影響,存在較大價差,這成為“水客”走私最主要的動力。近年來,“香港自由行”不斷開放,特別是深圳“一簽多行”政策的實施,讓深圳市民能夠一年內多次赴港,為“水客”產生提供了外部環境。與此同時,受國際和國內經濟影響,部分無業者和失業者也加入“水客”大軍。
據深圳海關測算,目前,每天活躍在深圳各口岸的水客數量高達2萬人,“根據攜帶物品的不同,水客每次走私能夠獲得100元到300元不等的收入”,海關關員稱,為賺取更多報酬,“水客”每天頻繁往返深港,平均一天往返6到10次,有時高達10多次。記者在羅湖口岸采訪發現,在海關查驗區出口不遠,每天都有大批水客頭“望風”、“接水”,走私行為已經群體化、規模化。
據羅湖海關辦公室副主任張志國介紹,近兩年,參與走私的人群發生一些變化,一是內地人當“水客”的比例越來越高,另一個是,香港的新移民由于經濟基礎差,選擇以走私謀生的人數也逐年增加。
25名“水客”被刑事立案
深圳海關負責人表示,為加強對走私行為的監管,深圳海關一方面加大對“水客”走私的風險監控,根據走私行為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查緝行動。另外,海關部門加大了與口岸相關單位、地方政府的配合,對“水客”走私進行綜合治理。
張志國告訴記者,“水客”走私屢打不絕,主要在于這類走私行為多為團伙作案,他們隱蔽性強、交易速度快、交易地點分散。因此,海關著力破除走私團伙,摧毀“水客”走私的根基。近期,羅湖海關出動40多人,搗毀一個活躍在羅湖口岸的大型“水客”團伙,現場抓獲涉案人員14名,案值高達1200萬元。
張志國說,針對海關的查緝行動,“水客”也頻繁變換走私方式,跟海關關員打游擊戰。既通過不斷吸收新面孔在通關環節“魚目混珠”,又利用老人、殘疾人或小學生等特殊人群,甚至采取假扮情侶、假扮孕婦等偽裝措施,降低被海關檢查風險。針對“水客”走私的新情況,海關關員也不斷調整對策。
據悉,2011年5月前,海關對“水客”低額走私行為,只能做出行政處罰,“水客”走私成本非常低。而隨著《刑法修正案(八)》的實施,“水客”一年內三次走私被行政處罰,可予以刑事拘留,對“水客”走私形成了強大的震懾。據悉,截至今年2月21日,深圳海關共刑事立案“一年三次走私”案件25宗,拘捕“水客”19人,對深圳關區“水客”群體產生了強有力的震懾。

更多新聞
- 深圳口岸每天兩萬水客活動 走私成規模化
- 歸真堂創始人哭訴:早知道這樣就不搞上市
- 山西晉城墜溝大巴超速近一倍 事發前超車
- 中國城市PM2.5監測覆蓋不足 布局不合理
- 歸真堂回應活熊取膽:參觀者可自取熊膽汁
相關閱讀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