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50年來的山東教育,歷盡時代風云和歷史沿革,百回千折,動蕩起伏,可謂“風雨滄桑路”。在這路程上,有過建國之初對教育成功的恢復、整頓,有過在毛澤東同志于1957年提出的教育方針指導下,旨在適應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教育改革和實踐,也有過“十年動亂”對教育的摧殘和破壞。在這路程上,值得大書特書的是,自改革開放以來對教育發展戰略地位的確立,對人才和知識的尊重,對教育改革和發展方向、目標、任務、方針、政策的確定,由此帶來了教育的快速發展,使教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在這路程上,我們欣喜地看到,山東教育由建國之初少得可憐、不成規模發展到現在擁有1700多萬在校生的龐大規模,教育布局由建國之初的星星點點、不成體系發展到現在的多層次、多形式和多學科的完整體系,職業教育由開放之初的蕩然無存恢復發展到現在占高中階段教育的“半壁江山”,培養人才的數量從建國之初的毛麟角發展到現在的千軍萬馬,尤其是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多、農村地域遼闊、東西部差別十分明顯的省份,實現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歷史性任務,這是山東教育史上的一項偉大的“奠基工程”,一個了不起的大手筆。
打開我省建國以來幾個關鍵時期的教育統計報表,你會看到一串串耀眼的數字,從中看出教育翻天覆地的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