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魏鵬
責任編輯:石慧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山東提出要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濟南在這方面有何具體動作?濟南市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前印發的《濟南市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實現147.9萬外來務工人員、城中村城邊村原有居民、農村就地轉移就業人口市民化。
目標:
今起3年每年17.7萬余外來務工人員成濟南人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市轄區(包括高新區,不含章丘區)常住人口466.96萬人,市轄縣(含章丘區)常住人口256.35人,有待市民化的農業轉移人口總量達212.5萬人左右,其中城鎮外來務工人員140萬左右,城中村城邊村原有居民44.5萬左右(扣除2016年完成住區改造的10萬左右),農村地區就地轉移就業人口28萬左右。這三類人口成為濟南市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主要對象。
《規劃》提出,從2016年到2020年,濟南要實現70.9萬外來務工人員市民化,其中2018年至2020年的任務目標是每年17.7萬余外來務工人員落戶城鎮。到2020年,要基本完成建成區城中村改造,實現54.5萬原有居民市民化(包含2016年完成住區改造的10萬左右);在鎮區實現農村就地轉移人口市民化約20萬人,在農村新型社區實現市民化人口約2.5萬人。
據濟南市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人士介紹,對在城鎮具有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鼓勵與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在就業地舉家遷移落戶,并確保其農村權益長期不變。在衛星城和小城鎮持有居住證的新生代農民工,實行“零門檻”落戶。力爭促進28萬農村籍大中專畢業生落戶城鎮。在濟南市就讀的我省農村戶籍大中專學生,自愿轉為城鎮戶口的,可將戶口遷入學校集體戶,并保留農村權益。
福利:
試行宅基地換購房領“房票”抵房款
外來務工人員進城落戶,在就業、住房、教育等方面能享受哪些利好?
就業方面,《規劃》提出,將農民工納入終身職業培訓體系,對就業困難人員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予以托底安置;確保進城落戶農民工新市民平均工資水平增長速度不低于GDP增速。
住房方面,將農業轉移人口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含公租房),支持使用住房公積金租賃公租房及其他住房。同時,濟南將制定優惠措施支持進城落戶人員自購商品房。農民工進城購房,符合規定條件的可享受稅收和規費減免等優惠政策。試行宅基地換購商品房政策,對依法自愿有償轉讓宅基地使用權及農房等地上附著物的農民,縣區政府可參照當地城鎮建設用地指標價格給予合理補償或發放等額“房票”,在轄區內購買新建商品住房時抵作購房款。
教育方面,到2020年,符合條件的外來人口隨遷子女與本市市民子女享受同等的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大力扶持民辦學校(幼兒園),以政府購買學位、發放教育券等多種方式,安排隨遷子女入讀。
醫療方面,符合條件的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納入當地醫療救助范圍,采用日常醫療救助、住院醫療救助和門診特殊病種救助相結合的辦法,引導各區縣合理設置救助標準。
日前,省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以下簡稱《方案》),提出促進城鄉融合發展,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到2020年基本實現天然氣供應“鎮鎮通”、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全覆蓋、60%以上的村莊達到綠色村莊標...[詳細]
日前,省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以下簡稱《方案》)。根據《方案》,我省要編制實施“兩圈四區”都市圈(區)發展規劃,提升重要軸帶要素集聚水平,增強網絡節點支撐能力,鞏固全國第四大城市群地位。[詳細]
根據3月27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印發山東省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試點方案的通知》,從2020年起,春季高考統一考試招生實行“文化素質+專業技能”考試模式,進一步規范技能測試形式和內容,調整春季高考統一考試招生專業類目。[詳細]
3月27日,記者從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悉,山東省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方案》提出規劃建設以濟南、青島為中心的市域(郊)鐵路,建設“九縱五橫一環七連”的高速公路網,以濟南、青島兩城市為核心,協同...[詳細]
近日,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濟南市建設全省醫養結合示范先行市工作方案》。到今年年底,全市100%醫療衛生機構為老年人提供就醫綠色通道,所有養老機構提供醫療護理服務,市級三級綜合性醫院全部設置老年病科。[詳細]
4月1日起,濟寧市公交集團所屬公交線路執行夏季運營時間,從4月1日始至10月31日止。其中2路、21路、33路繼續運營夜班線路,根據客流情況末班時間延后20-30分鐘,特提醒廣大市民注意。[詳細]